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分类多,成分复杂,相当一部分含有糖和各类添加剂,如果选择不当会对健康有负面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正确认识,选择和使用饮料。

按照国家标准《GBT 10789-2015 饮料通则》的分类标准,将各类饮料的特点和适用人群做一个分析。

饮料或者饮品的定义: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质量分数)不超过 0.5%的制品。

(1)包装饮用水:分为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类饮用水(分为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其他饮用水)。

1.矿泉水: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各项指标必须达到相应要求,比如部分矿物质有限量指标。因为矿泉水水源地少,要求高,是需要有严格产地认证要求的。缺点:产量少,生产和输运成本高,单价高。优点:口感清甜,矿物质含量高,非常好的饮用水。

功能饮料和普通饮料有什么区别(不同饮料到底有哪些不同)(1)

2.纯净水:一般以受保护的地下水源或城市公共自来水为生产用源水,水质必须符合相应要求,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当的水净化工艺,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在瓶装水中消费量最大。缺点:不含任何电解质,会导致体内电解质溶解而丢失,不适合需要大量补水情况下。优点:便宜,不含任何杂质,口感尚可。

功能饮料和普通饮料有什么区别(不同饮料到底有哪些不同)(2)

3.其他类饮用水:包含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和其他饮用水,其中消费量比较大的是山泉水和矿物质水。

山泉水:因为也有“泉水”的名头,许多人容易把它和矿泉水混为一谈,但是两者差别较大。天然泉水是以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或经钻井采集的地下泉水,并未像天然矿泉水一样强调其来源于地下深处,也未对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有所要求。一般来说天然矿泉水的矿物质含量更高,口感独特。

矿物质水:一般以自来水为原料,再经过纯浄化加工,添加矿物质,杀菌处理后灌装而成。添加的矿物质种类和数量并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实际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相当有限,只能说比纯净水好些,因为加了“矿”的名头,有些人可能把它和矿泉水混淆。

小结:包装饮用水中也属于饮料,除了纯净水不推荐大量长期饮用以外,从成分而言,其他品种实际差别相当有限,优先选择矿泉水,其次山泉水。各类人群皆可长期饮用。

(2)果蔬汁类及其饮料

以水果和(或)蔬菜等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液体饮料。包括果蔬汁(如原榨果汁 、复原果汁)、蔬菜汁、果浆/蔬菜浆、复合果蔬汁,浓缩果蔬汁,果蔬汁类饮料。因为具有相应水果或者蔬菜的特殊风味,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从营养成分上,可以简单分为这几类:

1.原榨果汁:常见有橙汁,苹果汁,葡萄汁,雪梨汁,沙棘果汁等等,基本所有水果皆可榨汁。100%的原果汁饮料较少,一般会加水稀释,加入防腐剂,色素,调味剂,甜味剂等添加剂,常见的有30%,50%。具体看成分,特别要关注含糖量和甜味剂。从营养上建议,最好吃完整水果,而不建议榨汁喝,因为榨汁过程不可避免会氧化破坏某些营养成分,去掉了膳食纤维,升血糖也会更快。而且果汁也属于含糖饮料,属于空白热量,健康人适量饮用没有问题,超重肥胖和慢病人群不建议饮用,如果饮用,选择低糖的稀释果汁;

2. 蔬菜汁:常见的有番茄汁,玉米汁,甜菜根汁,胡萝卜汁,芹菜汁等,当然也有混合蔬菜汁。有100%原汁的,也有按比例稀释的,也有加糖的,注意查看原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相比水果汁,含糖量较低,可能含有更多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如番茄红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

功能饮料和普通饮料有什么区别(不同饮料到底有哪些不同)(3)

3. 混合蔬果汁。把几种甚至十几种蔬菜水果汁混合制得,一般会稀释,口感独特,抗氧化成分比较全面。

小结:蔬果汁总体而言属于一种较为健康的饮品。优先选择低糖的100%蔬果汁,对于大部分人,可以适量饮用。但由于渗透压较高,不建议作为补水的主要饮料。部分蔬果汁含糖量,尤其100%的,建议使用低糖或者零添加糖的最好。

(3)植物蛋白饮料。

以一种或者多种植物果实或种子为原料,经过加工或者发酵制成。除了“国民饮料”—豆浆以外,还有豆奶、核桃露、椰子汁、杏仁露等等,大家比较熟悉的品牌有维他奶,六个核桃。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4%之间,除了大豆以外,大部分属于半完全蛋白质,部分添加糖。建议:素食者可以作为部分蛋白质来源,但因为蛋白质本身含量低,营养价值也低,难以有效补充蛋白质,远远不如牛奶。

功能饮料和普通饮料有什么区别(不同饮料到底有哪些不同)(4)

(4)碳酸饮料(汽水)

由于碳酸容易解离,可以带出部分热量,所以碳酸饮料清凉解渴,风味独特,比较受年轻人的喜欢。可分为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其他型等。缺点:碳酸饮料因为大量添加糖、色素、甜味剂、酸味剂、香料,而基本不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大部份加糖,容易导致糖摄入过量。高渗透压,并不能真正解渴,反而越喝越渴。不建议长期饮用,尤其是可乐型碳酸饮料,含糖量非常高,一般在11%以上。如果饮用,我们可以选择零糖或者代糖的碳酸饮料。

功能饮料和普通饮料有什么区别(不同饮料到底有哪些不同)(5)

(5)特殊用途饮料。

加入具有特定成分的适应所有或某些人群需要的液体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 ,电解质饮料,其他特殊用途饮料。

