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翟大雷

茂林地面,潘村约事岗三岔路口,朝末桥——唐里方向,过浦口桥,置身齐云山南麓,沿三弯公路往里走,来到八门口,站在“彩虹桥”上放眼西南,豁然开朗处,一方大村落便会跃入眼帘,这就是小桥流水人家——铜山。

泾县最大古村在哪里(泾县传统古村落)(1)

铜山铜山,产铜之山。铜山富藏铜矿,相传西汉吴王刘濞曾铸宝剑于此而得地名“铜山”。20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国家地质队曾先后在此安营扎寨,大规模开采,建工房,打山洞,白天钻机轰鸣,标旗招展,夜晚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一派工业文明气象。

铜矿外,铜山地下有煤矿,地上盛产檀皮、漆树和茶叶。名茶“铜山龙芽”享誉遐迩。早在大清同治年间,铜山茶商徐辉堂在南京中华门三坊巷口开设“徐源记茶庄”,水陆运输,收购加工销售茶座一条龙,生意很是兴隆。徐老板为人第一经商第二,情系桑梓,仁义处世,其人品功德,无论在业内还是在家乡,都深受人们钦佩和赞誉。

铜山村东邻水岭村,西南接太平樵山村,北面直通茂林集镇。方圆百里,现有两千余居民。

据说较早入迁铜山的一族姓徐,俗称“铜山徐家”,人数最多。大约是明洪武年间由邑内中村郭峰徐氏一支入迁的。此前此后还有梅、吕、章、曹等家族陆续入迁。

铜山村史上曾设公社和乡,现调整为村,辖赤火坦、作屋、牛头岸、詹家涝、燕窝里、吕家、陈家宕、曹家、戴家、茶棵山、高山坪、枫树裆、水碓见、麻岭、朱家、王家岗、上汪家、下汪家、东山岗、管家、奎坑、新岭、章家门、水南山、上铜山、下铜山、宋村、八门口等22个村民组,34个自然村。

下铜山最大,人最多,最热闹。“铜山徐家”聚居地,乡村治所。小河小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河两岸民居店铺鳞次栉比,高低错落。清早上,两岸人家炊烟袅袅,茶香袅袅。埠岸边村姑嫂娘们浣槌声声,笑语声声。晚霞里,街头村尾,饭菜飘香,山路田陌,农人晚归。好一幅恬淡祥和的“皖南村居图”!

泾县最大古村在哪里(泾县传统古村落)(2)

新年里唱大戏,曾是铜山村最热闹的事儿,也是人们最难以忘怀的民俗风情。

“锣鼓咚咚锵,唱戏到铜山。要想看夜戏,赶快吃暗饭。”日戏好看,夜戏更精彩。有当地班子,也有请来的剧团。

记得最惹眼的是屹立在村中央的戏台,汽灯高悬,“嘶嘶”作响,贼亮。舞台上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京剧黄梅戏为主,有折子戏,也有连本大戏。文场琴声悠扬,武场锣鼓铿锵。

戏台下除了铜山人,还有不少水岭人,樵山人。大家都是亲戚朋友,热情招呼。场子里,摩肩接踵,欢声笑语。坐火桶的,驾“颈马”的,传秋波的,咬耳朵的,手搀手的,中途溜的,大呼小叫的,相约同阵的,皆大欢喜,不亦乐乎!

许是沾了开铜矿的光,铜山公路通得早,对外交通便利。这不,水岭人的毛竹总是搬到铜山上汽车,比搬到茂林街上近得多。国家架设华东电网用的铁塔构件,也是汽车先运到铜山,再由水岭人肩挑人抬“背铁塔”背到塔基处。

泾县最大古村在哪里(泾县传统古村落)(3)

说到“高山坪”“八门口”,表一表古代铜山曾流传过的一段佳话,叫做“背冤枉官军压境,巧知县化险为夷。”说是铜山徐家十分兴盛时,曾有人出于私仇嫉恨,诬告铜山人在“高山坪”屯兵,“八门口”扎寨,意欲“谋反”。这还了得,朝廷速派一将军带兵前来侦查实情,倘若属实,格杀勿论。当时泾县知县情知铜山人背了冤枉,便沉着应对,想办法化解危机。先是好生款待,然后声称“舍命陪君子”,亲自陪将军“龙潭虎穴走一遭”,看看到底是甚等情形。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可笑。什么“高山坪”“八门口”,两处地名而已,至于屯兵扎寨,更是子虚乌有。真相大白后,自然是化险为夷。

但近代铜山就没有那么走运了。据老代人说,咸丰十年(1860),忠王李秀成部太平军从江西到太平县,经过铜山进攻泾县城。因铜山首富徐毓堂组织乡丁严守,不能强过,对方只得好言借道。徐虽应允,但不许其走村道,只能下河床,且不准斜眼旁视,对方势单力薄,只得屈从。

其后为报复铜山乡绅势力,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上旬,太平军从团防薄弱的官岭方向经牛岭头攻破铜山,烧杀惨烈。铜山有不少人走高山坪翻水岭岗逃到水岭。追兵不问青红皂白,格杀勿论。“倒霉带挈隔壁”,战乱殃及水岭村。宗祠毁,家园散。许多无辜百姓逃难于吴家前头山“霍家洞”,惨遭烟熏辣呛火攻,无一幸免。至今洞内残骸可见。

泾县最大古村在哪里(泾县传统古村落)(4)

铜山现代史上辉煌壮烈。早在1934年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抵达皖南,就派遣李步新在铜山一带进行革命活动。1940 年 5 月,中共泾旌太县委成立,驻地铜山。下属茂林区委和铜山中心支部等。铜山人徐兆堂任铜山中心支部书记。在党组织领导下,铜山先后建立了“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儿童团”等抗日团体, 轰轰烈烈地开展以“五抗(抗丁、抗税、抗粮、抗债、抗租)”为中心的抗日救国斗争。皖南事变发生后,在洪林等同志领导下,徐兆堂同志带领党员和民兵为皖南新四军游击队筹粮、筹款、送情报,还组织民兵配合游击队参加1948年“铜山八门口伏击战”,大获全胜。因被叛徒出卖,曾六次被捕受刑,坚贞不屈。后为保护千余名无辜群众,惨遭敌人严刑拷打,悬首示众。

铜山是皖南新四军游击队主要根据地之一,铜山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泾县最大古村在哪里(泾县传统古村落)(5)

走马铜山,令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有诗为证:

雄鸡一唱天下白,天翻地覆慨而慷。

大军过江兵锋指,铜山人民迎解放。

红色家园今胜昔,革命老区换新装。

美好乡村致富路,圆梦明天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