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对孩子来说是艰难的,对父母来说同样如此,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教会孩子情绪管理的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教会孩子情绪管理的话(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教会孩子情绪管理的话

这个时代对孩子来说是艰难的,对父母来说同样如此。

回顾人类历史,孩子们难道不往往是通过自己的父母、亲戚和邻居,通过与其他孩子的胡乱打闹,逐渐学会情绪调节和社会相处技巧的吗?

如果不能掌握情商所要求的基本技巧,后果将非常严重。

我们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并不单单是为了培养一个听话、顺从的孩子。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并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希望他们有能力在生活中为自己做决定,享受自己的才华所创造的成就,享受生活的全部乐趣;希望他们和朋友有着良好的友谊,未来能拥有和谐美满的婚姻,并最终成为称职的父母。

当父母给孩子以同理心并帮助他们应对愤怒、悲伤和恐惧等消极情绪时,父母也在用爱意和忠诚铸就一座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成功育儿的关键并不在于什么高深复杂的理论、详尽周全的家庭规矩或晦涩难懂的行动教条,而是出于你对孩子深深的爱和感情,并通过共情和理解等方式简单地呈现出来。成功地养育一个孩子,首先始于你的内心,接着是每分每秒不间断地和孩子进行情绪上的交流,尤其在他伤心、生气或害怕的时候。成功育儿并不难,以某种特定的方式陪在他身边就是关键所在。这本书将教你如何去做。

对父母而言,情商意味着觉察到孩子情绪上的波动,具有共情(empathy)、抚慰、引导孩子平复情绪的能力。对孩子而言,他们关于情绪的认识大多是从父母身上学会的,情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拥有克制冲动的能力、延迟满足感的能力、激励自己的能力、读懂他人社交提示的能力和应对生活中高潮与低谷的能力。

这种回应方式,是我们在研究中见证的诸多成功亲子关系的典型。这个过程具有以下5个必备的步骤,包括:

  • 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 把情绪化的瞬间当作增进亲密感、对孩子进行指导的好机会;

  • 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

  • 帮助孩子表达情绪,用言语为情绪贴上标签;

  • 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随着社会的可移动性越来越强,很多家庭因为经济的原因,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越来越多的家庭在生活中少了亲属和老朋友的人际支持。

    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所有这些社会变化带来的是同一个效果:风险。与此同时,帮助家庭来保护孩子的支持系统正变得越来越脆弱。

    让孩子远离危险的关键所在,是与孩子建立一条更牢固的感情联结,帮助他们提高情商的水平。

    研究显示,在家庭中受到尊重、被重视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好,有更多的朋友,生活也更健康,更加有成就。

    要想严肃地对待孩子的情绪,大人需要具有同理心,掌握倾听的技巧,并能站在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这还需要家长有一种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

    自我调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如果父亲能和孩子共享情绪,将释放孩子更大的潜能;最后,我们还证实,父母对自己情绪的感知能力,是能否提高孩子情商的核心。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但孩子的感受和愿望却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因此,父母应该对行为划定界限,而对情绪和愿望则全部包容。

    当孩子表达情绪时,这些家长是否尊重孩子的感受;当孩子伤心时,家长是如何与孩子交流的。他们教给孩子表达情绪的规矩了吗?他们教给孩子安慰自己、平复心情的技巧了吗?

    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有着更好的学业表现、社会竞争力和幸福感。这甚至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商,他们的数学和阅读能力都更出色,和朋友相处得更好,有着更强的社会技能。

    高情商教养要点

    ◎行为心理学家观察发现,一个学龄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家长或看护人的关注。

    ◎友善、温情、肯定和耐心,远比棍棒更能培养出情绪健康、行为良好的孩子。

    ◎父母应该对行为划定界限,而对情绪和愿望则全部包容。

    ◎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把情绪化的瞬间当成教给孩子生命中重要课程、建立更亲密关系的机会。

    ◎如果父亲认可孩子的情绪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更好,与别人的人际关系也更和谐。

    情绪管理训练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情绪感知、倾听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行为。

    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家庭中,父母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你的家庭对情绪的理念是什么?他们对伤心或愤怒的时刻自然看待吗?当家庭成员难过、害怕或生气时,父母会花时间去聆听吗?他们会借助这样的时刻,给你支持、指引,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吗?又或者,他们是否认为愤怒是有害的,恐惧是怯懦的表现,而悲伤是在自我怜悯?你的感受是否被忽视了?父母是否认为,你的情绪毫无意义、无足轻重,甚至是有害的?他们是否觉得,当你在表达情绪时,你是在放纵自己?