1. 运动饮料。营养成分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可被迅速吸收的制品。运动饮料的基本添加成分就是钠钾盐和糖,而且比例应在一定范围内,而维生素等为非必须添加成分。糖一般为复合配方,葡萄糖,果糖,蔗糖和低聚糖混合,可以提高糖的吸收速率,也可以改善口感。含糖量一般在6%左右,钠、钾盐一般以氯化钾、氯化钠等形式出现。非常适合在运动中饮用,快速补水补糖补盐。但平常不建议饮用,毕竟是含糖饮料,升血糖较快。

功能饮料和普通饮料有什么区别(不同饮料到底有哪些不同)(6)

2. 电解质饮料。指添加了机体所需要的电解质及其他营养成分,能为机体补充新陈代谢消耗的电解质、水分的饮品。其电解质成分主要指各类矿物质离子,如有钠、钾、镁、钙,也有相应的阴离子,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还可以包含柠檬酸盐等有机盐成分。其渗透压和酸碱度比较接近人体体液成分,可以长时间储溜,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所以非常适合大量补充水分的情况,如马拉松等高强度长时间运动,或者高温高湿环境下。常见品牌有宝矿力水特,元气森林外星人。

3.营养素饮料和能量饮料。大家习惯把能量饮料、维生素饮料、营养素饮料等叫做“功能性饮料”,是指加入具有特定成分的适应所有或某些人群需要的液体饮料。功能性饮料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添加维生素、糖、电解质、氨基酸,咖啡因、牛磺酸,植物提取物等功能性成分。缺点:价格高,需要针对性推荐,一般高渗透压,不适合长期大量饮用,也不推荐为日常的饮料。优点:口感好,在大量运动,急需补充能量,抗疲劳等情况下可以少量饮用。

功能饮料和普通饮料有什么区别(不同饮料到底有哪些不同)(7)

功能性饮料10大品牌

(6)风味饮料

以糖和(或)甜味剂、酸度调节剂、食用香精等的一种或者多种作为调整风味的主要手段,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液体饮料,如茶味饮料、果味饮料、乳味饮料、咖啡味饮料、风味水饮 料、其他风味饮料等。

注:不经调色处理、不添加糖的风味饮料为风味水饮料,如苏打水饮料、薄荷水饮料、玫瑰水饮料等。

风味饮料跟其他饮料品类最大不同就是浓度。比如茶味饮料的茶多酚含量达不到茶饮料的标准,否则就是茶饮料了。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苏打水。本质就是碳酸氢钠(NaHCO₃)的水溶液,具有弱碱性。缺点:苏打水的确具有弱碱性,但不能真正改变体内PH值,更没有酸碱体质一说。而高糖和添加甜味剂的苏打水不适合长期饮用,渗透压可能偏高。优点:对于胃酸过多人群可以中和部分胃酸,利于消化。安全生产的苏打水是健康的,几乎所有人可以长期饮用。品牌很多,常见有屈臣氏,恒大,舒达源等。

功能饮料和普通饮料有什么区别(不同饮料到底有哪些不同)(8)

总体而言,除了苏打水以外,风味饮料一般含有较高的糖或者甜味剂,大量的添加剂,缺乏其他营养,除了偶尔改善口感,不建议长期饮用。

(7)茶饮料

以茶叶或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或直接以茶的鲜叶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液体饮料,如原茶汁/纯茶饮料、茶浓缩液、茶饮料、果汁茶饮料、奶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其他茶饮料等。但不包括各类花茶和并非以茶叶为主要成分的所谓“茶”。茶饮料含有较多的茶多酚等茶叶活性物质,不加糖的茶饮料可长期饮用。常见品牌有康师傅冰红茶,怡宝,农夫山泉茶π,可口可乐等。

功能饮料和普通饮料有什么区别(不同饮料到底有哪些不同)(9)

(8)咖啡饮料

以咖啡豆和(或)咖啡制品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液体饮料,如浓咖啡饮料、咖啡饮料、低咖啡因咖啡饮料、低咖啡因浓咖啡饮料等。

小结:茶饮料和咖啡饮料均含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对咖啡因的适应性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对于咖啡因敏感的人,一般建议下午和晚上不要再饮用茶和咖啡,以免影响睡眠。长期饮用茶和咖啡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不建议饮用浓茶和浓咖啡。运动前可以饮用一小杯无糖黑咖啡,提高运动兴奋和燃脂速度。

(9)植物饮料

以植物或植物提取物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或发酵制成 的液体饮料。如可可饮料、谷物类饮料、草本饮料、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其他植物饮料,不包括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茶(类)饮料和咖啡(类)饮料。大家消费比较多的是凉茶和花茶。可以适当选择,但应该避免高糖。

(10)固体饮料

和一般饮料不同,是固体粉末,需要用水调配,方便携带和保存,如风味固体饮料、果蔬固体饮料、蛋白固体饮料、茶固体饮料、咖啡固体饮料、植物固体饮料、特殊用途固体饮料、其他固体饮料等。目前常见的是电解质固体饮料,固体运动饮料,速溶咖啡粉等。营养成分差别较大,参照以上介绍,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合理选择。

作为一般人,优先推荐白开水和淡茶水作为日常的饮用水,少喝可乐,果汁等含糖饮料。运动人群可以选用运动饮料,部分情况下适当选择特殊用途饮料但不宜大量饮用。超重肥胖和慢病人群尽量避免含糖饮料,可以用零糖饮料代替。

参考资料:

1.GB/T 10789-2015 饮料通则(含第1号修改单)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

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

4.GB 15266-2009 运动饮料

5.GB/T 10792-2008 碳酸饮料(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