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百态,耐人寻味。不为批评世人,而在检讨自己。

一、恶业

晚唐诗人曹松《己亥岁》中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谓人类争战历史的写照,秦将白起与赵军长平之战,坑杀降兵四十万;西楚霸王项羽与秦军巨鹿之战,坑杀降兵二十万;明末张献忠率起义军进兵四川,砍断的手足堆积成山……现代科技使杀戮变得更为惨烈,1945年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整座城市瞬间夷为平地,二十万人丧生。

看人生百态观世间冷暖(世间百态耐人寻味)(1)

魏国有个老农在地里耕田,无意间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宝玉。

他不知是宝玉,就去问邻居。邻居一见,顿起歹意,想据为己有,于是对老农说:“这是一块怪石,保存它对你全家不利,不如扔回去。”

老农听了,心有疑虑,但还是把它抱回家中。

当天晚上,宝玉光芒四射,满屋生辉。老农非常害怕,又去告诉邻居。

奸诈的邻居故意恐吓说:“这就是怪异的征兆啊!赶快把它扔掉,才可以消灾免难。”于是老农就把宝玉扔到很远的野外去了。

那位邻居第一时间把宝玉找了回来,献给魏王。

看人生百态观世间冷暖(世间百态耐人寻味)(2)

魏王召来玉工鉴别,玉工一见,急忙向魏王叩头祝贺:“恭喜大王获得天下稀有的珍宝!这样的无价之宝,即使用五座城为代价,也只能看一眼而已。”

魏王听了大喜,立即赏赐献玉的人一千两金子,并让他终身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后人都称他为“盗玉大夫”。(《尹文子》)

吕青,明朝人,喜好谈论淫秽之事,还喜好偷看妇女。三十岁的时候,家里贫穷到了极点,两个儿子相继死去。

一天,吕青突然暴毙,见到祖父很生气地对他说:“我们家两代积善,你本该非常富有,没想到你居心不良,口眼都在造孽,福报都快折尽了。我怕你真的会犯邪淫的恶事,那样的话,我们吕家就没有指望了,所以哀求冥王把你拘到阴曹地府来,看一看你就知道厉害了。”

在冥王殿前,许多邪淫罪人都带着枷锁跪在地上,受到严厉呵斥,转世或六根不全,或沦为娼妓,或投胎猪羊。吕青吓得毛骨悚然。

看人生百态观世间冷暖(世间百态耐人寻味)(3)

苏醒之后,吕青痛改前非,刻印《游冥录》一万张,警惕世人。

到了四十岁,吕青生了两个儿子,也开始富有了,于是就远离尘缘,到南海修道去了。

这是吕青的同乡蔡菁为他所做的记。(《集福消灾之道》)

(一)

春秋时期,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叫看管池塘的人把鱼养起来。谁知管池人偷偷把鱼煮着吃了,还对子产说:“我刚把鱼放进池子的时候,鱼不大活动;过了一会儿,才摇着尾巴游起来;又过了一会儿,才游走了。”

子产听后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孟子·万章上》)

(二)

宋朝奸臣丁谓与人交往没有一句真话,并且还说:“人如果忠诚老实,什么事都办不成,只是徒然受到别人的欺负而已。”他整天都打些什么主意,谁也无法测知。天下人把他看作五鬼之一。

当然,他的下场也就不言而喻了。(《集福消灾之道》)

楚国有个富人,养了九十九只羊,非常希望有一百只。为此,他多次寻亲访友。

他的穷邻居只有一只羊。富人就向他请求说:“我有九十九只羊,现在你把你的羊给我,凑成一百,我养羊的数字就圆满了。”(《中华典故》)

贪欲者,于钱则田地什物总想通通归我,越多越嫌少。(《印光法师文钞续编·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王蓝田是一个性急的人。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去夹,没有夹起来,就大发脾气,把鸡蛋抓起来丢在地上。鸡蛋在地上滚个不停。他就赶上前去,用木屐踩它,又没踩到。这下他更愤怒了,把鸡蛋捡起来塞到嘴里,嚼碎后吐到地上。(《世说新语》)

从前有个齐国人,朝思暮想要发财。

看人生百态观世间冷暖(世间百态耐人寻味)(4)

这天清晨,他穿戴整齐来到集市,直奔卖金子的地方,看到黄灿灿的金子,伸手拿了就走。官府的人将他捉住,问道:“集市上那么多人,你为什么公然抢夺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不见有人,只见金子。”(《列子》《吕氏春秋》)

二、众生相

吝啬的人

汉代有个老头儿,没有子女,清晨就起床,深夜才休息,忙忙碌碌地经营家业,多方聚敛钱财,心无厌足。虽然家里很富裕,但他生性非常吝啬。

别人向他借钱,他不得已走进房中取出十文钱,从房中慢慢出来,走几步就减掉一文,等走到门口,才剩五文。他心疼得紧闭双眼,把钱交给那人,郑重地叮嘱说:“我把全部的家业拿出来帮助你了,千万别告诉别人,免得他们又像你一样到这里来啊。”

老头儿不久便死了。因为没有继承人,他的住宅、田地、钱财都被官府没收了。(《中华典故》)沽名钓誉的人战国时期,齐国东阿地区有一个不干实事、沽名钓誉的军政长官。从他任职以后,赞扬他功绩的话纷纷传到京城,齐威王左右也有不少人为他说好话,极力吹嘘他治理东阿如何有功。

齐威王便派人实地调查,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民饥馑;与东阿相邻的薛陵遭到赵国和卫国进攻的时候,他也不派兵救援。

