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百问百答#

今天接待了一个家长,孩子现在38中高三,选的物化生,总分目前450左右,想给孩子补习一下数学,问我有没有合适的老师。我问了一下数学成绩,孩子表示从高一开始就一直在60多分,我说那你想提高到多少分 ,他说希望能及格,我又问他,你能给我多少节课呢?他说现在学校不让请假,只能周日上课。

距高考还有两月补课还来得及吗(距离高考还有119天)(1)

说实话,聊到这里,这个活我就不想接了,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如果只能周日上课,那到高考也就能上17节课,对于一个数学知识体系都没有建立的孩子来说,及格的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我的原则是:如果我的老师能帮孩子完成目标就接,如果完不成千万不能耽误人家。但家长找到了我,也是信任我,我还是希望能尽量帮助到孩子,于是我问了一下他想考的专业和院校,想了解了一下他的目标分数。

距高考还有两月补课还来得及吗(距离高考还有119天)(2)

其实很多的家长和孩子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这其实是学生和家长的一种常态心理,总觉得现在就应该研究怎么提分,而忽略了目标的设定,我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都这个时候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那你靠什么去撑过高三最后的一百多天啊?很多孩子到了最后时刻不仅不努力,反而比之前更松懈了,用家长的话来说:“都这时候了,还不着急呢!”为什么?就是没有目标感,没有内驱力。如果能跟孩子一起好好谈一谈,设定一个孩子认可的目标,再制定一个靠谱的学习规划,我相信,最后这一百多天再提高个三五十分真的不成问题!哪怕是孩子三分钟热血,也要比浑浑噩噩走完高中生活来的强!

(这里我想呼吁一下,我们的高中,能不能把生涯规划这门课程落到实处,不要只是走一走形式,真正的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能力倾向、个性特点,从而有效减少学生在生涯发展方面的困惑。)

接下来我们围绕目标专业和院校又聊了好久,最终找到了两个省内的大学和专业,分别是辽宁工业大学的工程造价专业(22年分数线483)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建筑学专业(22年分数线474),说实话,对于高考报名这一块我真的不专业,选这两个院校的目的不是说到时候一定要去,而是帮孩子找到一个目标,从而制定冲刺的科目和计划。所以我问了一下他具体的分数,想帮他制定一个合理的分数分摊计划。

距高考还有两月补课还来得及吗(距离高考还有119天)(3)

物理想冲刺真的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

从这里我们就开始扣题了。很多家长和孩子到了冲刺阶段,就有点像无头的苍蝇,什么学科都想补,什么学科都想提分,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到了高中,你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偏科是必然现象!高考对孩子天赋的考察实际上是大于努力的,所以我们必须接受孩子在某些学科上就是怎么学都学不好的现实!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先找准目标,明确要提高的分数,然后在孩子擅长的学科上去帮孩子提分,而不是钻牛角尖,非要在一些学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搞得孩子精力也不够了,对学习也厌倦了,家长们一定要理解一个概念:边际效用。

距高考还有两月补课还来得及吗(距离高考还有119天)(4)

何为边际效用?举个例子:一开始投入1元能得到2元的产出。随着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同样投入1元时,产出可能只有1.2元,甚至只有1元、0.8元、0.6元……越来越少。应用到学习上可以理解为,你前期补课,提分很快,但是到了一定的分数之后,越补课,提分效果越不明显!所以我们在冲刺的时候,就要扬长补短。学的越好的学科,就越要补习,冲刺更高的分数,一些学的特别差的学科也要补习,以达到边际效用初始的效果最大化。所以我最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距高考还有两月补课还来得及吗(距离高考还有119天)(5)

希望他不要三分钟热血就好

今天通过这个真实的案例想告诉大家:越是紧要关头,越要明确我们的目标。有的时候,真的不是1 1>2,而是2-1>1的问题。还是想说那句话,一个好的规划往往能让孩子事半功倍!大家觉得我对于这个孩子的规划合理么?欢迎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有时间会及时的回复大家。

学习不抓瞎,小周来规划。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想看更多真实教育案例,请给小周点个关注,感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