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令尹喜内传》上说:“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紫梨。”

这说明老子虽然是炼仙丹的,却也喜欢蟠桃,当年他出函谷关往西见的第一个神仙就是王母娘娘,碧桃显然就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不过这种说法不太靠谱,因为《关令尹喜内传》成于魏晋时期,作者却署名鬼谷子,鬼谷子本领再大,不可能穿越到魏晋时期写这么一本书吧,显然是他人“代笔”的。

春联怎么代替桃符(春联本身就是一种符咒)(1)

虽然这事属于后人捏造,但老子应该是喜欢桃,且不说其后来常赴蟠桃宴的事情,单从他骑青牛出函谷这事来看,就知道他有一段“桃花缘”。因为这函谷关不在别处,就在夸父拐杖变化的桃林塞附近,因为这里地势险要是出秦入秦的必经之地,春秋时期为了战争需要便在这里建了一处关隘,关在谷中,故名函谷关。

一个桃符居然改变一个地方的命名,这桃符的威力可真大。在唐朝人眼里,桃符的威力可不限于此。

许多有道行的都使用这种桃符,隋朝时,有一户人家刚建一所住宅,准备搬进去住。忽然有无数条蛇,从屋里爬出门外,多得象竹席上的蚕,把地上全都铺得满满的。这时有过路的客人说:“我懂得符镇。”他找了四根桃枝写上符咒,绕着住宅四面钉上,蛇渐渐地退回去,桃符也移动着随着蛇走,包围圈慢慢缩小,最终把蛇逼近进堂屋中心一个大洞里去。烧了一百斛开水灌进去。第二天用铁锹挖洞,竟然挖出古代的铜钱二十万贯。才明白那些蛇就是古铜的精灵。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可是桃符面对这些钱精丝毫不手软,直到他们显出原形,威力令人敬佩。

不光对这些妖魔鬼怪,即便对于凡人,桃符也可发挥威力,唐高宗有一次想试试大名鼎鼎的明崇俨到底有没有本事,他就让一群歌伎在地下奏乐,对明崇俨说:“这里常闻乐声,你能制止吗?”明崇俨就画了两个桃符钉在地上,立刻乐声停止了。唐高宗大吃一惊,问歌伎,歌伎说:“突然就看见了两条龙张嘴下来了,吓得不敢再演奏了。

一个桃符竟然是一条龙,这威力真不可小觑。

春联怎么代替桃符(春联本身就是一种符咒)(2)

不过明崇俨用的是唐朝的桃符,但田同秀挖出来老子的桃符就不对了,因为春秋那时候的桃符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桃符可没有这么简单,需要桃梗加上老虎再加上神荼郁垒兄弟。

这事还得从《山海经》里说起来,山海经上说沧海之中有大桃树,上面有神荼郁垒哥俩和一只老虎,神荼郁垒专门抓恶鬼喂老虎,后来我们的祖先黄帝驱鬼的时候就把他们请出来,先是用桃木刻成人偶,然后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这个风俗就一直流传下来,慢慢地驱鬼的时候就变成了过年的时候;后来到了汉朝的时候,人偶和神荼郁垒就合二为一了,人偶就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直接在墙上画虎(见应劭《风俗通义》)。再后来到了南北朝的时候,估计老虎不常见,画起来不容易,不如画成鸡,于是有的人家开始画成了鸡,不过这也有说法,《玄中记》上就说桃树上是一只公鸡,每天就是它把太阳喊出来的。再后来人们觉得刻桃人太麻烦,就直接挂两块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当然后来过春节人们就更懒了,连神荼郁垒都不愿写了,直接挂一块桃木板,就说这是仙木。所谓物极必反,这时候光秃秃的桃板难免不好看,而且对鬼的震慑也不够,这时候桃木又整合了另一种具有魔力的资源:文字。

春联怎么代替桃符(春联本身就是一种符咒)(3)

我们老祖先素来有敬惜字纸的习惯,就因为相信文字有一种魔力,人们甚至相信名人诗句可以治病。《西清诗话》上有人得了疟疾,杜甫说:“读我的诗,可以治你的病,你就读‘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吧。”那人反复朗读这两句诗不已,但疟疾未见好转。杜甫又说:“朗读时再增加两句:‘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持掷还崔大夫’”。那人照办了,久治无效的症疾病果然被治愈。一代诗圣,成了神棍,其实杜甫还有一首诗:“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他自己都有疟疾,三年都没看好,早有这功效,为啥不读读呢。显然这是后人出于文字崇拜编出来的故事。

但受尽苦难的中国人有一点亮光就要抓住,他们迅速把文字整合到了桃板上,普通的诗句就能有此功效,道家所画的符自然威力更大,道家很快就将自己所擅画的符咒和桃木结合在一起,桃符就出现了。

写符咒的都是道家的人,普通人还依然往上写诗句,自从后蜀国君孟昶第一次在桃板上写下了“新年纳庆余,佳节号长春。”对联就慢慢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不过后来桃木换成了纸,但那辟邪的功效在人们心目中丝毫未减。

说得直白一些,桃符的产生就是一部人们在糊弄鬼的过程中偷懒的历史,说得高雅一些,桃符产生的历史就是不断整合各种降鬼资源于一体的过程。桃符的威力也正源于他吸收了神荼郁垒老虎、公鸡和文字等种种超能力于一体。

春联怎么代替桃符(春联本身就是一种符咒)(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