于是,齐威王召见了他,斥责他“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当天就把他处以极刑,连那些接受贿赂、替他求誉的人也落得同样下场。(《战国策》《资治通鉴》)

欺世盗名的人

向秀注解《庄子》,《秋水》和《至乐》两篇未注完就死了,书稿散失。

郭象得到向秀的注解,就署上自己的名字流通。

谁知向秀的书稿早有流传,人们一比较,郭象欺世盗名的本色便暴露无遗。(《世说新语·文学》)

狂放的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有学问、有地位的人厌倦朝廷的明争暗斗,崇尚“纯任自然”的老庄哲学,常常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地高谈玄妙的哲理,“竹林七贤”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他们全都爱好虚无,轻视礼法,放任随便,毫不注意仪容和身份,在竹林中痛快地饮酒,大声地谈话,讨论《老子》《庄子》和《易经》,攻击儒家礼教,无拘无束,高兴时放声大笑,直到笑累了;悲伤时则抱头痛哭。

嵇康是曹操的曾孙女婿,但他把自己弄得很邋遢,头发、胡子留得很长,身上长了虱子。他还喜欢打铁,他赤着膊、抡着锤打铁时,谁也看不出他是皇室姻亲、富有才学的文人。

阮籍同样傲礼简贵,他最大的嗜好就是毫无节制地饮酒,喝醉了就往地上一躺,几天几夜不醒。

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不去,但有一次他居然主动进宫找晋文王,补了个步兵校尉的缺。阮籍一出宫就对刘伶说:“快来恭喜我,我当了步兵校尉!”刘伶责备他趋炎附势。阮籍这才说:“校尉府中藏有好酒三百石!”于是二人当晚就大喝特喝起来。酒喝光之后,阮籍跑到晋文王那里辞官,说:“我觉得一个人还是穷一些好。”

刘伶常常用鹿车拉着一坛酒,叫仆人扛着铁锹跟在身后,说:如果他醉死了,便把他埋掉。他甚至赤裸着身体在室内饮酒。

玄学越谈越有趣,朝廷的官吏也纷纷加入,寄情酒色,不问国事。

有人总结西晋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清谈误国。(《晋书·嵇康传、阮籍传、刘伶传》《世说新语·任诞》)

梁朝尚书范缜(zhěn)也崇尚“自然”,不相信因果,他认为形体存在则灵魂存在,形体死亡则灵魂灭亡,而人的一生譬如树上的花被风吹落,有的落在茵席上(就像尊贵的人),有的落在粪坑里(就像卑贱的人)。(《梁书·范缜传》)

以恶为能

“以恶为能”,以作恶为能干,这是千秋万代大大小小的恶人造恶的原因。

看人生百态观世间冷暖(世间百态耐人寻味)(5)

人即使愚笨到了极点,也没有心甘情愿作恶人的,然而也没有不希望自己成为能干人的,因为错认了这个“能”字,后来也就越做越差了。开始的时候认为“能干的人有用,能干的人别人不敢欺负”,虽然知道自己所做的并不是好事,但时间久了,也就不避讳了,甚至还引以为豪,比如:巧取豪夺美其名曰“智谋”,心狠手辣美其名曰“果敢”,阿谀奉迎美其名曰“世故”,贪淫好色美其名曰“风流”,诸如此类。纵观历史,这种“能干”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今他们都在哪里呢?(《集福消灾之道》)

嗟来之食

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不少人饿得奄奄待毙。有个名叫黔敖的人在路旁设了粥摊,救济路过的逃荒难民。

有个难民走过来,看样子饿得厉害。黔敖拿起吃的东西向他叫道:“嗟来食!”

那位难民气愤地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样,你还是收起你那假仁假义的一套吧!”(《礼记·檀弓下》)

德色

最令人感到难堪的就是“德色”,也就是帮助别人的时候脸上露出要求回报的样子。“德色”一露出来,被帮助的人就会觉得惭愧不安,等到心中的惭愧化掉了,就会生起怨恨之心。

从前有位官吏,曾经救过一个人的命,后来,被救的人渐渐富裕起来,而这位官吏却变得穷困潦倒。一次,他偶然经过被救人的家,这家人全家出来拜谢,并把他留在家里殷勤款待。酒过三巡,这位官吏就说起了大话:“如果不是我以前出力营救你,你早就死了,今天怎么可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呢?你有了钱,我反而变穷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当晚,他睡在主人家里。主人暗自算计:“这个人希望回报的心也太过分了!我就是报答他也不能满他的意;若是不报答他,恐怕要惹祸上身了。不如趁他睡着了把他杀了。”于是就用绳子把他勒死了。(《集福消灾之道》)

骑鹤上扬州

唐朝初年,张令能、李约、赵皎然、卢杰四个少年同在主人家做客。张、赵、李三人看到卢杰衣着寒酸,不屑与他为伍,自顾高谈阔论,把他冷落在一边。

主人知道卢杰才能出众,很替他不平,上前说:“你们几位都是人中豪杰,一定各自胸怀大志。能请你们说说自己的志向吗?”

张令能想了想,说:“我听说扬州乃繁华之地,倘若他年得志,能做扬州刺史,方不负我平生所学。”

李约说:“我可不愿做什么官,如果能积聚家资十万贯,我的心愿足矣!”

赵皎然说:“我既不愿做官,也不愿发财,如果能修仙得道,骑鹤上天,才称平生之愿。”

主人听了,说:“张兄做官,李兄发财,赵兄成仙,不错不错!卢兄,你也说说自己的志向,怎么样?”

卢杰很能领会主人的意图,看了看身旁的三位,说:“我么,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商芸小说》)

看人生百态观世间冷暖(世间百态耐人寻味)(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