    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

  • 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作增进亲密感的机会

  • 当孩子伤心、生气或害怕时,愿意花时间和他在一起;不会对孩子的情绪失去耐心

  • 能够感知并重视孩子的情绪

  • 认为孩子的消极情绪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台

  • 对孩子的情绪状态很敏感,即使是细微的情绪变化也能感觉得到

  • 当孩子表达情绪时,不会变得困惑或焦虑;知道这时应该做什么

  • 尊重孩子的情绪

  • 不会取笑或忽视孩子的消极情绪

  • 不会告诉孩子他应该怎么想

  • 不会觉得自己需要解决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利用情绪化的瞬间去做如下事情:

    ——倾听孩子

    ——共情,用温情和安慰性的话语来对待孩子

    ——帮助孩子为他正在感受的情绪贴上标签

    ——指导孩子调整情绪

    ——划定行为界限,教给孩子什么是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

    这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他们将学会信任自己的感觉、调整情绪、解决问题。他们有更强的自尊感,学习成绩很好,与他人相处融洽。

    但并不是所有的忽视型家长都对孩子的情绪丝毫不敏感。事实上,很多父母能深深地体会孩子的感受,却因为出于父母急切保护孩子的本能,而做出不合适的行为。他们认为消极情绪是有害的,因此不想让它们在孩子身上出现。他们认为,长时间地停留在消极情绪中是不健康的。如果他们能和孩子坐下来共享情绪,那他们的关注焦点,也仅仅是如何能快点把孩子从这种情绪中转移出来,而不是关注于情绪本身。

    压抑型家长不会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会关注孩子由情绪引发的行为。

    面对一个叛逆的孩子,这些家长会莫名地感到自己被各种不信任的情绪和行为围困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因为孩子“惹我生气了”而惩罚孩子,并觉得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

    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表达情绪时训斥或惩罚孩子,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坚强。当男孩们表现出恐惧或悲伤时,他们压抑型的父亲极有可能会教训他们一顿。这些家长相信,这是一个艰难的世界,所以他们要求儿子别“老像个胆小鬼”或“总哭哭啼啼的”。

    在所有消极情绪当中,有些家长尤其会压抑孩子的悲伤情绪,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精力。

    为了保护孩子免受情绪上的痛苦折磨,这些家长会刻意避免或叫停那些可能带来眼泪或坏脾气的情绪共享时刻。这些父母以培养坚强男人的名义,对表达恐惧或悲伤之情的儿子进行惩罚;以养育心地善良的女子的名义,要求女儿把愤怒往肚子里咽,强颜欢笑。但到最后,这些策略产生的效果适得其反,这些孩子错失了体会自己情绪的经验,不懂得如何有效应对情绪,长大后对生活的重重挑战毫无准备。

    在埃米的回忆中,没有一个大人愿意和她一起谈她的感受。相反,她听到的往往是要求她转变心态的声音。“他们总是对我说:‘笑一个!’这真的很令人反感。”

    在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中,这种划定界限的行为非常普遍。他们能包容孩子所有的情绪,但不会纵容他们所有的行为。如果孩子的行为方式伤害自己、伤害别人,或者对他的人际关系有害,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会对这种有害行为立刻叫停,指导孩子重新选择更适合的行为来表达情绪。他们不会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帮他们避免一些情绪化的时刻,因为他们知道,孩子需要这些体验,通过这些体验,才能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感知情绪,意味着当你感受到一种情绪时,你能发现并认识这种情绪,并对他人的情绪有敏锐的觉察力。

