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学员中有不少都已经进入幼儿园学习了,所以经常就会有家长在群里开始问老师一些关于上小学的问题。
让孩子能够和同龄小朋友一起享受教育的权利,毫无疑问是我们想要努力为孩子争取的未来。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虽然年龄上只长了一岁,但对孩子的要求可远不不止一点:
幼儿园多偏向于保育和教育相结合,而小学则更注重孩子的正规教育,所以在时间安排、课程结构、对孩子能力要求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自然会让大家感觉如临大敌,想要趁着幼儿园课业不重的时候未雨绸缪。
今天,我们的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小小神经元CTO——吴老师,就将结合自己六年的幼儿园教师经验,来一一解答幼小衔接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该如何帮孩子做好准备,收藏起来一定用得上哦:
指导专家
吴老师
■ 美国匹兹堡大学教育学硕士
■ 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
■ 小小神经元CTO
幼儿园?小学?有啥不同?
既然是为上小学做准备,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哪些方面需要做准备。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幼儿园和小学有很大的差别,现在就具体到“事件”上给大家讲一讲。
1、时间结构
首先,幼儿园和小学最直观的差异就是教学活动时间不同。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实际在上课的时间是比较少的,一般的公办幼儿园可能一天只有一节30~40分钟的集体课,剩下的时间都会留给小朋友们进行自由活动。
而在小学,上课时间以及课间休息时间都是固定的,每一节课程的时长也会增加。上下学时间以及放假时间也有着严格的规范。
对我们孩子来说,时间规律的变化以及自由度的改变,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以及难以接受。那么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为孩子建立时间表,让孩子适应时间结构的改变。
2、学习要求
幼儿园和小学对于学习的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
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时,每天的上课时长可能只有30到40分钟,学习的内容也会比较日常化、生活化,作业几乎是没有的。
而在小学,不仅要分好几门学科,而且每天都有固定且密集的课程安排,放学之后还需要完成各科的作业。这对小朋友的注意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在为孩子培养好诸如安坐能力、专注力、自理能力等基础后,可以试着培养一些更高阶的能力,比如阅读理解能力、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3、能力需求
在幼儿园和小学每天要上的课程、每天要的事情都不一样,所以对小朋友们的能力要求也就提高了不少。这些要求会非常多且细致,这里我们就只给大家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比如最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园时,老师会带领小朋友们去厕所、去睡觉、去玩游戏等等。
而在小学,老师们就不再做这些事情,需要孩子自己有意识在课间处理生理需求。每天需要准备什么书、完成哪些作业,都需要孩子自己有意识地完成。
再比如学习能力上的要求不同,幼儿园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要求非常低,更多的时候是帮助孩子了解和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知识。而在小学,不仅孩子们的课业负担会变重,老师对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要求也会更上一层楼。
还有就是对孩子泛化能力的要求。因为在幼儿园,老师非常固定,每天几乎都是同样的两位老师;而在小学,由于每节课的任课老师不同,孩子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老师 适应老师的不同授课风格,这就考验孩子能否适应不同的老师、能否跟从不同老师的指令等等。
最后还有孩子的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幼儿园和小学的要求也有很大差距。在小学,孩子需要学会握笔写作业,这就考验了精细动作能力;而且小学还会有体育课和体育考试,这对孩子的运动能力又有了新要求。
在了解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后,家长们也就不难考虑接下来需要准备的方向了。
家长?干预?能做什么?
在进入小学之前,需要锻炼提升的能力可能有很多,但最急需培养的是遵守课堂规则的能力。
因为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往往规则意识会比较薄弱,有规则的集体环境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适应困难的情况。
而在小学,老师对孩子在遵守规则方面的要求会比较高,所以最先凸显的问题就是不遵守课堂规则。
那么在步入小学前,家长可以在家里模拟小学课堂环境,让孩子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先重点提升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上下课铃声的意思;
2、上课不打扰别人,不随意走动;
3、会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上厕所;
4、知道上课要举手才能说话;
5、能看懂课程表,在家可以多练习看日历;
6、能听集体指令,比如起立、坐下;
7、会收拾书包、文具等。
在为孩子培养好遵守规则的能力之后,紧接着家长可以偶尔给孩子做做心理建设,这样做不仅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预期,还能让他在面对小学时能拿出最好的状态。
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以后会去什么样的新学校,新学校有什么好玩的内容,他应该怎么做等。
最后,为了让孩子能够在陌生环境尽快稳定下来,在选择学校时,也可以先问问孩子幼儿园玩得比较好的小伙伴的家长,尽可能在同一所小学报名。如果孩子能跟小伙伴分到一个班级,会很有帮助。
在小学入学前,还要尽可能多地带孩子去熟悉学校的环境,能最大程度减少他们对分离和新环境的焦虑。
孩子上小学,的确是特别考验家长的一件事情。相比幼儿园,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如果能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就把所需的能力培养到位,那么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家长起码可以放下60%的心。
提前?缓读?入学误区!
很多家长会在幼升小的阶段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作为上学的准备。
虽然我们的孩子掌握知识的能力或者说学习能力会弱一些,想让孩子提前学确实情有可原。
但我们依旧不推荐家长这样做。
原因有两点,一是不利于培养孩子在课堂学习知识的习惯,二是光提升学业能力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请你想象这样一个场景:还有三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可你已经提前知道了每道题的答案,请问你还会沉下心来学习吗?你还会认真翻开书本做题吗?
同理,当孩子已经提前学习了小学的知识,可能当下的学业能力确实是提升了,但当孩子发现课上学的东西自己都会时,就不愿意专心听老师讲课,也不愿意认真完成作业了。
这样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升反降,等到未来学习一些有难度的知识时,就会无所适从。
所以比起学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通俗点说,就是不要看孩子手里抓了多少,而要看他自己会不会去获取。
除了让孩子提前学小学的知识,还有就是“能不能上小学?该不该缓读?”这个经久不衰的困扰。
在我们看来,这个问题和“上不上幼儿园”一样:孩子是上小学去还是缓读一年,取决于孩子是否具备了入学的能力。
如果孩子目前已经掌握了上小学所需的能力,或者已经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那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去小学试一试。
如果孩子的能力明显不达标,也不要硬着头皮送孩子去学校,因为上学的目的不是“和大家一样”,而是让孩子的能力进一步成长,如果进入的是一个并不能促使孩子成长的环境,那只会给孩子带来不适感、给家长带来焦虑。
另外,各位家长一定要切记,把孩子送进小学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这只是孩子学习生涯的开始;同样,让孩子缓读但不好好培养能力的话,这次遇到的问题也不会自动消失。
所以我们最需要投入精力做的是抓住2-6岁的黄金干预期,用科学的干预培养孩子成长所需的能力、习惯和技能,更从容地应对生活所给予的各种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