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诞生于三国时期,从唐朝开始,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角。
而作为“美食高地”的山东,有济南草包包子、利津水煎包,还有宁津长官包子...
那要是来到邹平,最值得一尝的,是哪种包子呢?
那就是让很多人都慕名而来的——纸皮包子。
邹平纸皮包子,皮薄如纸,颜色透亮,里面的馅料隐约可见。
但人们一定想不到,今天唾手可得的美食,其实是穿越了三百多年历史的隧道,才来到我们的手中。
史料记载,在乾隆年间,一个小宫女错把韭菜包子端到修行礼佛的皇太后面前,吃了韭菜的皇太后勃然大怒,将小宫女逐出宫门。
乾隆皇帝因此命令宫中的高御厨做出仅凭肉眼就能识别出馅料的包子。
高御厨经过努力终于研制出这样的包子,皇帝吃后龙颜大悦,赐御名:纸皮包子。
想要get皇帝同款美味,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从选材开始,就必须精益求精。
这制作包子皮的面粉,就是纸皮包子成功的基础。
而纸皮包子所用的面粉是特制的,选用山东最好的小麦,加入山药粉,这样做出来的包子,才能透亮。
光有好的面粉还不够,面皮是否能达到薄如纸的要求,制作的师傅全靠三个字:“凭感觉”!
不对,其实是“凭经验”!
做纸皮包子的老师傅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制作纸皮包子最容易前功尽弃的一步就是——收口。
将包子轻轻地放入蒸屉,盖上笼盖,因为面皮特别薄,所以需要等待美味的时间也只有4分钟。
打开笼盖,透过缕缕白气,就可以看到晶莹剔透的包子皮,透出各种馅料的颜色,黄的鸡蛋,红的萝卜,黑的木耳,绿的荠菜。
包子色白油亮,馅大丰硕,令人食欲大增。
如今,纸皮包子已经是山东省老字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清朝乾隆年间诞生,到现在第六代传承人高文霞将其发扬光大,纸皮包子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皇家独享的美食。
但纸皮包子的制作者们,始终把高标准的品质、老方法的坚持放在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