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经济学能教会你哪些知识(有哪些我们觉得荒谬的事)(1)

荒谬意思是极端荒唐,非常不合情理。言语或行为怪诞、离奇。

比如:为什么很多宗教都有各种各样的禁忌?信我们就不能喝酒、不能吃猪肉,婚姻不能让人克制欲望,但信仰却可以?

通过比较历史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越是在压制和动荡不安的社会,宗教的发展越是壮大。

要了解这件事情发展的逻辑,我们首先要明白:

人总是追求回报,但有些回报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无法得到,比如长生不老,比如永远年轻。当这些回报无法直接得到时,人类就会生产出一套解释,来说明如何得到想要的东西或者相应的替代品。

你认为经济学能教会你哪些知识(有哪些我们觉得荒谬的事)(2)

比如人们都怕死,越是怕死的人越是想要知道:人到底从哪里来?死后又到哪里去?

围绕这些问题,宗教为这群人提供了一套精致迂回的解释:

“信仰了我们,得到救赎的人是会永生上天堂的“

知道这套说辞,但是人们很难甚至无法辨别这些解释真实与否分,毕竟实际得到这些回报将在遥远的未来,甚至在另外的世界。

如果死亡都不能迫使人们放弃信仰,相反,甚至可能会使信徒创造新的解释,将死亡与苦难转换成来世的收益。当死亡本身成为一种特殊的犒赏时,还有什么能阻止信仰呢?

你认为经济学能教会你哪些知识(有哪些我们觉得荒谬的事)(3)

人们为什么会接受如此“荒诞不经的”教义?为什么愿意为了虚无缥缈的来世而牺牲今生幸福?有几种流行的解释:

1、“受虐狂”说:该说将为信仰而献身的人解释为受虐狂,认为除非殉道者喜欢受苦并从中获得快感,否则无法理解殉道者超出常规的忍受能力。

2、“愚民”说:即教首都是利用信仰进行敛财、骗色或煽动谋反的骗子,宗教不过是其行骗的外衣和工具,教徒则是被诱惑上当的“愚夫愚妇”。

3、“洗脑”说: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兴宗教运动席卷美国,吸引了大批出身中产阶层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家庭背景优越,受过良好的教育,可谓前景一片光明。那么,是什么让他们甘愿放弃锦绣前程而投身于怪异的膜拜团体呢?

一些学者拾起了“洗脑”这一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在他们看来,新兴宗教团体的首领是意识控制和思想改造的大师,他们欺骗甚至绑架无戒备的青年,用极端的方式灌输其教义,不让参加者睡觉,喂他们高糖食物,让他们聆听令心灵麻木的演讲,致使他们失去判断力和个人意志,把他们转变成“目光迟钝、无心智的、被操控的机器人”

你认为经济学能教会你哪些知识(有哪些我们觉得荒谬的事)(4)

与上述三种解释不同,认为人们做任何事都会理性选择的学者表示:

认为人们在消费宗教产品时也会进行理性思考和选择,同购买其他商品没有什么不同。

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那些涉及来世的解释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没有人能死而复生,也没有人能从天堂或地狱回来告诉大家这些宗教教导是否正确。

实际上,接受一个宗教远比购买股票或二手车所蕴含的风险更大,至少后者能很快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宗教所承诺的来世风景,人们都无法在有生之年确证其真实性。

所以,可以说选择一种宗教具有很高的风险。

你认为经济学能教会你哪些知识(有哪些我们觉得荒谬的事)(5)

有过投资经验的人都知道,减少风险的策略有两种:分散和集中。

不仅投资有策略,对于信仰来说,信谁?怎么信?也有策略;如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相信“没有拜错的,只有拜漏的”。

而聚会型宗教采用的是风险集中策略,他们往往信仰一神,通过一起聚会做见证的方式来降低风险。靠亲友网络解降低宗教风险。

按照经济学的解释,人们在购买高风险产品时会尽量寻找各种信息和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风险,避免出错。

比如人们在买二手车的时候会光顾有信誉的商家,同时带上懂车的熟人去帮助鉴定。

同理,当人们在接受一个宗教之前也会先作出权衡,看看其教义是否可信。按照常识,亲朋好友比陌生人更值得信赖,如果做见证者或者传教的人是亲朋好友,那么他们所提供的见证就特别可信。

你认为经济学能教会你哪些知识(有哪些我们觉得荒谬的事)(6)

信仰邪教的人真的是智商低下群体吗?

因为“禁止”反而引发“消费”宗教的动机。

禁止有时候会成为最好的广告。这就是消费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的稀缺效应。

在宗教领域,压制也会无意中制造稀缺效应,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从而引起人们对这些宗教的更多的关注甚至参与。

在理性选择理论看来,人们之所以选择所谓的异端信仰或怪异信仰,并不是由于他们性情反常或者智力低下,而是因为这些信仰相比而言更值得信赖。

你认为经济学能教会你哪些知识(有哪些我们觉得荒谬的事)(7)

聚会型宗教总是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为了使宗教可信,人们需要聚在一起分享体验和见证;另一方面,一旦聚会型宗教依赖集体活动,那么,它就免不了遭遇搭便车者的威胁。

搭便车:即总有些人享受集体行动带来的好处却不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宗教领域,搭便车现象并不少见,如20世纪50、60年代台湾地区的“米饭基督徒”(在困窘时加入基督教领取救济)但参与教会活动时却三心二意;

当台湾地区经济起飞这些人变得富有之后,他们便不再信仰基督教而转向其他传统的民间信仰,甚至一些人之后还调侃说,“上帝爱我太可怜,我爱上帝大洋钱”。

如果有人不用付出也可以坐享其成,那么,其他成员,尤其是那些付出最多的人会受到伤害,成员的热情和士气也会相应降低,最后会导致集体活动的失败。

在宗教领域,之所以保守的宗派比自由的宗派更成功,乃是因为入教的审查越严格,用户粘性越强,比如:不能吃猪肉、不能喝酒、要克制欲望,高成本成为一道过滤器,把那些潜在的搭便车者排除在外。

你认为经济学能教会你哪些知识(有哪些我们觉得荒谬的事)(8)

除了这些心灵上的安慰,在物品上比方说,如果信众陷入困窘,大家要给予接济;

如果对方也信教,和对方做生意可能更放心;

待在教会里可以结识很多朋友、展开愉快的聊天。这些都是现实的东西。

仍以早期的基督教为例,虽然人们成为基督徒冒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基督教能够给他们带来很多切实的好处:

当瘟疫横行时,基督徒把突来的灾难看作“教导和试验”,在精神上免于恐惧;同时他们悉心照顾患病的信众,使得基督徒的存活率远高于异教徒。

世上最多人信奉的宗教不是基督教,不是佛教,也不是伊斯兰教,而是「名利教」。但许多人信了,并不快乐。 —— 古龙

参考文章:卢云峰—《苦难与宗教增长:管制的非预期后果》

你认为经济学能教会你哪些知识(有哪些我们觉得荒谬的事)(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