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本头条号加盟作者卡兰德提供原创。

丘处机谁武功最高(丘处机武功未必出众)(1)

核心提示:

虽然蒙古人对打仗很在行,但对丘处机所说的治国方略,理解得并不深刻,最多也就是领会了三、四层。可是,这却是相当要命的。元世祖死后,才过了几十年,蒙古人被贫农朱元璋赶回草原,也就实属必然了。

丘处机谁武功最高(丘处机武功未必出众)(2)

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如果没有丘处机就没有后来一系列的江湖恩怨。他是一个小说的引子,从头跑到尾,经常在情节出现重大转折的最关键时刻露脸,特别是在大家都陷入感情纠葛而不能自拔的时候,他总是能及时地跑出来,把大家重新拉回为国为民、国家民族大义的主旋律上来。

王重阳生活在家国离乱、烽火连天的北宋末年,年轻时,他也是个文武全才的人物,写文章,和人比武过招,都很精通,拿过文科和武科方面的“举人”证书。但生活在金朝统治的地区,作为中原人,他也是很愤怒的。为此,和女真人打过仗,失败后,据说很憋屈,跑到陕西的终南山,挖了一个洞,取了一个很具有恐怖色彩的名字,叫“活死人墓”。

大家知道,根据《神雕侠侣》这部小说的记述,王重阳和一个叫林朝英的女人之间,发生过很深刻的爱情,深刻到因为不能终成眷属而结下了深入骨头的仇怨。她的二弟子小龙女据说在“活死人墓”里呆了很长时间,练就了一身不让须眉的好武艺。

但根据历史记载,王重阳在里面呆着的时候,主要目的还不是练习绝世武功,更主要的是思考“我是谁、谁是我、我去哪里、哪里是我应去的地方”等人生大问题。大概人家都怕这个阴森森、鬼粼粼的地界儿,没人敢去打扰王重阳的修行。他安安静静地在里面呆了7年,出来后,开创了全真教。

说起来,猛一看,全真教应该是中国自产的道教分支。非要这么说也可以,但追其实质,其实也不尽然。

王重阳的全真教是儒、释、道三教的混合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那种“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万能宗教”。像其他宗教一样,他的宗教也充满了悲悯的情怀,对招徕广大生活在底层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在他的教义里,也着重宣扬了“爱惜生命,尊重规矩,追求自我完善”等方面的内容,应该被归入那种积极向上、劝人学好的宗教行列。既然是宗教,在形式上,不管谁入了他的教,除了整天听他讲哲学、修养、心理和生理卫生方面的课程外,出家人所必须的打坐、炼丹、练武等课程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加入全真教,除了能净化心灵、丰富思想外,拥有一副好身板和活得长、活得健康,也是全真教吸引眼球的一个重要特点。

那时候,金朝也刚来中原,对如何治理这里的技术,掌握得很粗浅。在它的治下,百姓的生活并不幸福,精神上的困惑也很多。困惑长期得不到解决,郁结已久,身体上自然很难爽快。虽然王重阳开创的教义不能解决大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但帮助大家解决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还是能到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的。

当然,有些人认为,这种宗教是在软化人们的斗争情绪,应被归入“精神鸦片”的范畴。可是,话又说回来了,王重阳以及很多入教的教徒们之前又不是没斗争过、反抗过,主要是之前的反抗没成功、白忙活了,才开始信奉这种宗教。

从表面上看,入教确实很消极,但也算是没办法的事。对于大多数没啥毅力的普通百姓,总不能一直处于想不开的状态而把自己活活憋屈死吧?毕竟,日子总还是要将就着过下去的。更何况,据说,全真教也没少鼓舞大家的斗争士气,逮住机会,也没少给金朝添恶心。

在金庸的小说里,全真教和金朝可是不共戴天、有你没我的,王重阳在世以及死后,全真教那种抵抗外辱的斗争热情始终很高涨。而在真实的历史里,其实也是如此的。

那时候,很多人都来找王重阳,要求入教。特别是,王重阳在山东地区传教时,收获了很多社会精英。在那个地区,一些有文化、有资质、还有钱的人,在金朝的统治下,因为深感前途暗淡、生活没劲,大概也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依靠,主动加入了全真教。在这些人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马钰、王处一等人,其中,就有丘处机。

