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骜

戏台之上,园林春驻,佳人寻春,如痴如醉。四百多年来,岁月流转,沧海桑田,《牡丹亭》依旧讲述着那份生死至情。

8月5日晚,由北方昆曲剧院主办的一出穿越时间、跨域空间的多视角《牡丹亭》将通过抖音平台首次进入观者的视野。这场古韵和现代的碰撞将在正乙祠拉开帷幕。已建成310年的正乙祠戏楼在“会馆有戏”系列活动的引领下,与古老的昆曲相携而行。

夫子庙都能玩什么(老戏楼有了新玩法)(1)

正乙祠戏楼曾是银号会馆,也是中国最古老、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被称作“中国戏楼活化石”。为全力打造“会馆有戏”文化惠民新品牌,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正乙祠戏楼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本场演出,正乙祠戏楼将带领观者以多视角的方式进入戏曲——自如的镜头切换,自由的视角构成,全方位的环境展示,多功能的线上互动,引人入胜的舞台花絮,将昆曲演绎形式进行了极大地丰富。

本场直播创新性运用多视角技术,多方位展现舞台、后台、观台,古色古香的昆曲《牡丹亭》首次以“实时多视角”的方式呈现。观众在听曲赏戏的同时,可以在手机上随意切换台前、幕后、乐队、舞美、互动聊天、建筑多个场景,从而开启前所未有的线上观演新体验。

夫子庙都能玩什么(老戏楼有了新玩法)(2)

西城区是北京营城建都肇始之地,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目前西城区已列入普查登记的各级会馆类不可移动文物有31处。重新认识会馆和会馆文化,保护好、利用好会馆遗存建筑,对保留城市记忆、老城整体保护和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十三五”以来,西城区通过各类途径启动腾退福州新馆等17处。曾经的会馆以戏院、博物馆、社区活动中心等身份重新亮相,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开始具备崭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