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极刻》第758期

河南高铁最近新消息:河南高铁建设降速(1)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诗昂)这或许是个刺耳的话题,关于河南高铁建设“降速”,但它确实代表了社会上的一些担忧。

不过,一些受访专家表示,高铁建设制约因素较多,虽然过去曾有过迟滞,但在“十四五”期间,河南已经谋划了大批项目,将急起直追,迎来第二个高铁建设高潮。

河南高铁最近新消息:河南高铁建设降速(2)

米字的意义

6月20日,推进长达十多年的河南米字形高铁路网建设,写到终章。

从郑西、京广、郑徐、郑渝、郑阜、郑太、济郑,米字形高铁逐一开通,让河南各省辖市与全国、全球实现了快速连接。

“尽管国内规划米字形高铁路网的城市有多个,但真正建成米字形高铁路网的,郑州是第一个。”在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看来,米字形高铁路网的构成,将会较大地提升郑州集聚、集散资源的能力,在高铁时代郑州又走到了全国的前列。

同时,郑州之所以成为2010年~2020年全国发展最快的10个城市之一,也得益于米字形高铁的助力作用,反过来米字形高铁也让郑州更好地适应了高铁时代。

河南大学资深教授、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耿明斋受访时,还谈及当时河南规划建设米字形高铁路网的大背景。

他说,米字形高铁规划建设,河南率先推动、启动,当时的背景是2008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后,原有的依赖资源支撑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没有办法持续了,因而就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河南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到了两个切入点,一是推进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化,加快城市化的推进力度;二是根据区位优势,谋划启动米字形高铁、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设,构筑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首先,城市发展的基础在交通,通过米字形高铁、郑州机场二期工程的谋划建设,支撑了郑州的城市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其次,现代经济是效率经济,高铁作为现代化陆路交通方式,它是空间之间效率最高、用时最短的。通过构筑米字形高铁路网,形成了以以郑州为中心的省内“一小时交通圈”。同时,面向河南周边的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立了一个3~5小时、最多半天内的快速交通圈。“这对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速度,加大流量,提高整个省域经济运行的效率,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

最后,现代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开放和交流,通过陆上快速交通通道的建立,使得河南这个地处内陆、相对封闭的传统农区实现了全方位的、高频率的开放,同沿海一线城市交流的频率大大提升。这样,河南就能够跟上现代化的、世界的发展潮流,也使得郑州、河南成为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的一个内在的、有机的、密不可分的构成部分。

“我们现在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米字形高铁这一陆上交通体系功不可没,也是一个必要的基础支撑。”耿明斋说。

河南高铁最近新消息:河南高铁建设降速(3)

后米字时代,河南高铁建设是否乏力?

关于米字形高铁建设,近段时间以来,记者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虽然河南成为全国第一个建成米字形高铁路网的省份,但所有线路都会集到一座城市,对其他城市的发展支撑不足。同时,过去一段时间,相比周边省份,河南在新线路的规划建设上出现“降速”的情况。

《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显示,高速铁路方面,“十四五”时期将建成济郑、菏兰、雄商等高速铁路,争取建成呼南高铁焦作经济源洛阳至平顶山段、平顶山经漯河至周口、京港台高铁阜阳至黄冈段、南阳经信阳至合肥等高速铁路,力争开工南阳经驻马店至阜阳高速铁路,规划研究驻马店经周口至商丘、银川经洛阳郑州至上海、濮阳经开封至潢川、太原经安阳濮阳至徐州、新乡至菏泽等高速铁路。

有人士指出,过去河南人已经习惯了两三年开通一条高铁新线的节奏,但根据目前建设进度,除了一条过境商丘的京雄商高铁,可能未来一段时间将无较长的高铁新线开通,而这也是过去一段时间规划建设没跟上趟的印证。

张占仓:河南高铁进一步发展空间仍很大

对于河南高铁建设“降速”的说法,张占仓并不认同。

他说,根据最新的高铁规划,经过洛阳、南阳、周口、商丘等城市的高铁线路,都在规划、建设之中。“河南的高铁进一步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十四五’规划了不少新的线路”。

