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面的闲聊

我现在在德州,还是说一下昨天吃面的事儿……

昨天是二伏的第一天。

老话常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也不知这个梗打哪儿说起的,但我这个人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比较尊崇古训。

所以,到了德州后,我先找到一个比较好点的宾馆,放下行李箱之类的,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我拎起装着手机的包包,到大街上随意的逛着,挑一个吃面的地方。

走了几家面馆,里面的人都满满的。

我拐过一条街,在另一条街道上看到一个面馆,装修的比较雅致,看着就是我很喜欢的那种风格,只是,里面却没有一个吃面的食客。

这是咋回事儿?即便不是满堂吃面的食客,也不应该是冷冷清清啊?我很奇怪。

算了,吃碗面而已,想那么多干嘛,想多了,累!

我慢慢的走进去,随意的选了一张桌子坐下,然后告诉老板一碗面,要宽面,不要细面。

“好嘞,您稍等。”面馆的老板大约三十多岁的样子,服务态度蛮好。

大约5分钟,老板给我端了一碗面。

“谢谢。”我笑了笑,然后,把一次性的筷子撕开包装膜,挑了一口面条放在嘴里嚼了一下。

“天哪,俺终于知道为啥今天是二伏头天吃面的日子里,这个面馆除了我就没有别的食客了!难吃啊,除了齁死人,没有别的味道!”

“老板,结账!”

“好嘞。”老板屁颠屁颠的跑过来。

“微信支付。”

“好嘞。”老板拿过收银台上的微信收款二维码。

“妈的,就他妈这口感,不倒闭才怪了!”我心里骂骂咧咧的,飞速的扫微信付款。

“谢谢您,欢迎您再来。”

“我去,我这一次就吃恶心了,下次还来?我得有多傻?!”

这面馆老板的岁数不大,山东盛产麦子,常年以面食为主,若是这个小老板用心的琢磨一下如何做好一碗面,保证食客整天络绎不绝,可这老板显然的心思不在面馆里。

要说好吃的面,当推陕西西安臊子面,炸酱面。

某年,我去西安出差,机缘巧合,我住宿的宾馆附近有个菜市场。

菜市场的附近有一对大约四十多岁左右的夫妻,两口子都是典型的西北人,高大壮实,黝黑的脸上就是西北人特有的朴实。

汉子使劲的揉面擀面,婆娘忙着将汉子擀好的面下到热气腾腾的大锅里,然后,用特质的大长筷子不停的挑拨在热水翻滚的大锅里上下浮动的面条。

待面条熟了后,婆娘用一口大漏勺插进热面翻滚的大锅里,只是那么的一沉,然后手腕一抖,面条漂亮的滚进了大碗里,典型的西北粗糙的大碗,原汁原味的西北大碗,估计是半坡族人用的。当然了,说这个原汁原味的西北大碗是半坡氏族的文物,纯粹是调侃。

现在还是说一下西安这对夫妻做的面。

面漂亮的滚进了大粗碗里,随着袅袅的上升的热气,面香味扑面而来。

我使劲的抽了一下鼻子:“香,真的香啊!”

“这些盆里都是各种的卤子和大酱,您是爱吃打卤面还是爱吃炸酱面,随您自己的口味,您自己动手。”一脸质朴的婆娘憨笑着说道。

“成,成,您忙,我随意。”我端起大碗,盛了一大勺卤子浇在了面条上,用筷子拌一拌,吃了一大口,香啊,真香。

我在那个宾馆住了三天,连续三天都是吃面,从离开西安到现在,还是对西安的面念念不忘。

上次去了西安,因为忙,没有时间去找正宗的西北汉子婆娘做的臊子面,也就没吃上。

除了西安的面,“风陵渡”的面也有的一讲。

也是多年前,我到许昌出差,适逢夏天,道边是大约二十七八岁的一对夫妻加一个老太太,应该是两口子的妈妈吧,也是手擀面,我点了一碗面,虽说比西安的臊子面略微差了一点韵味,可也甩德州这家面馆几百条街!

还有我妈妈做的手擀面,也是很值得一提。

我小时候特爱吃妈妈擀面,但必须配着那种紫红色的长线豆,这种吃面配长线豆,是我吃面的“标配”,如同我常年乘机必须挑选安全过道的座位一个道理,多年里未曾改变,事实上,我也不会改变,就是喜欢。

这家面馆的面好难吃,我还饿着肚子。正好,附近有家KA卖场,我得去卖场里看相关的竞品,尽管天热,我也很累,但工作,还得努力干啊!

进了卖场,看了一下相关竞品的价格和卖点,拍了几张照片,和服务员聊了一下产品的销售情况,就看见了某某雪的冰淇淋。

这某某雪的冰淇淋,我特爱吃!

从认识这款品牌开始,我就喜欢吃,除此外,我就喜欢吃俄罗斯的奶砖。

买了一款冰淇淋,又买了某牛两盒打折的容量为960ml的纯奶,坐在椅子上,慢慢的吃冰淇淋,权当是休息了。

头伏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吃面有什么规矩(关于吃面的闲聊)(1)

吃面有什么规矩(关于吃面的闲聊)(2)

吃面有什么规矩(关于吃面的闲聊)(3)

吃面有什么规矩(关于吃面的闲聊)(4)

吃面有什么规矩(关于吃面的闲聊)(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