丘处机算是全真教里比较能拿出手的教徒,能被算进“全真七子”之列,大概也不是浪得虚名。经过多年的刻苦修为,到了公元1203年,他的大师兄刘处玄逝世后,丘处机成为全真道第五任掌教,从此开始了长达24年的教主生涯。

他当家作主的时候,世界进入了13世纪。而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属于草原上的成吉思汗和他统帅的蒙古骑兵。

丘处机谁武功最高(丘处机武功未必出众)(3)

蒙古的崛起,很偶然,也很“无厘头”。按说,像这样的草原部落,如果不是上帝搞恶作剧,他们是绝无可能走出草原的。

在蒙古成为草原民族大家庭一员时,草原上各个部落的内斗可以说热火朝天、如火如荼。部落之间经常动不动就打起来,你杀来,我杀去,一旦出手,使的都是“杀招”。想从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成长、壮大,以至于在当时的世界成为人见人怕、见谁灭谁的狠角儿,没有几代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上天在暗地里帮忙,是很难想象的。可成吉思汗仅凭自己就做到了,不能不说是人间奇迹。

当时,占据中原的金朝也是憋着一肚子坏水,经常故意跑来搅和,唯恐草原不够乱。比如,金朝总是支持势力弱小的,帮助他们去打势力大的。金朝这么干,也有他的如意算盘。因为金朝来积极搅和,这些草原部落不得不整日地盘算着如何自保,以及如何攻伐,整个草原没头苍蝇一样乱哄哄。在抢有限的资源中,人人自危,整天提心吊胆,业余生活被占得满满的,精神上不敢放松,时刻保持极度紧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哪个部落,哪还有精力和胆量来打金朝的坏主意?更不用想有人能独自坐大了。

如果能把这种动态的平衡保持下去的话,金朝也就能以逸待劳,架着肩膀,实现渔翁得利了。

当然,搅和也不能白搅和,仅靠一张嘴忽悠,显然是做不到的。为了使搅和有实实在在的成效,金朝经常需要花点钱打点,派点兵马威吓和助阵。这样做,除了能保持广阔的草原不给自己添乱,还能逼着所有的草原部落恭敬有加地为自己提供资源,算是花小钱办大事,从大的方面看,不算吃亏。更何况,金朝在草原上花的钱中,其中很多是从草原部落上敲诈来的,对金朝而言,花出去的钱,不过是从左兜移到右兜,弄好了,还能挣点,这样的买卖相当合算。

如果这种局面保持和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也像以前的中原王朝那样,金朝的皇帝跑到草原上兼个职,比如,李世民和他的子孙唐肃宗,都曾当着皇帝还兼任着“天可汗”。这样的话,对收拾草原上的人心很有好处,大家从此心向金朝,自然会打心眼里愿意为金朝服务,金朝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费用也会少很多,更不用操那么多闲心了。当然,如果不考虑是不是有实惠,当上草原的最高首领,金朝的皇帝也是倍儿有面的,精神上肯定很愉悦,仅为此,那也是相当值得的。

可是,既然是动态平衡,不是静态的,这就需要金朝玩这种游戏时,把握的火候要精到,既不能过,也不能欠。说实在,这就相当于走钢丝,稍微来个小激动,或者不小心,走了神,都可能会大头朝下,来个倒栽葱。一旦如此,即使不被摔死,留下的后遗症也让人生不如死。

金朝其实也知道这么搞的风险,但它搞这些小动作,其实是有难言之隐的。那时候,金朝也很忙,它要和南方的宋朝虽说不是整天打来打去,但敌对关系或者说貌似和平、内里死掐的状态,还是一直存在的。人家宋朝被金朝赶到江淮地区,对金朝的国仇算是坐实了。从此,如果南宋的历代皇帝不高举北伐的大旗,在立国的法统上是很难交代过去的。

有南宋一朝,那些比较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和大臣层出不穷,只要觉得有机会,就会马上拉开架势恢复中原旧山河。金朝当然对此很清楚,自然是不敢有所懈怠。面对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来的南方战争,金朝根本就没胆子压缩在江淮地带的军事力量。

同时,金朝也还要提防它的西北方向。在那里的西夏国个头虽小,但是志气一直不算低。虽然这个国家不会对金朝造成太大的威胁,但不时刻提防着它,难保它逮住机会上房揭瓦,进而得寸进尺,晚上也就甭想睡个踏实觉了。

可是,女真族也是个小民族,不是属于那种能多线作战、还能神定气闲的主儿。可以说,不是金朝喜欢搞这些拿不上台面的阴谋诡计,实在是抽不出太多的兵,去草原上弹压。手上只有这把“烂牌”,家里的余粮也不富裕,在蒙古草原不“玩太极”,还有其他更好的法子么?