    尽管男人和女人在表达感情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在感知情绪方面却近乎相同。

    尽管男人和女人对情绪有同样的体会,但男人总是倾向于掩盖情绪。研究中发现,女人能更自然地通过语言、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男人则更倾向于压抑、掩盖甚至否定自己的情绪。

    研究表明,男人拥有情绪管理训练所需的一切内在条件: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有能力发现并回应孩子的情绪;具有共情的能力。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正因为这些家长处处掩盖自己的情绪,他们的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能力往往很差,倒不如学着让自己的情绪通过非暴力的途径发泄出来。

    如果孩子做了什么让你生气的事情,你完全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关键就在于,要用无害的方式表达。你在这样做的同时,也在说明两件事:(1)强烈的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2)你对孩子的行为很重视。只要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你就可以通过愤怒来表达对孩子真挚的感情。

    通常,感受自己情绪的方式包括冥想、祈祷、写日志,以及演奏音乐、画画等艺术表现形式。提高情绪感知能力需要独处的时间,而这正是现代父母常常缺乏的。

    吉诺特曾经说过,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并没问题,出问题的是他们错误的行为。对家长来说,理解这一点很重要。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愿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容忍的。因此,父母的任务是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而非意愿。

    对自己这种隐性习惯保持警觉,避免批评、嘲讽或贬低孩子,别拿孩子开玩笑。当他们学习新事物时,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哪怕他们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与孩子交流时,针对具体的行为,而非用粗线条来勾勒他们的形象,避免为孩子的品格贴上标签。

    父母应该首先认同不良行为背后的情绪,然后再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谈话。

    如何才能避免使用这些负面标签呢?答案就在于,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应该避免使用一些宽泛、持久的批评。当指正孩子时,应该关注于生活中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具体事件。不要对孩子说“你真马虎,粗心大意”,而要说“你的房间里到处都是玩具”;不要说“你阅读速度真慢”,而要说“每天晚上阅读30分钟,你看书的速度就会提高”;不要说“你那么羞怯干吗”,而要说“如果你说话声音大一点,服务员就会听见”。

    如果下次孩子对你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渺小和孩子气,请不要尝试和他进行一场意志的较量。相反,问问自己,接受这个请求,真的有那么难吗?何况这样做还能让孩子受益,帮助他形成一种自我认同感。

    (1)允许所有的感受,但不允许所有的行为。(2)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是民主关系,该由父母决定何种行为是可允许的。

    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认同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情绪,这个步骤也需要完成,只不过需要暂时推迟。这时,你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你认为他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你为什么会那样认为。恰当地表达你的愤怒和失望,避免用贬低性的方式。

    如果孩子与父母有着坚固的感情联结,当父母伤心、失望或生气时,孩子的心里会很难受,以至于他们愿意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孩子。这时,孩子的目标就是修复与父母的关系,恢复原有的情感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和你在情感上距离更近。她将明白,自己必须遵循特定的规矩,才能享受情感上的舒适。

    高情商教养要点

    ◎与孩子交流时,针对具体的行为,而非用粗线条来勾勒他们的形象,避免为孩子的品格贴上标签。

    ◎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应该避免使用一些宽泛、持久的批评。当指正孩子时,应该关注于生活中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具体事件。

    ◎谈话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达成统一意见,而是为了交换对彼此的理解之情。

    ◎为了成为一名高效的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表达内心的感受。

    ◎留意孩子周围的朋友、观察他们的行为和去处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面临风险的概率要更低。

    作为父母,你如何与配偶互动,将影响到孩子的生活态度和未来将取得的成就,影响他调节情绪的能力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真正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不是父母之间的冲突,而是他们处理冲突的方式。

    孩子在童年时被同伴排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消极和不擅社交的行为模式。

    相比家庭幸福的孩子,那些感受到父母婚姻矛盾的孩子,不太愿意与同伴配合,与朋友相处时显现出更多的消极行为。

    如果生活在父母冲突的压力之下,婴儿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发育将受到影响,这将从根本上决定孩子应对变化的能力。

    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学业上落后,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商或体能条件差,而是因为他们在情感上处于劣势……那些受到情感干扰的孩子,因为对自己家庭生活上演的悲剧太伤心、太忧虑,而没有心思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比如乘法表。”

