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安全监督员干啥的(机场安检员廖寰宇)(1)

  廖寰宇在判读安检X光机图像。

□本报记者李思静 文/摄  作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的一名安检X光机操作员,廖寰宇的日常工作需要准确分辨旅客随身行李中是否携带了液体、打火机、粉末等违禁品。火眼金睛如她入职三年,在她眼底下过的X光机图像超过30000幅,仅去年就查获3起旅客藏匿违禁品事件。年轻且经验丰富,放在她的身上再合适不过。  “坐飞机的时候看到安检员穿的制服我觉得很帅,就想毕业后一定要当一名安检员。”廖寰宇的“职业宣言”和她本人一样,透着“95后”的率真。  考取高级安检员资格后,一次图像判读经历,让廖寰宇深刻认识到这身制服所承担的责任。在一次开机任务中,她发现一名旅客的雨伞图像有些可疑,经过仔细甄别,判断伞内有打火机,随即通知开包员对雨伞开检。果然,一个打火机就藏在伞骨中。该旅客解释,他只是想带上飞机抽烟。  “如果他带(打火机)上去抽烟的话,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廖寰宇说,安检是保障乘客空中飞行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在岗时,脑子里的“弦”必须时刻绷紧。也因此,廖寰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经常利用工作间隙观看作业指导书及各类新型违禁品图像,让自己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保持冷静并妥善处理。  去年,廖寰宇被选拔参加广西首届“职工安全检查员职业技能大赛”。集训中,她为了缩短0.1秒的检查时间,反复研究违禁品图像特征,找出能提高效率的节点,完成了5万多幅空包图的记忆、4000多幅违禁品图像的识别,熟记了几万字全新的安检法规。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记分屏上显示她的“图像”“理论”两项都是满分,且是全场唯一“双百”选手时,廖寰宇的心中弹出两个大字——“稳了”。  这个“稳”既代表着她的专业技能达到了较高水平——民航组“个人全能奖”第二名,个人单项赛“图像识别”第一名、“理论知识”第二名、“人身检查”第二名,也激发了蕴藏在廖寰宇体内的“小宇宙”——她想参加更多、级别更高的专业技能大赛,因为她想与业内同行切磋技艺,不断提升安全检查能力,更好地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比赛前介绍选手的时候,别人都是‘老员工’‘资深’,我的是‘资历尚浅’。”廖寰宇笑着说,“但是我觉得这是对我的激励,我作为一个年轻的面孔,能得到这个奖,应该算是不错的。”“自信”的光芒照亮了这名年轻的高级安检员前行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