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文由王伟兄准许特别发布,致谢。饥寒交迫时,锦衣玉食时,都有那书要读啊!

“馈贫粮”这个词最早是在李乔先生的随笔集《文史拾荒》中看到的, 这个词是出现在曾国藩文集里的。

曾国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大人物,其官场种种,我懂得不多,不做评价。但我感兴趣的就是,他十余年里勤读诗书,自修文史,凡读书心得、自身反省、诗文创作都一一记录下来,分为五类:茶余偶谈、过隙影、馈贫粮、诗文钞、诗文章。从字面上看,“馈贫粮”,就是在你饥饿的时候别人送你的食物,就像是雪中送炭一样,会感受到温暖,说得夸张点,能救你的命。当然在曾国藩的文集里,馈贫粮还有深层的含义,在写作遭遇素材瓶颈、没什么可写的时候,平日里所积累的那些写作素材会派上大用场。这倒是很形象地表现出书籍阅读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我认为,馈贫粮的范围倒不仅仅局限于写作素材,凡是我们看的书,那些对于我们精神成长、品性修养有益的书,都可以称之为馈贫粮。因为,精神,一直处于饥渴的状态。

我突然想起家人给我讲的一个生活里的笑话:有一天,我姑妈去菜场买菜,见有小吃店里新品种上市,就问老板什么好吃,老板却问她:你现在饿吗?这个老板的回答,倒是有几分哲学意味,当你饿的时候,哪怕是再粗糙的食物,你都会甘之若饴,如果没有很强烈的饥饿感,那么嘴巴就会很挑剔。在民间的美食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皇帝微服私访,饮食不像在宫里,美味佳肴随时可食,有时饥肠辘辘间闻到香味,口水遍流,虽是很普通的家常小吃,但会因为皇帝的青睐而名扬天下。

我想,看书也是这个理。

在我父辈的那个岁月里,上山下乡,能有一本书看,很不容易,是寂寞的消遣,甚至可以说是最佳的精神享受。这个观点,我想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在很多中年作家的随笔里,可以看到有关这些的文字描述。谢其章先生在他的《书呆温梦录》里有一篇《青海读书记忆》就是专门写他在青海做工时的读书情绪。“不可思议三十年前是如何一页一页读完此书的,后人无论如何诠释历史都无法真实地还原历史,那仅是一个念头,一瞬即逝,捕捉不到。青海岁月,帐篷里读这书,帐篷外呼呼的荒原之风,每个夜晚做完工,将歇时分,这书成了每天的盼头。今日以六元钱购自报国寺书摊,用来纪念三十年前的青海。”这是他在《虹南作战史》扉页写的一段话。在那个书荒岁月,夜晚孤寂的排遣、对于生活未来的迷惘或许都在跳动的煤油灯光里、书页的翻折声中,随着风,散了。

这书确实就是“馈贫粮”,用以滋养渴求的心灵。

我爷爷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对于书,是怀有很深的情感的,每一本都要用牛皮纸仔细地包好,在书脊上端正地写上书名;都会有一两本读书笔记,做得工工整整,就像王元化先生的读书笔记那样,本身就可算本书了;有时买来的书中书页缺损,会想办法补好,而看不出修补的痕迹。我想起一个词——“敬惜字纸”,用在读书人身上很合适。中国古人对于藏书极为重视,藏书圈子里,无论是收集什么方向的,都知道“黄丕烈祭书”这么个典故,把书放在神灵祖先的高度上,爱书如斯。并且中国的读书人是把藏书当作一个传世的事业,以宗教信仰的虔诚态度完成,许多藏书家都会去刻一方藏书印:子孙永保之。我们这个民族,对于书,一直是怀有敬畏之心的。

我这几年迷上读书,勤于淘书购书,可总会有些困扰——“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前看钟叔河先生编订的《知堂书话》,里面有一篇发表在1914-11《绍兴教育杂志》上的《读书论》,很有共鸣,随机借知堂先生在文中提出的“佳本”、“恶札”写了篇随笔(洋洋洒洒发了通牢骚)。“中国近年来新出书籍,读不胜读,亦读无可读也”,真是说出了我的心声,书店中所售卖的大多数都是“庸书”,把有限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这上面实在不合算,尤其对于我这样的学生而言,好在,零零散散地看了几年,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书,淘书购书也就不是那么盲目。

我想起之前在韦力先生微信公众号“芷兰斋”中提及薛冰先生的一个观点:每一次文化大普及,都是以文化水准的下降为代价。深有感触,每次坐在书房整理近期得书,总会感叹:旧书多妙色,新书佳本难求。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就像买菜,你得知道自己要吃什么,需要什么,那无论今年菜的收成如何,价高价低,总会有收获。而且我也相信,读书多且真心爱书的人,心中自有一把尺,这本书的水准如何,精彩在何处,对自己有何裨益,往往没读完,心中自有评判。掌握火候,这本书是为开阔眼界而泛读还是用于研究而精读,读者如大厨,三翻两掂,恰到好处。

淘书者,尤其喜欢淘旧书的,总会把几本自己用不大上的带回家。可能是封面有趣,可能是版本缘故,或者只是第一眼看中,这是极有意思的。我看书的口味颇杂,但也总是在文史经哲里打转儿,可每每逛旧书店回来,带着几本菜谱、医术、美术画报,置于桌边,摆入架上,偶然一瞥,也有几分趣味。有此经历者,大概会与我相视一笑吧。

东拉西扯了,这么多,也就是想感谢书给我平凡生活带来的精彩,填饱我饥渴的心灵。而书,也不止能“馈贫”。

借宋代诗人尤裘的一句话结尾吧——“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王伟

2015-3-13

-END-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全文(34饥读之以当肉)(1)

书店·故事·记录

约稿:书店故事,寻书访书,读书札记,随笔,文学作品与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