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QQME

现状:停产

自主品牌的车越来越好吗(那些销量惨淡的自主车型)(1)

之所以推出QQME,奇瑞实际是想挽救QQ这个品牌,给QQ家族增添一些时尚感。奇瑞的初衷是想把QQME打造成中国的甲壳虫。

但QQME最终却成为了汽车设计领域的一个笑话,市场上也不受待见,上市四年累计销量不到一千辆,最终当然不得不停产。

QQME失败最主要原因是外形太“奇特”了,前后脸都一样,不符合大众的审美,一般人很难接受。

江淮悦悦

现状:月销始终在500辆以下徘徊

自主品牌的车越来越好吗(那些销量惨淡的自主车型)(2)

除了长城精灵,江淮悦悦是自主微车里唯一销量惨淡的,销量惨淡的原因只有一个:价格。一款自主品牌AOO级轿车,价格却定到4.38万-5.68万元之间,销量差也就是必然的了。

在所有车型中,估计最让奇瑞领导痛心的车型就是奇瑞A3了,因为这本来是一款被奇瑞寄予太多希望,承担赢利重担的车型。但最终却落了个销量惨淡的结局。

A3的失败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定价,A3刚上市时8万多的价格与合资品牌同级别车型相接近,基本就断送了自己的优势,丧失了竞争力;二是空间,A3定位是家用轿车,但他的车内空间要却比很多同级别型号轿车要小很多,坐在后排稍微胖一点就会感觉腿没地方放。以大为先,是中国汽车消费者对于家用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A3等于违背了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意志,失败就在意料之中了。

据说新A3将会出现在凯翼品牌旗下,能迎来新生吗?

比亚迪F3 神车的没落

现状:神车不再

自主品牌的车越来越好吗(那些销量惨淡的自主车型)(3)

“比亚迪,F3是销量王;比亚迪,电动汽车新时尚;比亚迪,股神巴菲特欣赏。”这首欢快的Rap,曾经是很多比亚迪的多名员工的手机铃声。

在2009年10月单月销量突破3万辆之后,F3于2009年的11月、12月和2010年的1月、3月销量均突破3万辆,2010年3月达到3.61万辆的顶峰,这样的成绩历史上从未有哪款车型能企及。

未曾想到的是,正如F3迅速崛起一样,其下滑的速度也同样惊人

但是对比亚迪来说,旺销并没为其带来好口碑,伴随而来的是消费者此起彼伏的投诉和差评,比亚迪F3最终没能续写神话。

F3之所以成为最成功的车型之一,重要原因是F3是丰田花冠的“山寨版”,但价格只有花冠的一半出头。F3之所以如此快地跌下“神坛”,是因为他只拿了花冠的“皮囊”,没拿来花冠的品质。那80余万被比亚迪F3外形欺骗的消费者就成了F3销量上升不可逾越的坎。

对比亚迪来说,F3的成功经验没有意义,失败的教训值得深思。

华晨新骏捷

现状:惨淡

自主品牌的车越来越好吗(那些销量惨淡的自主车型)(4)

其实华晨新骏捷和比亚迪F3的故事是同一种路线,同一种剧情。

华晨尊驰、骏捷都先后上演过这样的故事。

华晨骏捷 2007年和2008年销量达到82311辆和73099辆。但2009年就急剧下滑到24691辆。万般无奈下祁玉民推出了新骏捷、骏捷FRV、 FSV、Cross,但都逃不了高开低走的“魔咒”。

有人说华晨新骏捷销量差是因为营销不行,是因为产品规划出了问题。

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还是“山寨”两个字,因为有着接近宝马的外形,消费者在初期还会出于虚荣心购买。但随着车型饱有量的增加,口碑的恶化,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销量自然就会走低。

所以,比亚迪、华晨、华泰的失败,都证明了一个真理:山寨可以混得了一时,但混不了一世。要想成为车坛长青树,必须有真功夫真本事。

风神S30

现状:艰难挣扎

自主品牌的车越来越好吗(那些销量惨淡的自主车型)(5)

风神S30今年有一段东风一秒变奔驰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风神车主换奔驰标后消费者居然没看出来这是S30,认为这款奔驰实在太便宜了。东风估计是想证明自己车的质量和奔驰是同一个级别的,但是这就是盗不是偷了,山寨了别人的东西,还要诏告天下,何苦来?

抱着这样的心态,风神的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据了解,过去几年间,东风对于乘用车投入的自主研发费用已达近160亿元。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曾公开表示,至2016年,东风公司将投资300亿元以上发展自主事业,使公司科技投入占到公司销售收入的3%以上。笔者疑惑的是,上百亿还打造不出一款真正的自主研发的车型?还要靠抄袭为生?

一汽欧朗

现状:不知道去哪里了

自主品牌的车越来越好吗(那些销量惨淡的自主车型)(6)

一汽重金打造的欧朗,一上场就完败,可以说成为近年来自主品牌阵线最重大的产品失败案例,欧朗的命运从他公布价格那一刻就决定了,但是其居然在众人“欧了”的诅咒声中一直存活到今天,确实也不容易。

欧朗之败,最直接的原因当然在定价太贵。三厢欧朗售价6.28万至8.98万元。这比近年来最成功的经济型车赛欧要高出一头。

欧朗品牌定位年轻、时尚,但其技术平台却来自老捷达PQ32,捷达虽然在中国市场常青不倒,但也被贴上了保守中庸的标签,与欧朗的品牌定位截然相反。产品规划和品牌定位南辕北辙,销量怎么可能上去?

