琴律五音是怎么来的?“夫物生而有情,情发而为声,故天五与地十合而生所谓天五地十,乃大衍之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易经讲的阴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易经讲的阴阳(五音的时空与方位)

易经讲的阴阳

琴律五音是怎么来的?

“夫物生而有情,情发而为声,故天五与地十合而生。所谓天五地十,乃大衍之数。”

河图洛书出于宇宙自然,而后于人世建立礼乐,依礼乐来治世。

左边的图叫四方五位图,河图;

右边的图叫八方九宫图,洛书。

这两张图,图中有黑白两种圈点,很像围棋的黑子白子,它们按照某些方位的规定,以奇数和偶数分别组合。

这就是将大衍之数五十用数列排列出来

天数奇一、三、五、七、九

地数偶二、四、六、八、十

中央土生于中,其声为宫;

地四与天九合而生金于西,其声为商。

天三与地八合而生木于东,其声为角。

地二与天七合而生火于南,其声为徴。

天一与地六合而生水于北,其声为羽

琴律五音是怎么来的?

“夫物生而有情,情发而为声,故天五与地十合而生。所谓天五地十,乃大衍之数。”

河图洛书出于宇宙自然,而后于人世建立礼乐,依礼乐来治世。

左边的图叫四方五位图,河图;

右边的图叫八方九宫图,洛书。

这两张图,图中有黑白两种圈点,很像围棋的黑子白子,它们按照某些方位的规定,以奇数和偶数分别组合。

这就是将大衍之数五十用数列排列出来

天数奇一、三、五、七、九

地数偶二、四、六、八、十

中央土生于中,其声为宫;

地四与天九合而生金于西,其声为商。

天三与地八合而生木于东,其声为角。

地二与天七合而生火于南,其声为徴。

天一与地六合而生水于北,其声为羽。

现今认识音乐是由七个音符组成,就是“do、re、mi、fa、sol、la、si”。在简谱中记为“1、2、3、4、5、6、7”,专业名称为“C、D、E、F、G、A、B”。在七声中增加五个半音,就成了上的12音阶。

问:为什么中国传统的音乐中,使用更多的却是五声音阶?

答:“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五音”一词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中国传统没有“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只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立理。而传统调式中,最常用的主音有五个,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do、re、mi、sol、la”,称五声音阶。

问:什么是宫、商、角、徵、羽?

答:古代中医在《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五脏相配:宫居中应脾,其声漫而缓;商居西应肺,其声促以清;角居东应肝,其声呼以长;徵居南应心,其声雄以明;羽居北应肾,其声沉以细。

问:五音就是五行吗?

答:是的,但更准确的说法是方位。“五方”对应更准确。古人以易治法,通常以“宫”音作为第一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音级。相当于今的do音。“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而以宫音为主音的调,结声构成的调(式)名,便称为宫调。

“商”音为五音的第二级音。“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 “角”为五音之第三级,居“商”之次。通常相当于mi音。 “徵”为五音之第四级,居”角”之次。通常相当于今的sol音。五音之第五级是“羽”音,相当于今的la音。

问:传统音律里有七声嘛?

答:当然有啦,阴阳之道,怎会固定不变? 如果用现在的“do、re、mi、#fa、sol、la、si”分别对应的是“宫、商、角、变徵、徵、羽、闰宫”。其中变徵和闰宫为古音阶中的“二变”。“变徵是处于角和徵之间的音,“羽”音和“宫”音之间的音为“变宫”,又称“闰宫”。只是称呼变化而已传统音律一直都是广博多彩的。

问:一看十二律就晕菜,是么是十二律?

答:音律就是与一年中的十二月对应的,依照《礼记.月令》上的记载,它们之间的对应为∶“孟春之月,律中太簇;仲春之月,律中夹钟;季春之月,律中姑冼;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仲夏之月,律中蕤宾;季夏之月,律中林钟;孟秋之月,律中夷则;仲秋之月,律中南吕;季秋之月,律中无射;孟冬之月,律中应钟;仲冬之月,律中黄钟;季冬之月,律中大吕。”

问:到底这套音律体系是如何实践创造的呀?

答:秉承节气之法而来。所谓“律中”就是“音律的对应”,其徵验的方法则是凭“吹灰”。据说古人将十二根律管里塞入葭莩的灰,只要到了某个月份,相对应的那一只律管中的灰就会自动地飞扬出来,这便是“吹灰候气”、“夷则为七月之律”等词汇的典故。当然以今日的观点,吹灰候气并没有现实的根据。值得注意的一点,十二律中最基本的是“黄钟”,而中国历法最基本的则是含有冬至的月份。《月令》中所列出的,正是以黄钟对应冬至所在的仲冬月份--子月(十一月)。

结语:操心学易,方得始终。说人话就是:不通易经,就懂不了琴。那么通过音乐又具体怎么疗愈呢。有待进一步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