在一百年间,金朝用花样不断翻新的分化瓦解招数,让草原变成了杀人的屠场。

成吉思汗很弱小时,也经常被人家往死里欺负,他为此还投靠了当时的实力强大的克烈部,从而在草原上立住了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成吉思汗很聪明,虽然他和金朝也有世仇,从骨子里恨金朝,但为了生存和发展,公元1196年,塔塔儿部造金朝的反,金朝出兵讨伐它,塔塔儿部也是成吉思汗的宿敌。成吉思汗趁机和金军联手大败塔塔儿部,并接受金朝的册封,他从此可以以金朝命官的身分去统辖各部,成吉思汗成为金朝在草原上的代理人,这是他真正壮大起来的一个起点。

当然,让成吉思汗出头打理草原,倒不是金朝喜欢成吉思汗,不过是金朝“玩太极”的一个招式而已。

在长期的作战中,一定程度上借着金朝的支持,成吉思汗的势力越来越大。关键是,他的部队经常有实战机会,作战能力自然不是一般的水平。在他的手下逐渐培养出一批能征惯战的骁勇之士,比如,他的几个儿子,以及哲别、木华黎等人。

对于金朝而言,大概因为长期在草原耍阴谋、使诡计,忽悠那些看似老实巴交的蒙古人,总能成功,也就逐渐放松了警惕。等到发现成吉思汗已几乎统一草原时,它派到成吉思汗那里的使者,竟然还耍上国威风。成吉思汗借机和金朝闹掰了。按照以往的成功经验,金朝只要再纠集其他和成吉思汗有仇、希望得到支援的草原部落,再加上金朝少许的国防军,应该能把这个成吉思汗打回原形。

很可惜,这次金朝玩砸了,真的彻底玩砸了。

丘处机谁武功最高(丘处机武功未必出众)(4)

成吉思汗从在狭小、逼仄的夹缝中成长起来,他和他身边的那些兄弟从出生之日起,就没离开过血、火、仇恨以及各种阴谋诡计,对杀人放火这类的特殊行业很熟悉,算是这个行业内的资深人士。

因为长期从事这种行业,他们这些人自然是很清楚活着是件多么残酷、不易的事,更能深刻地领会到,为了求一口吃的、一件穿的,下手狠毒、不留情面在大多数时候是相当必要的。

他们对人世间阴谋诡计也很稔熟,把玩得很精准到位。在各种苦寒、无望的生活环境,以及你死我活的恶劣竞争中逐步壮大,成吉思汗和他的部署们的心早已如铁一样冰冷坚硬。

说实在的,在这种粗粝而缺乏人情和道德味道的环境中长大,如果这类人都没有变成迷信暴力的人,这倒真成了人间罕见的奇迹了。

在不断的征战中,成吉思汗在草原战争中脱颖而出,像大多数很牛的开国君主以及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人士一样,他的地位和天下也是脚踏实地地打出来的,内在实力相当过硬。

此后,他陆续消灭了草原上势力最强大的克烈部,又干掉了乃蛮部等其他部落。从当时的形势看,只要愿意,他完全可以把脸一抹,拿出舍我其谁的强横姿态,不管哪路高手想和他掰掰手腕,他都无需谦虚,单挑还是群殴,也都无需畏惧。

直到丘处机当全真教掌门人时,可以说,草原已经成为成吉思汗的囊中之物了。这时候,不管草原有多广阔,也已经盛不下他了,他完全具备走出草原的实力。

后来,他带着蒙古铁骑,出了好几次远门。曾和西夏以及盘踞在西域的那些个头不大的国家,打了几场很漂亮的战争,胜利使他们看懂了自己,也看清了周遭的世界,进而内心不由自主地升腾起巨大的信心,深深地觉得“自己原来还是很强大的么”,“缩着脖子过日子,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在一片大好的形势和成吉思汗的感召下,蒙古的将士们也都深深地感到,他们的大汗和自己的实力是相当不含糊的,也都非常支持他们的大汗带着大家杀出草原,去别的地方“逛逛”的想法。在大家的一致支持下,蒙古铁骑把兵锋指向把长期他们当枪使且自以为是、貌似强大的大坏蛋金朝。

