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初舞台排位赛已经结束,晋级的喜剧小队组成三大喜剧社团后开始进入第二赛段的团战阶段,第二赛段选择了六个主题,在最新一期的比拼中以“爱情”、“网络”两个话题设计喜剧表演模式,进行了两场对决。

在新的赛段依然维持了节目本身所打造的新喜剧招牌,形式丰富且各具特点,素描喜剧、漫才、默剧、小丑剧,这些原来在传统主流喜剧之外的类型呈现在大众眼前,并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受众。喜剧作为文化范畴的一种,具备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套路,在社会发展与观念变迁中总会不断的创新,融入新的内容。

喜剧大赛 进化论(直面年轻族群现象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观众共鸣)(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最新一期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网友在弹幕中热烈讨论,有网友将部分作品呈现与春晚喜剧呈现相提并论。但就目前来看,之间的界限还是“泾渭分明”,传统春晚式喜剧大多“喜头悲尾”,近几年某些作品甚至出现了喜剧“去喜剧化”的倾向,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且兴趣开始变淡,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喜剧开始顺应观众口味走向市场,再加上这些年新式相声、脱口秀等流行,人们对于新的喜剧模式接受度变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新喜剧在内容设计上更贴近年轻人生活状态,更能引发广泛共鸣。

喜剧大赛 进化论(直面年轻族群现象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观众共鸣)(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团战阶段,《时间都去哪儿了》获得了最高票数,在9300票的满票中获得了9000票,弹幕讨论热烈,网友纷纷表示“这说的就是我”。《时间都去哪儿了》由喜剧演员大锁和孙天宇共同演绎,小品一开始,深夜10点的时候领导打电话催稿,大锁向领导保证12点之前必交稿,由孙天宇饰演的拟人化“小微(阿信)”、“小博”、“阿抖”相继出现,经不住诱惑的大锁只能不断的说“那我就刷五分钟?”,结果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从发表情包敷衍朋友约酒,屏蔽朋友圈广告、混得好的同行,随大流给领导点赞、给长辈点赞,点开“不看不是中国人”的被推软文章,矛头指向“小微”;到“热瓜”、“沸瓜”和“爆瓜”不同品种的品尝矛头直指“小博”,接着大魔王“阿抖”登场,打卡网红店、三分钟电影解说、如何让男人为你花钱……各种短视频纷纷上阵;最后,大锁只能面对着“深夜emo(抑郁)”在“我是真的狗!”的狂喊中落幕。

喜剧大赛 进化论(直面年轻族群现象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观众共鸣)(3)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间都去哪儿了》真实演绎了现代社会人们是如何被手机APP绑架的,就像网友说的那样“所有APP都在挖空心思抢占用户时间,自己活成了它们的日活量”,引起观众巨大的共鸣,真正的把喜剧作品甚至整个文学作品领域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映出来,而这种批判精神恰恰是现在很多文化作品逐渐失去的价值。在初舞台表演时,也是大锁和孙天宇,通过《偶像服务生》调侃讽刺了内娱选秀偶像节目的种种现象。

喜剧大赛 进化论(直面年轻族群现象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观众共鸣)(4)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目前来看实现了点击率与口碑的双丰收,他重新拾起了喜剧作品中原先的批判精神,而不是只展示一种正能量戏剧,从《互联网体检》到《三毛保卫战》再到《时间都去哪儿了》,真正反映、讽刺社会现实的喜剧作品正在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