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狂飙》这部剧火了半边天,剧中每一位演员都把自己的角色揣摩的到位。

再看过反派大哥高启强的扮演者张颂文的精彩演绎后,把大哥这个形象拿捏的非常到位。

从一个小鱼饭到最后的黑帮老大,人往往一念偏差就有可能走进人生的另一面。剧情的每一个情节无不透露着人性的弱点。

这部剧带过火了高启强的爱妻之情,他爱老婆,怕老婆,听老婆的话。他将“妻管严”定义为一种幸福。而这个角色的宠妻特色,让很多女孩羡慕。

张颂文跑过的龙套 狂飙中的大哥张颂文(1)

近期关于张颂文的信息也频频出现在各大平台,对此从文章中对他有更深刻的了解。

刚开始他也体验过各种职业和身份,最初的职业并不是演员身份,而是某天的突然觉醒,让他意识到人生是有万种可能。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一下子大红大紫,而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在收获经验中,等待着逆袭。

他曾经饰演的小角色,虽然镜头没有几分钟,但他还是会反复揣摩,打磨人物性格。

在《狂飙》剧中他在扮演市场卖鱼的商贩是那一手流利的动作,洗鱼、提鱼、收拾鱼,一连串娴熟的动作也是他在日常生活中跟着鱼贩生活一个月的观摩中努力的打磨的结果。

在生活中的张颂文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他经常与花花草草为伴。与一只叫“胖橘子”流浪猫为伴。

现实生活的他不光热爱生活,也用文字记录着生活,他的作品常常出现在《天涯》《青年文摘》上,多有作品发表,其高超细腻、娓娓道来的讲故事能力,还有从文字深处汩汩流淌的质朴情感,让人共情,催人泪下。

张颂文跑过的龙套 狂飙中的大哥张颂文(2)

他的那篇悼念妈妈的文章叫《火柴天堂》,文字质朴,却透露妈妈的善良与为人处世风格,这些优良的品质,影响着张颂文。文章记录的小故事,让人看着看着,眼泪簌簌而下。

他的妈妈是小镇上有名的“冯医生”。

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妈妈常带着他一起走很远的路去病人家里,有时还要走夜路,回访病人。

妈妈的一位患者是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老奶奶,在知道奶奶时日不多的岁月里,妈妈告诉奶奶多去晒太阳就有助于病情恢复。

那时颂文问妈妈,老奶奶是不是快好了?妈妈告诉小颂文老奶奶已经时日不多了。

小颂文瞪大眼睛问妈妈说:“你不是说晒太阳能好吗?”

妈妈讲:“没有多大帮助,只是让她觉得有一些希望。一个人最怕没有盼头,你只要给她希望,就好。”

老奶奶最后还是走了,但小颂文心里相信,奶奶走的时候,心里安详而有希望。

妈妈是医生,所以也将很多小生命带由这个世界,当大人们口中说孩子的由来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山上捡来的,垃圾桶里翻出来的时,而见过事实的小颂文却跟大家嚷着说,你们的出生都是从妈妈两腿之间的缝里拉出来的。

在那个年月大人们很气愤他的现实说法,会说他是流氓。

他觉得讲出来了事实,却不被人理解。妈妈却告诉他:“人和人的标准不一样,分寸不一样。有的事,你知道就好,不要觉得你很聪明,知道吗?”

张颂文跑过的龙套 狂飙中的大哥张颂文(3)

这样一位善良、优秀的妈妈,也没有最终逃过命运的洗礼。

在他读高一的一天,爸爸来宿舍找他,再说了一堆好好学习,多照顾自己之类的片汤话。然后颓然又艰难地说:“你妈确诊了,是癌症。”

他的爸爸是个军人,雷厉风行,话不多,总是很威严。

在他认知的世界里,爸爸从不低头服输,这么大的事,爸爸一定是觉察到过征兆,独自扛了很久,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

不记得具体的对话内容,只记得当时爸爸眼角的泪。

陪床的日子有一年多。那段漫长的日子里,妈妈日复一日地躺在病床上,无力而面色苍黄,沉重的呼吸一开始让人胆战心惊,后来变成司空见惯。

最终,连陪床的日子也会剥夺,他眼睁睁看着妈妈的死亡,看着妈妈瞳孔慢慢扩散。妈妈闭上眼睛。

家人们哭声一片,他却呆呆地站在妈妈床前,没有眼泪,没有力气,没有任何想法。

最后爸爸在太平间对他说:“文仔快来,把你妈妈盖上。”

憋了太久的眼泪,在这一刻掉了下来。

曾经问妈妈:“给我起名叫颂文,是歌颂那个年代吗?”

妈妈说:“是歌颂它的结束。”

那时,文革刚结束五六年。

妈妈的记忆还很清晰,也许是刻骨铭心的清晰。

妈妈对他的期望,并非成为大人物,而是活得明白和开心。

妈妈对他的教导,一直流淌在骨子里,遇到迷茫和艰难时妈妈的话最有力量:再想想,一定还有办法。

妈妈并没有真正离开,而是成长的岁月里,每当遇到困惑,就在心里回放妈妈说过的一切。

越长大越觉得,所有的问题,在妈妈的声音和故事里都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