欧朗的失败,不是一款车型的失败,而是一个体制的失败。

华泰B11

自主品牌的车越来越好吗(那些销量惨淡的自主车型)(7)

估计很多消费者都已经忘了华泰还有B11这款车,尽管长了副宾利的脸庞,但明显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过了买车只看外形的初级阶段,所以华泰原本想复制圣达菲成功之路的做法就彻底失败了。

当初B11上市时华泰也学习了合资品牌,请了羽泉、韩磊、董卿等一干明星办了一大型演唱会,可惜的是三年快过去了,估计B11赚的利润还不够当初一场上市发布会的。这也提醒自主品牌,别跟风,别盲目学习合资品牌,并不是合资品牌所有东西都值得你拿去用,人家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心疼。合资品牌处在品牌形象固化期,需要用明星来巩固提升品牌形象,自主品牌还处在品牌提升期,最有效的品牌提升手段只能是口碑。

自主品牌的车越来越好吗(那些销量惨淡的自主车型)(8)

不过对华泰来说,车卖得不好不奇怪,要是卖得好那才叫奇怪,换管理团队的速度比推新车的速度还快,车怎么可能卖得好。圣达菲、宝利格、特拉卡都是生搬硬套合资品牌车型,只可惜最终都画虎不成反类犬,徒增笑话而已。

麒麟品牌

现状:彻底消失

难得的是尹同跃终于承认当初推出麒麟品牌是个错误的决定了,可是如此重大的战略性错误奇瑞有人为此买单吗?如果没有人为此买单,奇瑞肯定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麒麟品牌。

奇瑞东方之子

现状:苟延残喘

自主品牌的车越来越好吗(那些销量惨淡的自主车型)(9)

东方之子是自主品牌推出的第一款中级车,也是自主品牌冲高失败的典型,销量始终就没上去过,中间一度退市。

但奇瑞好像对东方之子情有独钟,对其进行多次改款,2012年还邀请了王治郅代言,不过到现在为止代言的广告好像没多少人看过。在其上市时尹同跃所期望的月销超过1000辆的最低目标也“光荣”落空。

而且据曝奇瑞艾瑞泽9也是东方之子的改款。笔者不禁对艾瑞泽这个品牌的未来深表疑惑,一款已经被市场证明是失败的车型奇瑞居然仍然在其身上反复折腾,东方之子品质如何且不论,但是其在消费者心目品牌形象之差已经是无法挽救,车未推出,消费者已先给其打了负分。

江淮宾悦

现状:停产

自主品牌的车越来越好吗(那些销量惨淡的自主车型)(10)

与东方之子有同样命运的还有奇瑞的江淮宾悦。

在宾悦上市之初,为了打开局面,江淮也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包括重金邀请知名演员陈道明代言宾悦轿车,在央视的黄金时段播出广告。但是江淮宾悦估计到现在也没赚回付给陈道明的广告费和上央视的播出费用。

对江淮来说,之所以宾悦会惨败,主要犯了自主品牌都犯过的一个错误,那就是看低了中国消费者,认为尺寸够长就是中级车了。推出的车型小毛病不断,口碑极差,空有中级车的外形,消费者自然不愿意买单。

上汽MG7

现状:惨不忍睹

自主品牌的车越来越好吗(那些销量惨淡的自主车型)(11)

严格意义上讲,MG引入国内的MG7、MG3SW、TF等车型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车型,在技术层面已经不具备比较优势。

雪上加霜的是,在MG7投放一年以后,第二款产品TF才姗然而至,它仅仅是双座敞篷跑车,其市场份额是可以预见的小。

售价16.26万~20.16万元的MG7没有自动挡车型,这是不可思议的。MG7配备5速手动挡变速箱,在6速手动成为标准配置的车市里,MG7很容易给人以落后的形象。

最终MG7销量惨淡也就是可以预见的结局了。

荣威W5

现状:眼睁看着SUV市场大热,被气死

自主品牌的车越来越好吗(那些销量惨淡的自主车型)(12)

眼看着SUV市场热得不能再热,荣威W5却只能干瞪眼,守着自己的几十辆几百辆销量过日子。荣威W5到底错在哪儿?

在对荣威品牌的定位上,上汽集团一心想把其打造成高端英伦品牌,荣威350、550、750、950都竭力包装出英伦味儿。但荣威W5却明显偏离了这一定位,他是在韩国双龙享御平台的基础上开发而来的,有着浓浓的韩国味。

在功能诉求上,荣威W5也非常纠结,一方面,他想突出自己的越野性能,另一方面,他也深知,现在专业的越野车并不受欢迎,受欢迎的是城市SUV,毕竟汽车还是在市区道路上开的多,于是上汽将荣威W5定位为跨领域专业SUV,但这一说法明显没有城市SUV更易于让消费者接受。

在价格上,荣威W5则彻底把自己送上了失败的深渊,17-30万的价格区间,和RAV4处在同一价格区间,比日产逍客还要高。近30万的价格买一辆山寨车,消费者还没那么傻。

所以,纠结的荣威W5最终在销量上也纠结成了个位数就丝毫不奇怪了,一款没有一点诚意的车型怎么可能打动消费者呢?

来源:汽车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