在公元1211年之后的4年里,成吉思汗的部队多次打入中原腹地,在华北大地横冲直闯,杀人无算,所过之处留下很多屠城血证,弄得金朝手忙脚乱、焦头烂额,蒙古骑兵的成功入侵使得金朝外强内虚的本质暴露无遗。

对于金朝而言,以前跑到成吉思汗那里摆老大资格,现在这么不禁打,这时,可能连它自己也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回首往事了。

成吉思汗除了对金朝不客气外,对其他地方也一视同仁,干出很多杀人无算、灭国毁疆的事。比如,公元1218年,蒙古军队灭掉了盘踞在中亚地带的花剌子模国,把这个国家的官员、百姓能杀的全杀了。这还不算完,他还命人摧毁了人家指着以后吃饭的水利设施。没了水利设施,几百年里,中亚地区再也没有了机会恢复以往的元气。

这时候,丘处机登场了。

丘处机谁武功最高(丘处机武功未必出众)(5)

当时,在花剌子模国的成吉思汗听说,在中原的丘处机道骨仙风,是中原地区著名的长生方面的专家。据说,丘处机自己已经活了300岁,是个不可多得的、现实版的“活神仙”。

成吉思汗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没办完,非常需要再多活很多年。如果可能的话,他最好能长生。抱着这样一厢情愿、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他派人跑到山东,要把丘道长请到中亚,帮帮自己实现这个“白日梦”。

根据丘道长的弟子李志常整理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成吉思汗派人来的时候,丘道长其实也就70岁了。虽然在那个战乱频仍、医疗水平不高的年代,一个人活到他这个岁数,其实算是不容易了,但要说他已经在成仙的道路上取得实质性的成功,这就很扯了。根据中国神话典籍的记载,对于成仙,丘道长的这个年龄可能连及格线都够不上。

虽然没有活到300岁,可在这个年龄上,让丘道长跑那么远的路,即使用轿子抬,也是件让人很为难的事。为此,他面对来使,明确表达了“自己年龄太大,让他出远门,有心无力、实难从命”的意思。

当然,不管这是不是托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成吉思汗近在眼前,如果丘道长真的有长生之法,大概也不会心甘情愿地成全成吉思汗。之前,那些彪悍而凶残的蒙古骑兵也来过山东地区,在这里,没少杀人,财货也没少抢。要不是因为自己年龄大,说不定丘道长早就非常高调地带着大家伙儿和这些蒙古兵干上了。

丘处机谁武功最高(丘处机武功未必出众)(6)

作为修道之人,如果丘处机亲自出马,帮助成吉思汗实现长生,这不等于助纣为虐么?以后,他还咋好意思和那些教众宣扬一心向善的教义。当然,这么做更对不起那些在天上看着自己的全真教的先辈。

成吉思汗派来的使者还算是比较有教养的,表面上相当客气,摆下恭敬的姿态,没少叩拜作揖,恳求丘道长跟着走一趟。他大概还表达出,“如果他丘处机宁死不去,自己很可能会被老大给活剥了。”按照很多人的看法,有好生之德的丘处机因为拗不过,也担心惹怒了蒙古人,使自己的教徒遭殃,因此,抱着去一趟、走个形式的想法,最后还是上路了。

可是,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这个使者来的时候,还有一小队蒙古骑兵跟着,但没有马上来到丘处机的眼前,只是在不远处待命、歇着。不用想,大家也知道,其实,成吉思汗大概是做好两手准备的。如果丘处机死活不跟着走,这队蒙古骑兵也就只能亲自来“请”了。大概丘处机最后答应跟着使者走,应该也是看到了这一层。要知道,他已经到了古稀之年,而且还拥有道骨仙风的气质,咋好意思被人家五花大绑,扔到马背上,被非常狼狈地驮走呢?

