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鞋能矫正走路姿势吗 走路姿势对不对(1)

  走路人人都会,但很多人的走路姿势并不一定正确,由于足底压力不平衡问题,会导致步态发生改变,从而引发伤痛。

  5月29日是“全国爱足日”。据统计,一个成年人每年约走1600公里,这种高强度负重导致全身20%的肌骨问题发生在足部。足健康可影响全身,由于影响是缓慢的,不为人所重视。医生提醒,要关注足健康,早发现问题早预防、早治疗。

  文/记者 匡惟

  通讯员 石青青 李琪彬

  漫画/小牛

  案例

  老人走路一瘸一拐

  因双足压力不平衡

  90岁高龄的患者老张(化名)因中风导致右侧肢体无力,走路一瘸一拐,又费力又走不远。通过足底压力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科中级康复治疗师邱斐发现老人身体重心偏左,左侧足跟承受较高压力。三维步态分析显示其右腿迈步时,勾脚背的角度不够,导致右腿往前迈步时花费时间长,两侧肢体摆动频率不对称,稳定性下降,消耗更多的体能。经过针对性训练,老张基本恢复正常走路姿态。

  提醒

  鞋后跟磨损处在内侧

  走路姿势往往有问题

  不只是老张,其实大部分人都存在足底压力不平衡的问题,导致走路步态的改变。不正确的走路姿势容易导致疼痛、疾病产生。邱斐告诉记者,最简单的自查方法就是检查鞋后跟的磨损情况。鞋跟外侧有轻微磨损是正常的,但如果磨损地方在内侧,说明走路姿势往往有问题。

  邱斐建议,日常生活中发现走路走多了就会出现或加重脚痛、腰痛、脖子痛等问题,或者习惯性踝扭伤的人,可到医院进行专业、系统的足部功能检测。“有条件的市民都可以来检查,并非一定要出现问题再就诊。”邱斐说,早检查可以早发现问题,通过理疗、康复运动等方式纠正不良姿势,预防后续问题的出现。

  案例

  走路姿势不正确

  得了跖肌筋膜炎

  老方(化名)原先很爱拉着妻子散步,但近年来,因为只要双脚受力,足跟会感到疼痛,他也因此不愿意走路。到厦门市中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跖肌筋膜炎。通过中医手法和中药外洗外敷,并穿了一段时间低跟的坡跟鞋,老方的症状终于有所缓解。

  市中医院骨一科住院医师陈凯说,跖肌筋膜炎也被称为跟痛症,常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站立或行走时,足跟会疼痛。不良的走路姿势是导致跖肌筋膜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走路时,习惯重心置于脚跟上,容易出现骨刺,当足跟骨刺刺激脚底筋膜,就会引发炎症。当然,也可能是有其他原因,如肥胖、运动损伤等。

  提醒

  正确的走路姿势

  脚蹬地高抬大腿

  邱斐说,正确的走路姿势,是抬高大腿,脚后跟先着地,再中足滚动脚掌落地,蹬地时地面反作用力将人往前推送,同时,臀肌发力将骨盆往前推送,这是正确而且省力高效的步态。

  选鞋尽量选软底

  跑步少跑水泥路

  陈凯提醒市民,保护双脚,选鞋也很重要。鞋子尽量选择软底的,如果要进行剧烈运动,选择有气垫的鞋子,对脚有缓冲作用。跑步时,尽量选择橡胶跑道,而减少在水泥路面跑步,橡胶跑道有弹性作用,可缓冲一部分应力,进而对脚的关节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案例

  脚踝扭伤坚持走路

  肿胀不消关节错位

  30多岁的阿成(化名)运动时摔倒,造成了踝扭伤。因为能继续走路,他也就没有在意。坚持了两天,脚仍旧肿胀,疼痛感也没消除,走路越发不利索,于是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科就诊,检查后邱斐发现阿成脚踝处肿胀是由于炎症造成的,同时还有轻微的关节错位。

  关节错位情况下行走,给脚踝造成很大负担,同时由于受伤一侧的腿不能用力,依靠另一侧腿支撑更多的体重,增加另一侧腿的负担。彼时,他的走路姿势已经出现不对称,对后期的恢复是具有危害的。通过理疗处理,并利用贴扎保护已经扭伤的足踝关节,加强稳定性训练,阿成情况逐渐好转。

  提醒

  扭伤不及时治疗

  会变成慢性疼痛

  邱斐提醒,脚踝扭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变成慢性疼痛。另外,踝关节损伤会损伤到韧带,导致走路的本体感觉改变,即便关节错位得以自愈,不通过康复运动将无法恢复正常的走路姿态。

  运动前做好热身

  预防踝关节扭伤

  “运动性扭伤和踩空是临床中常见的踝关节扭伤的原因。”陈凯提醒,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扭伤后如果肿胀疼痛三五天后仍未见任何好转或加重,要及时就医,尤其是50岁以上的女性。

  脚底有大量穴位

  受凉易诱发疾病

  老人常说寒从脚起百病生,确有道理。陈凯解释,从中医角度讲,脚底有大量的穴位,是很多经脉的开端,如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都从脚上开始的。受了寒容易通过经脉蔓延开并输遍周身,进而诱发各类疾病。从现代医学讲,脚上的毛细血管非常丰富,脚受了凉,将会大量带走身体热量,造成体温流失,影响身体机能。

  另外,痛风性关节炎最常见发作的地方就是脚的大拇趾的关节,糖尿病患者脚部伤口不易愈合,这两类患者都要小心保护双脚。

来源:厦门晚报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