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吃货 吃货鲁迅半夜吃甜食(1)

在很多人眼中,鲁迅只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总是表情严肃,高高地坐在庙堂之上,或者像一个斗士,手拿匕首,随时准备刺向敌人,从不食人间烟火。

其实这种对鲁迅的片面认识简直大错特错,真实的鲁迅不仅幽默诙谐,爱说些玩笑话,还是一个爱吃的吃货。

爱吃到什么程度,直接跟儿子抢零食吃。

关于吃这件事,鲁迅从来不含糊。

从家乡绍兴到北京,从上海到厦门,吃惯了家乡菜的鲁迅,对鲁菜、本帮菜、闽南菜等各地菜系同样来者不拒,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几乎吃遍了大半个中国。

如果鲁迅生在今天,一定能做一个最有文化的美食博主。

当年鲁迅去日本留学,回来以后就留在了北京,在北京一住就是十几年。

我也曾在北京短住过一段时间,在我眼中,北京就是一个美食荒漠,除了北京烤鸭,似乎再拿不出什么有名的菜。一些传统小吃,比如豆汁儿、炒肝,那简直是让人心生畏惧。

鲁迅先生吃货 吃货鲁迅半夜吃甜食(2)

可在鲁迅眼里,北京好吃得着实不少。他特别喜欢下馆子,北京过去有八大居,比如广和居、同和居、东兴居,鲁迅最爱去的要数广和居。

鲁迅爱去这家,一是因为菜品地道好吃,很符合他的胃口,二是因为广和居离他住的地方很近,就在斜对面。有时候朋友去他家拜访,鲁迅直接让广和居把饭菜送到家里来。

广和居有一道菜叫“三不沾”,这道菜颇得鲁迅喜欢。菜的原料很简单,不过是蛋黄、淀粉、白糖这些常见食材,但这道菜最讲究烹饪手法,要求动作一定要快,食材加清水后迅速炒制而成。

菜品似羹非羹,似糕非糕,一不粘匙、二不粘盘、三不粘牙,所以被叫作“三不沾”。

据说这道菜有醒酒的作用,鲁迅酒量小,又特别嗜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郁达夫曾给鲁迅写了一首诗,有两句是:“醉眼朦胧上酒楼,呐喊彷徨两悠悠”。所以大抵是需要这道菜来醒酒。

当然除了“三不沾”以外,生在江南鱼米之乡的鲁迅,还特别钟爱广和居的“潘鱼”,相传这是清朝翰林潘祖荫独门秘制的一道菜。

有时吃腻了广和居,鲁迅会去尝尝东兴楼的酱爆鸡丁,同和居的炸虾球、九转肥肠,和记得清汤牛肉面。在鲁迅的眼中,北京好吃得简直太多了,后来离开北京之后,他时常想念这里的美食。

鲁迅先生吃货 吃货鲁迅半夜吃甜食(3)

鲁迅后来去了厦门,在这里他又爱上了闽南菜。

他之所以去厦门,是林语堂介绍他去厦门大学教书,初到厦门,林语堂自然要为鲁迅接风洗尘,邀请他到家里做客。

林语堂的夫人廖翠凤厨艺特别好,非常擅长做闽南菜。每次鲁迅来,林太太都会提前准备一些拿手好菜,像清蒸螃蟹、炖鳗鱼、猪肝面线、厦门菜饭这些闽南特色菜,着实让初到东南的鲁迅非常满足。

鲁迅还经常带着朋友们一起去下馆子,当年厦门有名的馆子南轩酒楼、洞天酒楼都是鲁迅常去的地方。在这里他品尝了五香鸡卷、海蛎煎、红烧鱼唇、醋肉、白炒香螺、炒面线、封猪脚以及花生汤等非常具有闽南特色的美食佳肴。

对于闽南菜,鲁迅的评价特别高,他用了“饮馔颇佳”四个字来形容。

鲁迅先生吃货 吃货鲁迅半夜吃甜食(4)

除了这些各地的美食以外,鲁迅最忘不了的还是家乡绍兴的味道。

他居住在上海期间,母亲经常会给他寄一些家乡的特产。1935年3月15日,鲁迅先生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小包一个,亦于前日收到,当即分出一半,送于老三。其中的干菜,非常好吃,孩子们都很爱吃,因为他们是没有吃过这样的干菜的。”

这里的干菜指的就是江浙一带非常有名的梅干菜,因为这里天气潮湿,蔬菜不易保存,于是人们想办法制成干菜脱水保存,反倒成就了一道珍馐。

梅干菜最有名的做法,莫过于那道梅菜扣肉了,鲁迅曾经宴请胡适,特意带他吃了一次梅菜扣肉。

不过鲁迅挑的这道梅菜扣肉,与传统做法非常不同。传统梅菜扣肉不放辣椒,口感总体偏甜。鲁迅爱吃的这个偏偏放了辣椒,辣中带点甜味。

胡适尝了之后就觉得很奇怪,问鲁迅:“据我所知江浙一带的人爱甜不爱辣,先生好像是个例外。”

鲁迅说:“绍兴人确无吃辣椒之好,独鲁迅有辣椒之嗜,我是以此物解困。夜深人静、天寒人困之时就摘下一支辣椒来,分成几节放进嘴里咀嚼,只咀嚼得额头冒汗,周身发软,睡意顿消,于是捧书再读。适之先生可以一试。”

鲁迅先生吃货 吃货鲁迅半夜吃甜食(5)

离家多年的鲁迅,虽然依然钟爱家乡的味道,但口味却不自觉发生了变化,竟爱上了辣椒。

除了靠辣椒解困以外,夜深人静的时候,鲁迅还特别喜欢吃甜食。特别是有时候夜里写稿累了,就摸摸索索,找出自己珍藏的糕点,几口下肚,解乏又满足,然后接着码字。

作为一个大男人,爱吃甜食就算了,鲁迅还特别护食。

有一次家里只有一个沙琪玛了,儿子周海婴就问他可不可以吃。

看着仅剩的那个沙琪玛,鲁迅摸了摸儿子的头,咽了咽口水说:“按理说是可以的,但爸爸只有一个,吃了就没了,所以还是不要吃得好。”

估计当时周海婴听了这话,脸都黑了吧,自己怎么就摊上这么一个护食的爹呢。

怎么样,这样的鲁迅,你爱上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