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点评】终端领域,各家都有不同的全面屏技术解决方案,作为国民手机的小米,全面屏技术又强在何处?

集微网消息,前不久小米公司正式发布了小米全面屏电视Pro,并配置有4K液晶面板,相对于传统电视来说,全面屏电视的边框更窄,屏占比更高。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屏占比在近些年来则是受到了相当多的关注,先后出现了水滴屏、曲面屏、全面屏等等。全面屏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屏占比可达到最大,但对于移动设备来讲,全面屏则意味着前置摄像头需要处于机身内部,通过电机驱动将其从内部弹出或者收回,但是也相应的增加了静电进入到终端内部的几率,使得终端受到静电打击的概率增加,容易造成损坏。

基于该背景,小米公司提出一种方案,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早在2017年12月12日,小米公司便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全面屏终端”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1318923.1),申请人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该项专利提出了一种全面屏终端,将边框设置为金属材质,并在机身内部设置有静电屏蔽模组,当图像采集装置弹出或者收回到机身内部时,静电通过静电屏蔽模组到达金属边框,从而将静电释放,避免进入终端设备内部,造成设备损坏。

图1 一种示例性全面屏终端结构示意图

小米震惊全球的全面屏设计(小米全面屏技术背后的秘密)(1)

图2 图像采集装置工作原理图

图1为一种示例性全面屏终端结构,其中金属边框20位于移动设备的边缘,包围着屏幕,金属边框上设有第一开口21,数目可以为1个或多个。静电屏蔽模组位于内部,其外壳必须为金属材质,以通过第二开口31将静电释放到金属边框,其中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边缘相互接触。静电屏蔽模组中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40,电机70与滑动杆50,如图2所示。其中电机70与驱动集成电路80连接,在AP(应用处理器)或者MCU(微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电机使图像采集装置沿着滑动杆弹出或收回,由于在滑动过程产生的静电位于静电屏蔽模组内部,因此可通过其金属外壳沿着第二开口的边缘部分到达金属外框,从而将静电释放,延长了终端的使用寿命。

小米震惊全球的全面屏设计(小米全面屏技术背后的秘密)(2)

图3 接地装置改进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在上述示例基础上改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在机身内部设置接地装置90,并将静电屏蔽模组与它相连接,从而增加了一条静电通过接地装置释放的通路,以达到更快释放静电的目的。

小米震惊全球的全面屏设计(小米全面屏技术背后的秘密)(3)

图4 静电防护电路改进型示意图

图4是在图3基础上再次改进的结构示意图,增加了静电防护电路100和控制组件110。静电防护电路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静电释放二极管或瞬间抑制二极管构成,可以将瞬间产生的高压快速导通至接地装置90,更进一步加快了静电的释放速度,防止静电在机身内部造成过度累积。由于开关和静电防护二极管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功耗,因此添加控制组件使得在检测到满足切换条件时控制静电防护电路切换到工作状态,否则断开。具体表现为当电机处于工作状态,即图像采集装置工作时,产生静电的可能性更大,此时控制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控制静电通过静电防护电路释放,而当电机未工作,内部产生静电的可能性较小,此时通过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完全可以满足静电释放需求,因此控制组件处于断开状态,在保证静电释放的前提下也降低了设备功耗。

全面屏技术的使用是终端技术的一大发展,不仅仅是移动设备,更为其他使用屏幕的设备开阔了思路,同时也希望小米公司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惊喜。(校对/holly)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未经集微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