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军团·中国军号

航天员陈冬几次上天(航天员陈冬男儿有梦)(1)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爽不爽?”

“爽!”

6年前,神舟十一号飞船整流罩抛开后,三上太空的指令长景海鹏与首次飞天的航天员陈冬,一问一答,率性自然。这段对话一度爆红网络,也让大家记住了航天员陈冬的阳光率真。

“有没有信心?”

“没问题!”

6年后,陈冬再次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44岁的他作为第二批航天员中的首位指令长,将在神舟十四号任务中,带领航天员刘洋和蔡旭哲征战太空。

岁月,似乎不曾在陈冬脸上留下痕迹。透明头盔罩下,他自信的笑容依然帅气,明亮的眼神愈发坚毅。

一个人,只要拥有梦想,就会不断创造奇迹。这一“梦想法则”在陈冬身上得到印证。

陈冬从小爱挎军用背包、戴军帽。高中时,见到一位师兄考入飞行学院,他也萌生了当飞行员的想法。于是,19岁的陈冬招飞入伍,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军校毕业,当飞行员……陈冬一度以为自己“此生就和蓝天为伴了”。直到几年后,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天的身影,牢牢吸引住他的目光。

“我也想飞得高点、再高点,飞出大气层,去看看那里什么样。”梦想,再一次向这位优秀飞行员招手。

又一个6年过去,陈冬幸运地进入第二批航天员选拔面试环节。

“你会坚持吗?”

“我甘愿付出一切。”

面试考官杨利伟问陈冬能否承担成为航天员要面对的巨大风险,31岁的陈冬毫不犹豫地给出心底的答案。

当你甘愿为梦想付出一切时,全世界都会为之让路。

2010年,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等7人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此后,陈冬消失在亲友们的视线里。

有的梦想,跳一跳就能实现;有的梦想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超出常人的努力。飞天梦,就是后一种。

转椅训练是弱项,陈冬就自己买个能旋转的电脑椅,坐在上面让爱人用手推着他转圈;为了提高对超重的耐受力,他睡觉时也拿重物压在身上练呼吸和动作。

在梦想的加持下,陈冬用超常的耐力和毅力备战飞天。2016年10月17日,他的梦想终于实现,迎来人生中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机会。

在太空驻留的一个月,陈冬常趴在舷窗上凝望地球。深邃的太空中,蔚蓝色的地球像一颗璀璨的珍珠。

返回后,陈冬更加渴望重返太空:“那种愿望就好比吃冰激凌。没吃前,大家都说好吃,就想吃;吃了以后,发现果然好吃,就更想吃了。”

执行完神舟十一号任务返回后,陈冬迅速投入到空间站任务训练中。建造空间站,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梦,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

2020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正式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中国空间站时代来了——仅2021年和2022年两年时间,就要实施11次飞行任务,其中包含4次载人飞行任务。

密集的任务带来更多飞天机会,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储备和应急处置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圆梦空间站,陈冬的下一个梦想“触手可及”。

比起神舟十一号任务,神舟十四号任务的工作量、复杂性和难度呈指数增长。在长达6个月的太空驻留中,陈冬和战友要完成空间站组装建造、出舱任务和大量的科学实验等。

风险和挑战最大的要数出舱任务。陈冬、刘洋和蔡旭哲3人都没有出舱经验,加上要在新舱段完成新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根据任务要求和个人特点,三人进行了任务分工:陈冬是指令长,主要负责抓总和出舱活动;刘洋工作细致,负责物资管理和机械臂操作;蔡旭哲理论功底深厚,操作熟练,主要负责环控设备运行与维修。

一向低调随和的陈冬,训练时却特别爱“找茬”。“在太空中,我们是终端用户。程序、产品是否合适合理,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操作去验证。”陈冬说,“找茬是找安全隐患的‘茬’,较真较的是确保安全的‘真’。”

对即将进行的太空出舱任务,陈冬心驰神往:走出舱外,脱离舱体的保护,充满未知和风险;没了舱体的屏障,航天员能更亲密地拥抱太空。陈冬觉得,风险和挑战越大,越能彰显人的主观能动性,获得的成就感也越大。“这是梦想的力量所在,也是梦想的魅力所在。”他说。

经过大量的地面出舱活动训练、周密的故障预案演练、地面指挥和乘组长期训练,“太空出差三人组”越发默契。团队的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其他人作为备份,随时相互补位。

“在载人航天事业30周年之际,中国‘太空家园’将在我们手里竣工,我们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指令长陈冬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一定坚决完成任务,用精细保证精准,用精心换来精彩。”

(学习军团·中国军号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