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牙湾是他生活的恋人。他深沉地爱着这个“黑皮肤的姑娘”;他不能在感情上和它断然割舍。他在那里流过汗,淌过血,他怎么会轻易地离开那地方呢?一些人因为苦而竭尽全力想逃脱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为苦才留恋受过苦的地方!
如果说在《平凡的世界》中,谁是最不平凡的,想必非孙少平莫属。书中,他的人生是从十七岁开始的,十年后,到故事收尾,他也不过二十几岁,虽然看似历尽磨难,人生之路却仍处于起始阶段,而,他所应受的苦难还远没有尽头。
孙少平的结局是令人揪心的,谈不上悲,但总有些凄凉;或许是我个人的一种固执感觉吧。毕竟,每一步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迷恋那让他受过苦的地方,牵挂那给过他温暖又急需他呵护的残缺不全的小家庭,只要遵循着心之所向,或许就没有什么凄凉可言了吧?
回望来路,孙少平应是欣慰且自豪的。十年的时间,他从一个羞涩、稚嫩、敏感的少年,成长为坚强、自信、勇于拼搏敢于承担的男子汉;从这一点而言,生活还是偏爱他的。虽然,他失去了心爱的姑娘,但他并没有被击垮,命运之神咄咄逼人却不喜欢人自暴自弃,孙少平是过了这一关的。
他是一个热爱苦难的人。但这并不是说他渴望受苦,而是说为了寻找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惜投入更加艰苦的奋斗中。这是他的不平凡之处。
两年的高中生涯,虽说短暂,但却给他的人生带来决定性的影响。特殊时期的学生生活,没能使他学到更多的知识,却是开拓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思想。这也是和少安相比,他的幸运之处;曾经走出农村接触过世界的他,根本不可能再拘泥于之前狭隘闭塞的环境里。
同时,家中是少安闯下的天地,不是他的;他的天地似乎是在更遥远、却未知的地方。
高中毕业时,他曾对晓霞说过:不知为什么,我现在特别想到一个更艰苦的地方去。越远越好。哪怕是北极的冰天雪地;或者像杰克·伦敦小说中描写的严酷的阿拉斯加……
这是一种近乎悲壮的激情,其间充斥着年轻人沸腾的、激荡的血液和青春的梦想与冲动。高中毕业时,他只是想,直到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这种想法方显成熟,促使着他毅然选择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世界。
纵观孙少平走过的十年,有两次选择非比寻常;虽令周围人费解,却是最接近自己的内心。放弃农民身份背井离乡去举目无亲的黄原揽工是第一次;第二次便是他放弃吴仲平给他争取去都市工作的机会以及金秀的爱情,义无反顾回到那个他流过汗、淌过血的大牙湾,回到惠英嫂子和明明身边。
如果说少平的第一次选择基于青春的激情,那么第二次,则更多地源于内心的安定和思想的成熟。一种近乎过早又过分的成熟。
“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和身上攒着一种劲,希望自己扛着很重的东西,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不断头地走啊走……或者什么地方失火了,没人敢去救,让我冲进去,哪怕烧死都可以……”
这是他当年说给晓霞话的后半段,如今,他曾设想的那扛在他肩上的很重的东西、那没人敢去的地方,和大牙湾煤矿、和孤儿寡母有着某种契合,正是他心之所向、又需要他的地方,是专属他的归处。
无疑,师傅的死、晓霞的死,到底还是在他心里深埋悲哀成分的;而唯独在大牙湾,这悲哀似乎才能得到释放与慰藉。
而在很早以前,晓霞尚在时,少平就曾有过一种感觉——
有时候,孙少平一旦进了惠英嫂的院落,不知为什么,就会情不自禁对生活产生另外一种感觉。总之,青春的激情和罗曼蒂克的东西会减掉许多。他感到,作为一个煤炭工人,未来的家庭也许正应该是这个样子——一切安安稳稳,周而复始……
从这一点来看,或许少平最后的选择没有悲壮、更没有悲凉可言;而是一种最接近现实和自身的生活方式。
从某个层面上,他和惠英嫂都是需要安安静静来疗伤的人,而彼此的温暖和陪伴,给原本残酷、繁重的现实生活平添一种温情,让人感到无论在何处都难以获得的内心的安宁与平静,与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