传奇由此上演。

按照《元史·丘处机传》的记载,丘处机辗转万里,来到中亚,见到成吉思汗。虽然实际上是被“软绑架”过来的,丘处机依然没有丢掉出家人所秉持的诚实守信的本分,或者说他下定决心,坚持哪怕自己下了地狱、也要感化成吉思汗的想法。

丘处机谁武功最高(丘处机武功未必出众)(7)

和成吉思汗见面后,他很实在地说,自己其实没什么长生之法,只有“卫生”之法,也就是他手上掌握着一些如何减少疾病或者一些治病的良方,他就是个懂点医术和保健之术的人。可成吉思汗好像并没有因失望而发怒,而是表现出“虽然误听了谣言,但依然觉得歪打正着、非常值得”的表情。而后,丘道长趁机和他聊了很多治国方面的传统理论,期间氛围很融洽。从史书记载看,他们很像慕名已久、想见很晚的武林高手,聚到一起,也忘了为啥聚到一起,只顾着切磋武艺、交流心得了。当然,聊的内容大多数是和国祚的长生有关,而和个人的长生其实沾不上什么边。

丘道长所说的治国方面的理论,就是儒家那套学说,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你成吉思汗应该争当天下最大的地主,而要成为成功的大地主,就必须以敬天爱民为本,以施仁义为要义,力争少杀生或者不杀一人,而使天下归心,

大概恐怕出现对牛弹琴的局面,丘道长还借用地震、桥塌等自然现象,警告成吉思汗,从而强调他所说的这些金玉良言,可是君主必须做的正道,如果不听,那是要遭报应的。也就是说,“如不听话,必遭天谴”。据说,成吉思汗听罢,很受用。

止杀令就此出炉。

丘处机谁武功最高(丘处机武功未必出众)(8)

按照《长春真人西游记》的记载,丘道长回家时,成吉思汗已经把丘道长当成了“活神仙”。为此,赐予他“金虎牌”,还派出部队把他恭恭敬敬地送他回中原。在大家的印象里,在这次世俗权力与精神权力的完美结合中,文明降伏了残暴,残暴臣服于文明。丘处机可谓是功德无量。

丘处机回到中原后,全真教在蒙古势力范围内的崇高地位算是被确定了。作为教主,丘处机利用成吉思汗给他的特权和地位,没少在中原地带做好事,使很多人免遭涂炭,拯救了很多生灵,当然,趁机也招揽了很多信众。后来,全真教的大本营长春宫(也就是今天北京的白云观),建在了元大都。在元朝政府的支持下,全真教成为“可掌管天下出家人”的国教,据说最后还达到“古往今来未有如此之盛”的局面。

可是,让大家失望的是,丘处机离开中亚后,成吉思汗还是在花剌子模国的土地上杀了很多人。而他最后一次领兵出征,是攻打西夏。可这时,他手上的屠刀也没有入鞘,依然使出“投降不杀、抵抗杀尽”的惯常套路。不过,他没机会看到西夏被攻灭,却死在了前线。

他的儿子托雷继承了他的遗志和仇恨。在托雷的指挥下,蒙古军队不但杀了西夏的皇帝,而且还对西夏都城中兴府大开杀戒,以至于到处是血流成河、伏尸无数,把这里也变成了屠宰场。期间,这些蒙古兵还搞了大规模的打砸抢,顺手把大部分珍贵的西夏建筑和典章给毁了。要不是因为一个叫察罕的将领劝谏,也不知道蒙古军队到啥时候才会收手。

这么看,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并没有因为丘处机的三言两句,就真的打算放下屠刀。这么看,即使当初在中亚时,成吉思汗说好了不再滥杀无辜,但那也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心里根本就没当会事儿,明显忽悠了大爱无疆的丘处机了。

很多人认为,从生态极为恶劣的草原走出来时,成吉思汗和蒙古兵将从娘胎里出来时,浑身就带着戾气,指望这些人放下屠刀,也太天真了。这些人来到人世上,就是来履行上天派给他们的杀人使命,以使生态趋于平衡。这句话的潜台词是,那时候,人类仗着自己长着一颗智慧的脑袋,但还没认识到自然和自己具有亲密互生的关系,做事不自觉,多吃多占了自然资源,以至于其他不太聪明的生物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上天是万物之主,看着人类无比快乐、猖狂无度地繁殖,而对其他生物很不公平,不杀点人,最后就没法办了。

这样理解看似很有理,其实也就是一种天命论的说辞,没啥说得过去的根由,甚至可以说,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家成吉思汗和蒙古人——为啥非让蒙古人当维护世界生态平衡的卫士,而不是中原人呢?坚信这些观点的人,应该是因为看不惯在战场上蒙古军团肆无忌惮、杀人如麻的行径。在他们看来,既然没法子阻止蒙古军团滥杀无度,但最起码,在舆论上就不能再吃亏了,此所谓“输人不输理”。因此,找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往蒙古军团身上泼脏水,丑化他们,主要目的大概也就是纾解不忿之气,实现心理平衡。

