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个科学小知识,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文 | 魔力科学小实验,欢迎关注及转载分享。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正要睡着的时候,忽然感到自己从很高的地方摔下来,比如从树上、椅子上或者是楼梯上,紧接着我们的身体会不由自主猛地抽搐一下,此时我们会意识到自己抽搐过,但紧接着我们又会熟睡过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的大人会告诉我,这是因为我正在长身体,骨头正在长长,所以就会抽搐一下。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至少超过70%的人都有过上述经历,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入睡抽动,有时候被称作睡眠惊跳,即当我们沉入梦乡时,发生在手臂、腿、甚至是整个身体的不自主的肌肉颤搐。

他们并不认为这是长身体导致的,但是可以从神经科学和进化这两个角度来解释。

最普遍的解释是,当我们入睡时,大脑里有两个不同的系统,它们在与对方做斗争。

系统一被称为网状激活系统的神经细胞网络(RAS),就在我们的大脑皮层下面,大脑中很大且褶皱的部分。当这个系统充分发挥效力的时候,我们会有意识,这个系统本质上是用来使我们保持清醒。

睡觉时有很明显的下坠感(你睡觉时有没有感觉自己突然在下坠)(1)

系统二叫做腹外侧视前核简称为VLPO,它靠近视神经,会影响我们的睡眠周期。VLPO有时被称为“休眠开关”,当我们晚上入睡或中午打盹儿时,VLPO系统开始采取对网状激活系统的控制。

在两者切换过程中,即从网状激活系统切换到VLPO,我们大脑的警觉部分,有时候仍然会刺激我们的肌肉从而造成抽搐,这些入睡抽动是网状激活系统的最后一搏,以继续来控制我们的身体。

睡觉时有很明显的下坠感(你睡觉时有没有感觉自己突然在下坠)(2)

当我们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时,系统一通常会放弃控制系统二(VLPO),入睡抽动就会停止。所以这些抽动被认为是,每当我们想要睡觉时,身体在睡眠和清醒两者战争中产生的结果。

另一种不太常见的理论是入睡抽动行为与我们的祖先和进化有关。一些科学家认为,古老的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将放松或者睡眠的开始阶段与从树上摔了下来的感觉联系在一起,入睡抽动是迅速唤醒灵长类动物的一种方法。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采取行动,阻止自己的身体坠落。所以这些肌肉颤搐会常年地伴随我们。

此外,科学家普遍认为入睡抽动行为并不是有害的,并且可以通过减缓工作压力、减少咖啡因含量高的饮品摄入或者保证充足的睡眠等方式,来降低入睡抽动行为。

你有过这样的睡眠经历吗?你觉得哪种理论更合理?评论区说说你当时的感受吧:)喜欢记得关注我哦。

我是一名理工硕士奶爸,爱生活、爱科学,陪娃做了400多个“魔力科学小实验”。关注订阅我,每天3分钟,陪孩子在家做个小实验,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