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苏轼去拜访王安石。

王安石恰巧还没回来,苏轼就在书房等候。

这时,苏轼发现桌子上有一首王安石的诗歌,就好奇地拿起来看了。

诗名《咏菊》,其中有两句写的是: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一看,就忍不住笑起来了。

谁都知道,桃花杏花才会被风吹落满地,而菊花开于深秋,花瓣只会焦干枯烂,并不落瓣。

苏轼这时候想必很得意,说不定还会偷偷腹诽暗笑:

想不到堂堂王大宰相,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呀。

苏轼也是自信惯了,他不假思索,就在人家王安石的诗下题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然后兴冲冲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王安石也回来了。

一走到书房,他就看见苏轼的题诗了,心里是又好笑又好气:

苏轼这个人呀,屡遭挫折,怎么那轻薄的性情还是改不了呢?

人家屈原《离骚》上早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了,他不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反倒讥笑起老夫来了。

后来苏轼被贬到了黄州。

重阳节后的一天,苏轼和好友陈季常一同到后花园赏菊。

一进花园,苏轼就惊呆了。

只见无数菊花被秋风吹落,满地铺金。

苏轼此时此刻想起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竟觉得如此生动传神。

苏轼又尴尬又羞愧,这才知道,原来无知的竟然是自己呀。

苏轼王安石的爱恨情仇(抄袭杜牧名句王安石一首南京词)(1)

1

上面这个小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虽然真实性有待商榷,却也能够看出:

苏轼与王安石这两个人,关系很不一般了。

论年龄,王安石比苏轼大了16岁。

王安石第一次拜相,主持变法的时候,苏轼在朝堂上还是个小透明。

论才学,两人都位列“唐宋八大家”。

一个是诗词书画无所不通的北宋全才;

一个作品也是屡屡见诸中小学课本,让学生们背得苦不堪言、昏天黑日。

论性格,一个洒脱通透,放达率真;一个执拗坚韧,特立独行。

俗话常说,“一山不容二虎”;可俗话又说,“惺惺惜惺惺”。

苏轼与王安石这两人的复杂关系,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大概就是:

欢喜冤家了吧。

苏轼的父亲苏洵,很不喜欢王安石。

他写了一篇文章,叫《辩奸论》,一口断定王安石这个人是“阴贼险狼”。

王安石听到了,也很不高兴,苏、王两家从此就结了仇。

熙宁三年的时候,王安石推行新法。

苏轼多次上疏痛骂王安石,反对新政,王安石也毫不畏惧地反击:

“轼才亦高,但所学不正。”多次请求罢黜苏轼。

看起来,这两个人是“针尖对麦芒”“一山不容二虎”了。

可谁知,乌台诗案,苏轼被冤入狱。

已经辞官的王安石,却挺身而出,对皇帝说:

“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从黄州被调到了汝州。

经过金陵,苏轼特地去看望此时赋闲在家的王安石。

昔日在新法上互不相让的两人,此时此刻,却把酒言欢,相处得很是愉快。

苏轼王安石的爱恨情仇(抄袭杜牧名句王安石一首南京词)(2)

2

还有一次,据说是在王安石出任江宁(位于南京)知府的时候。

当时王安石等一群文友,依着《桂枝香》的调子,各自填一首“金陵怀古词”。

总共写了三十多首,但只有王安石的成为千古绝唱。

后来,苏轼也读到了这首词,读完之后,他赞叹不已,直呼王安石“此老真乃野狐精也”

“野狐精”通常用来指那些妄称开悟实则流入邪僻者。

看起来这不是一个好词。

不过天地良心,苏轼要在这里,肯定会拍着胸脯说,自己可没有丝毫嘲讽的意思。

他是真的喜欢这首名为《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小词。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苏轼王安石的爱恨情仇(抄袭杜牧名句王安石一首南京词)(3)

诗人登上城楼远望,正是晚秋时节,千里澄江如练,青翠山峰高耸。

残阳斜照里,江帆归来,酒旗飘扬,彩舟穿梭,水鸟惊起。

景色太美了,仿佛再出色的画家也描画不出来。

诗人不禁遥想当年,金陵城更该是何等繁华。

可叹的是,六朝君主相继败亡,多少人登过高,怀过古,感伤荣辱。

一切旧事还是如流水一般消逝。

昔日亭台楼阁、广厦高堂,而今寒烟惨淡,绿草衰黄。

结尾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很明显是对杜牧《泊秦淮》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直接化用。

王安石以此,表达对北宋社会现实的深重忧虑。

金陵我们都知道了,是如今的江苏省南京市。

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文化渊源厚重的金陵城,估计是怀古词最爱的城市了吧。

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蟾的《金陵晚望》,“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无一不是极好的名句。

但唯有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金陵怀古》,被誉为“两宋名家竟无二手”

苏轼王安石的爱恨情仇(抄袭杜牧名句王安石一首南京词)(4)

3

苏轼喜欢这首词,或许不仅仅是喜欢它高超的技艺、雄浑的境界、沉郁悲壮的风格。

还因为他和王安石其实是同一种人吧。

他们都是真正的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所以对大宋怀揣真挚的爱。

推行变法也好,反对变法也好,他们的初衷是一样的:

但愿大宋繁荣昌盛,天下民生康泰。

他们也都是真正的君子,所以哪怕政治立场不同,彼此攻讦,也都仍是光明正大,不屑小人行径。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与你站在不同的立场。

尽管如此。

我依旧敬重你,欣赏你。

苏轼王安石的爱恨情仇(抄袭杜牧名句王安石一首南京词)(5)

苏轼王安石的爱恨情仇(抄袭杜牧名句王安石一首南京词)(6)

有一句话说得好:宁与君子一世为敌,莫与小人一日为友。

说的便是苏轼与王安石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