    离异家庭中有65%的孩子与父亲的关系较差,相比而言,正常家庭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是9%。

    离婚家庭中有30%的孩子表示与母亲关系不融洽,相比而言,正常家庭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是16%。

    多项研究显示,经历父母离异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感到紧张,对家庭的满足感更低,对朋友们感到不满,感受到更多的焦虑,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差。

    父母离婚或分居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比亲人离世带来的影响更严重。

    严重的婚姻冲突对孩子带来的伤害与离婚一样严重。

    冲突和愤怒是日常婚姻生活中正常的组成部分。那些能够表达自己不同意见,并一起找出解决方法的夫妻,婚姻关系将更幸福、持久。

    那些被倾听、被理解、被重视的孩子更幸福,未来更有成就。

    如何才能放弃防御呢?关键就在于,把配偶的话语不是看作一种攻击,而是通过极端形式表达的有用信息。

    不要把孩子当作婚姻冲突的武器。

    父母中的一方故意让孩子疏远与另一个人的关系,是家庭冲突中父母对孩子做的最残忍的事情之一。

    心理学家很早就发现,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至关重要。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据表明,参与家庭生活,尤其是在情感上支持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幸福有着独一无二的影响。父亲影响孩子的方式,有一些是母亲无法做到的,尤其在同伴关系、学业成绩等方面。

    不是什么样的父亲都能让孩子受益。只有在情感上支持孩子,认同孩子感受,在孩子苦恼时给予孩子安慰的父亲,才能让孩子更幸福地成长。

    父亲之所以在孩子身上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是因为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最能激发孩子的情绪潜能。

    父亲如果想和孩子建立牢固的关系,就应该从孕期以及孩子出生的头一个月就开始做基础工作。

    到小孩子是如何在游戏中向大人敞开心扉的。他们更愿意在游戏时谈论一些深层次的话题,而这些话题如果换作简单的询问,孩子们是不太可能回答的。

    要注意的是,家庭生活中充满了与孩子亲近的机会,同时也充满着疏远孩子的危险。在很多平凡的瞬间,是转身走开,还是蹲下来倾听,决定权在你自己。

    不论婚姻状况如何,坚持参与孩子的生活

    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结是在一起经历无数件琐碎而又重要的事情时日渐形成的。

    高情商教养要点

    ◎父亲影响孩子的方式,有一些是母亲无法做到的,尤其在同伴关系、学业成绩等方面。

    ◎缺少父亲关爱的男孩很难在男性气概和自我控制方面做好平衡。因此,他们将无从学习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感。

    ◎有父亲陪伴和支持的女孩,在年轻时出现性生活混乱的概率较低,在成年后更愿意经营健康的恋爱关系。

    ◎如果父亲在孩子年幼时就参与照顾孩子,那么他们在孩子少年时期和青春期时依然能参与孩子的生活。

    婴儿出生后3到6个月这段时间里,是母亲的抑郁症对婴儿神经系统发育造成影响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年龄段,婴儿们将通过父母来获取安慰。但随着小宝宝渐渐长大,他会把父母的安慰方式努力吸收为自己所用,试着用一些方法来安慰自己,这正是情绪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与孩子玩耍时要很活跃,情感足够投入,可以重复一些简单却可爱的短句,做一些温柔、有节奏感的动作。

    各个年龄段婴幼儿的教育方法。

    青春期的到来意味着父母需要与孩子保持距离,父母应该接受这一点

    鼓励孩子自主,也意味着要允许孩子有时作出一些不理智(但一定是安全的)的决定。父母要懂得,孩子从失败中学到的和从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如果父母善解人意,给孩子以支持,就更加理想了。当孩子失败时,父母能帮助他应对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绪,并和他一起想出改进的方法,使孩子在将来做得更好。

    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情商》一书中谈到,有7种能力对人极为重要,它们分别是:激励自己的能力、不畏挫折的能力、推迟满足感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怀有希望的能力、同情的能力、克制冲动的能力。

    夫妻间的争论,如果建立在对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将让孩子学会如何在日后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夫妻间最终达成和解,重归于好,将让孩子懂得如何化解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