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各地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加大对餐饮经营企业的监督抽检力度,对抽检情况进行通报。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发布2022年7月食品监督抽检信息显示,抽检餐饮食品453批次,不合格样品数为7批次,样品(碗、盘子、筷子)不合格率为1.6%。不合格项目为:大肠菌群检出/50cm²,国家要求规定不得检出。

抽检碗大肠菌群不合格怎么回事(餐具大肠菌群不合格是什么引起的)(1)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抽检信息

那么,大肠菌群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我们“一日三餐”所用的碗、筷、盘子中?大肠菌群超标对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

餐具中被检出“大肠菌群”频率较高

6月—8月,除了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陕西省咸阳市市场监管局等都曾在餐饮食品中检出过“大肠菌群”。

其中,8月1日,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对一家位于SM商圈的餐饮店,因餐具消毒二次抽检不合格,大肠菌群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要求,对其进行了5000元的行政处罚。

抽检碗大肠菌群不合格怎么回事(餐具大肠菌群不合格是什么引起的)(2)

餐厅经过消毒的碗、盘、筷子(谭妮妮 摄)

通过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梳理总结,记者发现,大肠菌群出现在茶杯、汤碗、方碟、凉菜盘、杯子、筷子中的频率较高。

“大肠菌群”为什么会在餐具上被检出?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介绍,大肠菌群主要来源于温血动物肠道,但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餐具、食品中等都有可能存在。

“餐具中检出大肠菌群最起码可以说明餐具没有经过高温消毒。”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志峰博士曾接受媒体采访称,检出大肠菌群多是因为洗餐具的水受到了污染、厨房卫生环境较差、厨师去完卫生间没洗手。当然,也有可能是用餐环境中有污染源,比如:餐厅内有自由活动的宠物等。

大肠菌群频繁出现在餐具中的原因:多数与卫生情况不达标有关。

现实生活中,多数餐饮经营者可能会存在对餐饮具碗、筷、盘子等清洁管控不力,所以导致各类菌群超标。

对于餐饮店而言,碗、盘子等需要及时清洁,并清洁到位。若是在清洗过程中有遗留的洗涤剂,未用清水及时冲洗干净同样也会引起各类菌类超标,特别是夏季,相对更容易滋生细菌。

“大肠菌群”在餐具抽检中有何规定?

资料显示,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餐饮具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多数大肠杆菌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肠胃感染,可导致人体肠炎甚至是严重的败血症。

根据GB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规定,大肠菌群在消毒餐(饮)具中为不得检出。

外出就餐,如何判断“餐具”是否合格?

那么,如何初步辨别这些消毒餐具是否合格?四川绵阳市市场监管局卫生执法监督支队曾提醒消费者,一看:看餐具塑封膜是否干净。如果膜上杂质很多,可能是废塑料重复使用,此外还要看生产信息(如厂址、联系电话、产品保质期等)是否齐全。二闻:撕开塑封后,闻是否有刺鼻的气味。如果是用不正规清洁液清洗的,残留的气味会较严重;如果清洁不当、油脂残留也会有异味。三摸:用手摸一下餐具。看是否有油污没冲洗干净。

平时刷碗时,一定要把碗的里外底部等都清洗到位,尤其要重视碗底的清洗。如果不注意碗底卫生,那么当碗叠碗时,一只碗的底会接触到另一只碗的内壁,碗底的脏物和细菌可能会随之进入另一只碗内。

同时,建议定期给经常使用的碗筷集中消毒,频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消毒之前要注意的是,必须先将餐具彻底清洗干净;消毒之后也不能掉以轻心,把餐具放到干净的密闭容器存储。

内容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来源: 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