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1)

自古以来,滇西南诏古国的一代代国君、百姓无不崇尚佛法、日日礼佛,佛寺佛塔遍地可见,甚至当地曾有“兰若八百,迦蓝三千”的说法,所以如今的大理、曾经的南诏古国也被誉为“妙香佛国”。我们此行从东部沿海地区千里迢迢来到大理,就是想要亲眼见识一下位于大理境内的著名佛教圣山——鸡足山有何高深之处。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2)

飞机落地大理之后,我们在大理古城简单吃过了一顿素食自助之后,便跟随着当地一位学佛的朋友——林师兄开车回到了他位于古城附近的家中。那是一座典型的白族民居,一共三层,林师兄在二楼给我们打扫出了一间房子,作为我们的临时下榻处,并说好明天一早带大家一起上鸡足山。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3)

对于游客来说,位于大理宾川县的鸡足山是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来大理旅游的必打卡之地;而对于佛教徒来说,鸡足山可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名山,不仅被誉为中国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一,与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等齐名,而且还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一处佛教圣地。无论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或者藏传佛教都对这座山无比尊崇,自古至今一直受到各地信众的虔诚朝拜。除此之外,更吸引我们的是在鸡足山的后山,至今还住着一些几乎“与世隔绝”的隐居僧人,这也是我们探访鸡足山的一个目的。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4)

第二天一早,我们和林师兄一起吃完早餐便启程前往鸡足山。鸡足山距离大理古城有90多公里,但路况非常好,全程都是平整的柏油路。沿途都是山清水秀的环境,行车过程让人心情非常愉悦。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5)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鸡足山门外,林师兄买好门票(80元/人)顺着景区内的盘山路继续开,这一段公路修得非常平坦,两边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车子行驶到祝圣寺就不允许继续往上开了,接下来的行程有几种选择,要么选择鸡足山景区的摆渡车上山,要么徒步走上去,或者乘坐索道上山。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6)

我们把车停到停车场,选择步行上山前往金顶,上山路全都是人工修成的石板台阶,在密林中行走,作为徒步老手来说,我体力还好,走走停停也倒觉得轻松惬意。时不时会看到来此朝圣的藏民,他们大多携老带幼全家出动,有的三步一拜,嘴里还不停地念着咒子。路过他们身边时,你若主动问候一句“扎西德勒”,他们都会报以微笑地回一句“扎西德勒”。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7)

路两边时不时会窜出几只猴子,它们三五成群地朝行人讨要吃的,林师兄提醒我千万要早保持距离,因为猴子们可没轻没重,偶尔还会有伤人的行为。我们沿着树林步道继续往山上而行,万寿庵、碧云寺、虚云寺等大大小小的十余座寺院分布在这条深山幽谷之中,景色非常好。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8)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9)

我们一路走走停停,每过一座寺院都会进入礼佛。大概沿着上山路走了5个小时左右,就到了迦叶殿,此时已是下午3点了。我们进入寺院拜访了宏信法师,并在迦叶殿借宿一晚。第二天早上5点钟,我们告别了宏信法师继续向上朝山,经过迦叶尊者守衣入定的华首门,向最高峰的金顶寺走去。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10)

从华首门到金顶寺虽然只有600米的距离,但迎着大太阳上山感觉还是很热,走起来有点吃力,大约半个小时后才最终到达最高峰——金顶寺。根据《徐霞客游记》介绍,金顶寺是“旅游爱好者的祖师爷”徐霞客一生中两次登临的圣地,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处两次造访的旅游景点。可见,“徐祖师”对鸡足山金顶寺有多爱了!站在观景台上,东观日出,西望苍洱,南睹祥云,北眺玉龙,一顶一萃天下之四观,简直美不胜收。这里看上去也是整个鸡足山香火最为旺盛的寺院,山势虽高,但依然游人如织。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11)

探寻苦行隐居僧

在金顶寺后面,有一条通往后山的僻静小路,正是这条小路,通向了另一群带有浓郁神秘色彩的“隐修僧”。据说,在鸡足山上有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佛门犀利哥”——见宽法师,并秉持迦叶头陀苦行这一传统。此次来大理,林师兄答应带着我们去拜访这位被中国佛教界所赞叹的大德,这是我们云南之行的一大期待。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12)