从蒙古军队屠城的事例看,他们确实很野蛮,而如果认真分析细节的话,却发现几乎每次大屠杀,都是因为被屠杀者首先违反和平相处的约定,成吉思汗气不过,才挥兵讨伐,很有点讨回公道的味道。期间,因为控制不住泄愤的情绪,一旦开杀,蒙古军团就收不住手,很多人就此遭难。

不过,大家也不要误会。那些遭到蒙古骑兵蹂躏的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违反和蒙古人和睦关系,倒不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人想不开,喜欢没事儿找事儿,或者无端地升起为民除害的伟大抱负。其实也另有原因。

在当时,一个国家或地区想和成吉思汗和平相处,当然要签订正式的友好条约。不过,这样的条约自然是要把保障蒙古人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可是,仅此一条,就会让那些一贯骄傲的大大小小君主们,深感不满。他们认为,成吉思汗是什么人,不过是从蒙古草原上靠运气好、蹦出来的草莽式的人物,从骨子里是不太把成吉思汗和他的军队当回事儿的。

更何况,在很多时候,蒙古人要求这些国家、地区和自己签订的就是十足的不平等条约。如果签订这样的条约,从此以后,就要向成吉思汗称臣纳贡,蹲下半截身子来做人。对于有骨气的人而言,这种约定等于要求他凭空具备“唾面自干”的素质,“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此为之,也太丢人现眼了。因此,即使暂时打不过成吉思汗,被迫和他签订合约,一旦有机会,也是要暗地里毁约的。

既然这样,我们是否可以推断,那些和成吉思汗闹别扭、大打出手的国君和部落首领,都是“宁可站在生,不愿跪着活”的主儿呢?其实也不尽然,比如,上面提到的花剌子模国,它被成吉思汗灭掉,原因既不是因为这个国家很有骨气,想替大家出头,充当抗暴英雄,也不是因为成吉思汗看上了他的金银财货,而是因为它没事儿找打。

本来成吉思汗和花剌子模国已经签订了好和平共处、平等贸易的合约,但花剌子模国的一个地方官因为一时脑子短路,起了贪财之心,擅自劫杀了成吉思汗派往中亚经商的商队。其实,在当时,成吉思汗正忙着和金朝打仗。如果花剌子模国的老大对这件事低调处理,向成吉思汗认个错,最多把那个比较无耻、还擅自惹事的地方官引渡给成吉思汗,再赔点钱,这事儿可能也就算了,哪怕这么做是虚情假意的,也不至于遭到灭顶之灾。再说了,在这件事上,花剌子模国是失理的,为此,摆个低姿态,也不算丢人,却更显大国风度。可是这个国家的首领是个糊涂蛋,看不清形势,认不清自己的实力,或者说情报工作实在太差,没看清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可不是什么善类。他不但对成吉思汗发出的外交照会和指责不当回事儿,还一时兴起杀了成吉思汗的使者,侮辱了副使。既然花剌子模国这么不识相,成吉思汗也只能很不情愿地暂时放下金朝,挥兵西征,灭了这个国家。

现在我们知道,从当时的情形看,对于那些暂时打不过蒙古人的国家,只要好好地和蒙古人做生意,对他们表示臣服纳贡(哪怕是名义上的),也用不着把自己的国家降格为蒙古人的地方行政机构。这样的话,成吉思汗一般是不会主动去打它的。相反,还会和这些国家认真地搞礼尚往来,成吉思汗甚至曾经把女儿嫁给对自己表示臣服的君主。

丘处机谁武功最高(丘处机武功未必出众)(9)

不过,成吉思汗毕竟强迫了一些国家附属于自己,等于逼着人家把自尊当粪土,很多国家和蒙古兵死磕到底,那也是被惹急的结果。但即使非要打仗,以前也很少有像成吉思汗那样,不出手就算了,一旦出手,几乎从不留余地,不把人家杀得赤野千里,绝不肯罢休。

