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李时珍,由爸爸带他走上江堤,这时传来亢育亢育的纤夫拉船声。爸爸指着这个场景对孩子说:“孩子,你的往后的生活,会像这只逆水而行的船,十分艰难。”后来,李时珍编写《本草網目》历尽千辛万苦。他的手稿被狂风吹落到山涧收不囘来……暮年,他无意间又爬上江堤。这时他的著作尚未付梓。传来了纤夫拉船的号子声。他的耳边又响起父亲的声音:“孩子,你会像这只逆水而行的船……”李时珍泪流满面……

这是影片《李时珍》的故事。这是建国以来唯一一部充满诗情韵味的传记性故事片,並由赵丹演绎得出神入化。它的文学剧本的作者者是张慧剑。张慧剑(1906——1970)安徽石台县人。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新民报》编辑,素有“副刊圣手”之称。他亲手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也刋载了许多通灵隽永的美文。重庆有人利用抗战操纵贸易,囤积居奇。张慧剑在报纸上三谈其《猪》,说“四川天府之国,何以闹到没肉吃?有多人目睹运生猪车辆驶往某权贵投资买下的农场仓库。”著有《君子说林》、《马斯河的哀怨》,校注过《儒林外史》。

《新民报》三张中还有张友鸾和张恨水。张友鸾(1904——1990)安徽安庆人,曾任上海《新民报》总编辑。他是一名标题高手。以抗战时的国难为背景,拟写了像“难民不能求一饱,银耳参茸大畅销”等标题。著名的标题“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便是他拟写的。著过小说《白门秋柳记》、《秦淮粉墨图》,编过《不怕鬼的故事》。

张恨水(1895——1967)祖藉安徽潜山。凭借才华和主持副刊之需,连载和发表了一百二十部长篇小说:《啼笑因缘》、《北雁南飞》、《春明外史》、《魍魉世界》、《雁归来》、中篇说部(评书的脚本)《白蛇传》等。其中《雁归来》写的是上海富商的千金杨燕秋有四个追求者:石生、高生、费生和吳生。忽一日,杨燕秋告诉四生,她要到甘肃去寻找离散的亲人,你们谁能陪我前往?原来杨是甘肃会宁县人,民国十八年因饥荒全家逃难,在西安失散,她被富商收养。四生大吃一惊,个个表示愿意陪同。临行,石生掉了链子。四人一路上出潼关,上六盘山寻找花果山水帘洞,在兰州文庙寻找吳道子的壁画,上兴隆山寻找成吉思汗墓。书中将四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刻画得维妙维肖,凸显了杨燕秋这位甘肃奇女子执着、睿智的性格。后来,高生、费生和吳生相率退去,杨燕秋和修西北铁路的程生终成眷属。张恨水筆下的女生並非纯粹的鸳鸯蝴蝶,他们身上都带着时代的创痛。

新民晚报数字报在线阅读(新民报三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