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红楼:秦可卿

红楼梦第十二回如何看待贾瑞(贾瑞死恋风月宝鉴)(1)

红楼梦第十二回如何看待贾瑞(贾瑞死恋风月宝鉴)(2)

贾瑞虽然行贾,也是白姓了一个贾字,在贾府中他是个没有什么地位的人。他父母双亡,跟着贾府的私塾先生,也就是他的祖父贾代儒生活,帮助管理家塾事务。按现在的说法,他算是学校行管人员。

贾代儒负责教课,贾瑞是辅导员,祖孙二人做着几千年来有名无利的行当。当然今非昔比,可惜,贾瑞生不逢时,如今,全国每年上万亿的课外辅导市场规模,若是现在,租个地方开个辅导机构,票子、妻子、车子、房子都会有,也就不会遭受意淫的洋罪了。

按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贾瑞整天听爷爷诵读四书五经,讲解三纲五常,应该是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人。可他偏不,反而一肚子聪明才智,从其它方面汩汩流出,泛滥成灾,害了他的小命。

贾瑞的工作收入应该不高。他管理的虽然是私立学校,前来送学生的家长,少不了也得送点超市消费卡和择校费之类的礼物,秦钟入学就是一例。不过,这些灰色收入到不了他的手里,校长兼任教师的贾代儒大权独享。贾瑞,一边呆着,干你的活去。

红楼梦第十二回如何看待贾瑞(贾瑞死恋风月宝鉴)(3)

贾代儒的收入也不是很高,聊可度日而已,后面写到为贾瑞看病,囊中羞涩,无钱延医吃药,其经济收入状况可见一斑。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贾代儒尚且如此,贾瑞想钱花,还得自己找辙去。

贾瑞管理的这个学校,招收的学生鱼虾混杂,教学质量一直下滑,教学管理一塌糊涂,学生争风吃酸谈恋爱,拉帮结伙打群架,一应俱全。如今个别学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上,上千百年来也没多大创意,只不过是多了个手机,带了个耳机,恋上个计算机,玩个游戏而已。

贾瑞为了弄俩零钱花,常做有损师德的事,也像学生一样傍学生中的大佬,诸如薛蟠之流,混在一起,弄得人不人鬼不鬼,学校污烟瘴气。

有钱王八大三辈儿,此言不虚,薛蟠就是明证。现在到一些学校找这样的人,更是一脚能踩着仨,还不算那些开着豪车到高校,甚至中学“物色”的社会人员。

还好,当时贾府的私立学校没有招收女学员,若有,将会何等的热闹!贾瑞弄好了还能来个师生恋,也就不会有非分之想,试图去染指王熙凤这朵带刺的花,导致他做了风流鬼。

红楼梦第十二回如何看待贾瑞(贾瑞死恋风月宝鉴)(4)

其实,这也不能单怪贾瑞,还得怪秦可卿。怪她病的不是时候,使贾瑞的“爱情”之花,开在了不该开放的季节,只好过早地凋谢,并带走了他的性命。

秦可卿卧床不起,危在旦夕,凤姐自然知道她的病因在哪里,连焦大都耳熟能详,怎么能瞒得过凤姐去?这影响了王熙凤的心情,拒绝接受贾瑞送上门的“爱情”。不然,就凤姐的作风,说不定要打这份野食吃,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好歹贾瑞也是贾家的人。

要怪贾瑞,就要怪他太投入了。他不知道王熙凤遍地留情,是为了娱乐自己,为了争权夺利,拉笼关系。用现在的话说,叫权色交易,她绝对不会为了感情误了她自己的正事。贾瑞能够给她带来什么?除了身体之外,你一无是处,怎么能入熙凤的“法眼”?你的身体缺少营养,也不一定能打持久战,凤姐岂不是亏大了。从贾瑞死时的惨状来看,凤姐不在贾瑞处留情,看来是英明的选择。

再怪就要怪秦钟说的那句话:可见富贵限人。当凤姐把贾瑞的举止告诉平儿的时候,平儿说:“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价值观很明确,态度很明确,目的很明确:你的资格不够,你不知好歹,你不知死活,弄死你!

红楼梦第十二回如何看待贾瑞(贾瑞死恋风月宝鉴)(5)

换句话说,如果贾瑞不是癞蛤蟆,或者王熙凤不是白天鹅,或者换一下地位,像贾琏与多姑娘,说不定会是一桩很有诗意的第三者插足的爱情故事。可惜《红楼梦》不能假设,好坏得失,都摆在那里。

当然还得怪王熙凤了。她面对贾天祥的讨好,态度暧昧,越发逗的贾瑞欲罢不能;她不该欲擒故纵,使贾瑞“知其不可而为之”地努力;她不该落井下石,不给贾瑞泄火,反而寒冬腊月泼尿屎;还让贾蓉兄弟二人趁机发了笔小财,逼迫的贾瑞首尾难顾。

对贾瑞的死,贾代儒也逃脱不了干系。作为长辈,他没有给下一代留下足够风流的本钱,没有帮子孙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事业观,不该不问青红皂白乱打一通。可惜,当时不讲法律,老的揍小的没商量。否则,贾瑞可以抱着写满校规校纪、教育十不准的牌子到法院告他去,管你是老师还是祖父,法律会给个公道。

还得怪那个跛足道人弄了个妖镜,引得贾瑞想入飞飞,又做非非之事。贾瑞作为唯一看过风月镜里真相的人,他自己没能看透风月而夭亡,那些没看过风月镜的男女们呢?大观园里的少男少女们,不都是只看到了镜子的正面而在那里流泪伤感,争风吃醋吗?

红楼梦第十二回如何看待贾瑞(贾瑞死恋风月宝鉴)(6)

凤姐就是这些人物中的最重要的一个代表。她面对因为她而气息奄奄的贾瑞,连几两救命的人参都不舍。像她这样的人要是长命,天理何在?将来她需要人参配药之时,贾府中找不出几枚好人参来,岂不是报应来的忒快?当贾母拿出几个朽坏的已失去药性的老参送来时,难道不是在对王熙凤“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嘲讽吗?

可惜,王熙凤没能理解秦可卿离世之前的苦心劝告,不但没有收敛自己的行径,反而越发的弄权贪心起来。后面还有多少精彩的故事,且听下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