成吉思汗为什么非要一意孤行、坚持不懈地这么做呢?他难道不知道这么做很不道德,会被人骂死么?如果说他因为不在乎名声,而偏偏喜欢这一口,大概也是不对的。他毕竟是统治当时一流强大的部落和军团的一代天骄,不是什么浑身刺身、杀人摆酷的街头古惑仔。

实际上,成吉思汗对那些撕毁和约和自己“不对付”、不友好的国家,搞屠城和滥杀,是在用恐怖主义手段,以相对很低的成本向其他国家传达一种威胁信号,以迫使他们和自己真心实意地好下去。

虽然在具体的战争和屠城中,会受到激烈的抵抗,蒙古人不是铁做的,为此,也要死很多人。但账还要从整体上算,客观地讲,用这种恐怖系数极高的信号让大家主动放弃抵抗,对降低蒙古人的战争成本,还是很合算的。

可是,仅从成本收益分析,也还不够全面,还有一个原因是逼着蒙古人必须这么干。否则,要么因为无法和外部交流财货,成吉思汗的部落被活活困死,要么早晚有一天,被没完没了的战争拖残致死。原因也无非是因为相对于和蒙古军团打仗的国家和地区而言,蒙古人及其军队的数量实在太少了,生产力也很落后。

在大部分时间,即使举全力,成吉思汗能从草原上拉出来的人马,经常也不过是敌人数量的零头。如果也想学习其他大国那样,以占领别国土地和消灭别国社稷为目标,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大家可以想象,即使蒙古军队占领大量的城市和土地,他们其实也没有多少力量守住这些胜利成果。打个比方,蒙古军队南下打金朝,如果打下一块地盘,就派兵占领。仅靠蒙古军队那点人马,大概走不到黄河边,也就不剩多少人了。难不成大家会相信,由几千或几百人马组成的蒙古军队也能打下金朝建在开封的都城么?说实在的,蒙古军队和所有他准备进攻的国家真的拼不起消耗战,稳扎稳打的打法是蒙古军队根本玩不起的。

按照以往惯例,草原民族面对一个政治稳定的中原王朝的时候,他们绝不会打灭人家国祚的主意。只有在这个王朝已经四分五裂,无法敲诈出好东西时,他们才不得不打进来,亲自牧民施政。

成吉思汗率军刚刚打入金朝疆土时,金军抵不过,被打得头晕目眩,招架不住,等着被灭国,可成吉思汗的军队却莫名其妙地撤走了。他们很困惑,无非是不知道,成吉思汗是来打劫的,没打算要他的地。

丘处机给成吉思汗上的课,其实是告诉他如何当大国也就是中原王朝的皇帝。可他也大概没弄明白成吉思汗为啥非要顶着骂名、没完没了地滥杀无辜。

不过,止杀令在以后还是很有效的。蒙古军队彻底打败了万恶的金朝之后,在蒙古政权的核心层里,已经有了很多汉化很深的契丹人、女真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关键是还吸纳了前来谋富贵的汉族知识分子。

在这些人的鼓励和撺掇下,成吉思汗的子孙和他的世界观则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不再迷恋草原,愿意和希望自己能长期而幸福地生活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地区。既然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地区,他们就要认真对待那些从农耕文明中衍生出的各种规矩,为此,这些子孙部分地遵循了丘处机的教诲。

后来,当上蒙古大汗的忽必烈堂而皇之地建立起一个有模有样的中原王朝,并为这个王朝取了一个大名,叫元。他自己则兼职干起了皇帝这个职业,所以,他也被习惯性地称为元世祖,而不知情的成吉思汗则顺理成章地荣升为元太祖。

可是,实践表明,虽然蒙古人对打仗很在行,但对丘处机所说的治国方略,理解得并不深刻,最多也就是领会了三、四层。可是,这却是相当要命的。元世祖死后,才过了几十年,蒙古人被贫农朱元璋赶回草原,也就实属必然了。

以后,蒙元的铁骑虽然也屡屡叩关入境,来长城以南劫掠,但他们的身份始终是劫匪,而且他们也从未真的打算反攻倒算,更没真正想过重新夺回中原这块沃土。明朝灭亡后,蒙古人被女真人整体收编,都编入蒙古八旗。

之后,随着女真人入关,从此,摇身一变,也算是中原的主人。可是,这也没啥可风光的,他们等于是趴在女真人的背上,被人家从草原驮回中原,这种方式回来是比较丢人的,应该不能算他们真正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