我们走金顶寺后面通往后山的小路,这条路已经不属于鸡足山景区了。山路狭窄而又崎岖,一路上都在密林中穿行,这条路极少有人知道,只有山下的村民为后山隐居的僧人送粮食时才会走。由于人迹罕至,这段路还呈现着原始风貌。林师兄说山中会有野兽出没,我们穿行在寂静的山间小路上,听到的都是虫鸣鸟叫声;时不时在地上会看到野兽的粪便和野猪拱地的痕迹;路边有几处山泉,大家走热了就拿瓶子盛一些甘冽山泉水饮用。就这样行走了大概4个小时,终于到达鸡足山后山的木香坪。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13)

木香坪是后山一大片广袤无垠的高山草甸,师兄说这里由于海拔有3000多米,气候非常恶劣,夏天经常是狂风暴雨,冬天的气温能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使人难以忍受,但是见宽法师在这里的山洞一住就是十年,这样的修行方式着实令我赞叹和钦佩。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14)

林师兄继续带着我们向木香坪深处走去,七拐八拐走到一处隐蔽的密林小路尽头,一道柴门挡在面前,柴门上挂着“安居”“自欺欺人”等两块牌子。我心想,这要是我自己来别说拜见法师了,估计连路都找不到,更别说见宽法师从不接见不相熟的人了。师兄指着里面说,这处山洞就是见宽法师隐居的地方。他在门口大声呼喊法师的法号,不一会从洞中走出了一位身材消瘦、约莫五六十岁的僧人,向我们这里张望。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15)

跟着法师体验隐居

被法师请进去后,我环视四周,这是一个用木围栏圈起来的小院,院子中间种了一棵瘦小的树,在树根处靠着一副已经泛白的虚云老和尚法相。在细细打量眼前这位以前只闻其名的师傅,一件破烂不堪的僧衣披在他身上,不仅蓬头垢面,还留了一缕长须,脚穿一双洞洞鞋,和我平时在别的寺院见到的出家人大相径庭。法师也许从我眼神里看出了什么,对我说了一句:“老衲‘洗心不革面’,并以一身破烂不堪僧袍作为修行的‘呈堂证供’。”我知道法师所讲的意思,合掌问讯。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16)

因为林师兄有事要连夜赶回大理,便把我们交托给法师,拿了头灯和手杖匆匆告别下山了。林师兄告别后,天色已晚,我们在法师的茅棚外搭建帐篷休息过夜。第二天天刚亮,法师把我们叫起来,他肩上背着一个竹篓带我们来到一处无人茅棚,放下竹篓,从里面拿出了几包挂面和咸菜,背篓下面装满了枯树叶。法师指了指筐里的枯树叶,说这是用来生火的,你可以亲自体验隐居的生活。好歹我有过当兵和户外的经历,这些事情对我来说不是难事。不一会我就把面条煮好了,盛到碗里给他端过去,法师脸上露出了微笑。我们一边吃饭一边闲聊起来,原来见宽法师出家前是东南亚某IT公司的高管人员,日常收入自然非常丰厚,精通多国语言,工作之余还游遍世界各地,这等经历让我大吃一惊。见宽法师继续说,出家后他对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尊崇备至,因此决定效法虚云老和尚开始他的住山修行之路,从云居山再到鸡足山,行持头陀苦行十余年。他认为鸡足山是佛教圣山,自古以来就有隐修僧人在此圆满,别人能吃得苦,自己也可以。还表示,住山僧有吃有喝已经很不错了,住山十余年其实就是为了修行,要是“财色名食睡”的大关都过不了,早就下山回家了。

徐霞客成就简介(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17)

饭后,或许是与我们聊的投缘,法师唱起了自己曾为迦叶尊者作的曲子“迦叶尊者赞”,并脱掉了身上棉衣,跳起他自创的“禅舞”。曲终,他对我说,“你可知道修行人‘行住坐卧’无不是禅,不要刻意去寻找佛法,否则你什么都找不到。”我问他是否会在鸡足山长住下去?他大笑着说:“我是迦叶尊者的看门人,不长住鸡足山还能去哪?”至此,我忽然联想到了一徐霞客大师,不知道他是否也曾动过在此“隐修”的念想,所以才会两次登上鸡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