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原本是《庄子˙刻意》中的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在呼吸时,吐出了浊气,吸进新鲜的空气。"吐故纳新"这个成语,现在多被人们升华成弃去旧的、不好的东西,补充新的,好的东西。

人为什么需要呼吸

我们都知道,人从"呱呱"落地开始,直至长大成人,从青春年少走向垂暮之年,一直到生命终结,都是凭借这么一口气,支撑着我们的一生。

气,最简单不过,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我们都是本能地重复着一个共同动作:呼吸。要知道,这么个一呼一吸的过程,一个人每分钟可要消耗掉6升左右的空气。但是,这个动作却已经自然到,让我们感觉不出呼和吸之间的替换过程。

说来话长,因为人体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必须依赖于能量的供给,有了能量,才能支撑起一个人所有的运动。而能量来源自食物,具体地来讲,能量来自于糖(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物质中。但是,它们必须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氧化反应,才能分解释放出能量来。然而,氧化反应的过程,必须要有氧气的参与。但是,氧在我们的体内确实太少了,仅仅只够支撑我们几分钟的消耗。

要知道,我们心脏缺氧十几分钟,马上就会停止跳动,大脑细胞缺氧6分钟,就会受到致命的伤害。所以讲,呼吸活动是片刻也不能停止的,就连睡觉,一旦呼吸不顺畅,身体马上就会启动令人讨厌的打呼噜,用这样一种非正常手段,来确保大脑获得氧气的正常供应。可见,要想得到氧化上面这三大营养物质所必需的足量氧气,就得通过自身不间歇的呼和吸,氧气才能源源不断中从外界摄取得到。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会同步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每天约需840克的氧气来支持能量转换,同时,新陈代谢带来的的结果,也会生成1000克左右的二氧化碳来。就像可燃性物质在自然界中燃烧一样。这对于人体来讲,确实是十分有害的,因为,一旦大量的二氧化碳充斥在人体内,人就会感到头昏、头痛、惊厥,甚至会出现中枢麻痹等等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一刻不停地呼与吸,一个劲地吸进新鲜氧气,同时排出那些欲置人于死地的二氧化碳,这就是"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我们生命的所有正常活动。

呼吸的过程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完整的吸气与呼气机制,有着下面三个相互关联的过程: 第一个是呼吸运动过程(也叫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在这一过程中,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第二个是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一方面把肺部摄入的氧气及时运送到组织细胞中,另一方面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毛细血管后排出体外。 第三个是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在组织细胞内通过氧化反应被分解了,释放出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成语故事摘抄好词好句和感悟(趣谈成语学科学)(1)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第一个过程和第二个过程之间的联系,是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气体交换。我们都知道,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物质当从浓度高的地方,向着浓度低的方向扩散,浓度差就成了扩散的动力。因此,当肺泡中的氧气浓度达到了最高,它就向着血液中扩散,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时,所以它向着肺泡中扩散,两种气体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扩散,就形成了气体的交换。这个过程叫做肺换气。

第二个过程和第三个过程的联系,则是穿过细胞膜的气体交换。由于组织细胞中氧气被消耗掉了,所以它的浓度就变成了最低状态,组织液中的氧气,就向着组织细胞内扩散。同样,由于呼吸作用的结果,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便向着组织液中扩散。这一过程,被称之为组织换气。

人的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环境,使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包括有鼻咽、口咽、喉咽、气管和支气管。呼吸时的动力,来自于胸部的呼吸肌和膈肌。吸气时,肺舒张,体积变大,气压变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外界空气在大气压力的帮助下,被压入到了肺内,这就是吸气。呼气时,肺一收缩,体积变小了,气压变大,大于外界的大气压,二氧化碳气体就在肺中气压的帮助下,从肺中排了出去,这就是呼气。

通过上面呼与吸二个过程的阐述,可见"吐故纳新"就这么关乎着生命的大事,我们三天不吃饭不喝水,有可能会熬得过去,但是,给你三分钟不呼吸,那就危在旦夕了。

呼吸的题外话

人的呼吸运动,可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顾名思义,以胸部呼吸肌的弛缩而导致胸廓运动为主的过程称之为胸式呼吸。当胸部不动,而以横膈肌上下的升降所致腹部运动为主的,称为腹式呼吸。横膈肌活动每增加一厘米,可使肺的通气量增加约三百毫升左右,因此,腹式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肺泡通气量,从而减少了能量消耗,提高氧气的吸入量,所以要比胸式呼吸好的多。

一般情况下,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都是同时存在的,只是以某一种呼吸为主罢了。年轻人和妇女以胸式呼吸为主,而儿童和成年男子则多为腹式呼吸。某些疾病会改变人的惯有呼吸状态,比如肺或胸膜疾病可使胸式呼吸变成腹式呼吸,孕妇在妊娠后期如发生胃肠道胀气或腹膜炎等症状时,腹式呼吸也会消失。

知道了这些,一吐一纳背后相辅相成的辨证行为,使人豁然开朗:珍惜吧!我们生命的自然本意就在于这么一点点 。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