耿明斋:“十四五”时期,河南将迎来高铁建设的第二个高潮

对此,耿明斋认为,河南十多年前率先启动第一轮高铁建设,布局米字形高铁路网后,若干年没有再谋划新的高铁线路建设或者说步伐有点慢。

他说,过去一段时间,在诸多线路中河南着力谋划推动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宁西高铁(南信合高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动作慢了,湖北修建了一条平行线路;另一条是河南极力推动的呼南高铁豫西通道,也因为一些因素把时间耽误了,导致启动慢了。也因此,“其他的高铁线路没怎么考虑”。

“好在是从2021年开始,我们迅速醒了过来。”耿明斋强调,从去年开始,河南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谋划第二轮高铁建设,很快将有一批高铁项目会开工建设。

按照目前的趋势,在新的高铁建设周期内河南会落后吗?对于记者抛出的问题,耿明斋的态度鲜明,“我们‘十四五’时期已经大规模地在启动,急起直追。”他认为,“十四五”时期,河南将迎来高铁建设的第二个高潮。

龙志刚:从大趋势看,“力争”“研究”的项目可能会提前

对于这一话题,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龙志刚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来确定高铁的建设速度,因而不存在建设“降速”的问题。

他认为,在后米字时代,河南高铁建设不会落后。而支撑这一判断的,正是“十四五”相关规划中所提及的具体项目。不过,他同时提出,相比高速公路建设,高铁建设的制约因素确实更多,有些问题需要和国家层面进行大量的协调。

在龙志刚看来,米字形高铁建成后,河南省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城市群及周边主要城市的高铁网骨架已然形成,下阶段加快推进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平漯周高铁、京港台高铁阜阳至黄冈段、南信合高铁、南驻阜高铁等项目建设,加强洛阳副中心以及安阳、南阳、信阳等区域中心城市对外高铁通道建设,加快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将进一步巩固河南省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河南省下阶段高铁建设大有可为。”龙志刚告诉记者,由于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限制,可以看到“十四五”规划里使用“力争”“研究”这一类的词比较多,这也体现了项目建设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但从目前的大趋势看,‘争取建成’的项目应该会全力推进,问题不大,包括‘力争’‘研究’的项目也可能会提前。”他判断。

专家建言后米字时代铁路建设

张占仓:铁海联运要继续提升覆盖率,进一步改善郑开间铁路通行条件

河南在四条丝路建设方面,空中丝绸之路和网上丝绸之路都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河南一直在抓铁海联运,发展速度比较快。河南的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占比较大,企业运输需求量大,而铁海联运能很好地将铁路的速度和海运的成本优势结合起来。

目前,铁海联运在河南省省辖市中覆盖了一半多一点,下一步还是要进一步重视铁海联运,尽快覆盖所有省辖市。

另外,如何进一步改善郑州、开封两地的铁路通行条件,是目前很现实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就在省会郑州旁边,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解决,我认为需要尽快改善,这对郑州、开封的发展都将非常有利。

对于巩固河南枢纽地位来说,首先,目前商丘的铁路地位提升速度很快,因而围绕商丘的有关高铁线路要尽快推进、开通,进一步提升商丘的枢纽地位。洛阳制造业实力较强,进一步打造洛阳高铁枢纽,提升洛阳高铁枢纽地位意义很大。同时,南阳已被确定为副中心城市,而为了实现信阳“两个更好”的目标,涉及南阳、信阳的高铁线路也要加快速度。

耿明斋:河南腹地高铁布局远未结束,高铁成网才有更高效能

河南腹地的高铁布局,远没有结束。对于高铁而言,只有成网才能发挥更高效能。一旦成网,就意味着不单单是一条线路,而要形成交叉。

在大通道建设上,要加快推进东部的京港台高铁阜阳至黄冈段、南部的南信合高铁、西部的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在这些之外,要推进平漯周高铁,北部的焦作与新乡的连接,实现京广高铁与呼南高铁的连通,这样就串联起了省内多个重要城市;驻马店要推进东西向高铁通道建设,通过南驻阜高铁与商丘连接起来。此外,还要尽快启动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的建设。

在高铁之外,还需要布局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间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比如,漯河对郑许市域铁路南延的呼声较高。

总的来说,河南下一步的轨道交通体系建设还任重道远,需要加大力度。我们一度赶得晚了,但现在我们认识到了,又重新加快启动,就能把短板给补上来。希望通过十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高铁路网,支撑河南的现代化建设。

责编:杨志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