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影电影产业历史发展及现状(这笔钱帮了大忙了)(1)

2022年,全国疫情多点散发,电影产业受到重创。

为帮助江苏电影业渡过难关、提振信心,江苏省电影局会同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推出苏影保2.0电影金融服务,为承制国家和省重点影片的制片企业、后期制作企业、发行放映单位、电影科技企业和影视园区提供信用贷款等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各类电影市场主体,加速行业复苏、加速市场重振。

短短6个工作日,6家企业已获批

“这笔钱能批下真的帮了大忙了。”2022年4月,“苏影保2.0”在江苏省电影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光影江苏”上开放申报通道,万达影城南京区域就第一时间进行了申报。“2020年疫情时,我们也是申报了‘苏影保’,审批下来了,所以今年得到这个消息,就立刻又去申报了。”南京万达电影城有限公司财务经理何缘说。

对于影院人来说,疫情期间很难熬,人员、水电、租金,开支巨大,如果没有政府全力支持,真的太难了。

西影电影产业历史发展及现状(这笔钱帮了大忙了)(2)

受疫情影响,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老城区中心地段的中山堂国际影城,今年停业了一个半月左右,直至4月28日,他们才正式复工。影城经理李文城说:“电影院这两年确实比较难,好在电影主管部门出台了许多纾困政策,去年我们通过‘苏影保’申请了贷款,为我们提供了及时的资金周转,今年我们通过‘苏影保2.0’,一共获得了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

4月27日“苏影保2.0”开启申报通道后,南京银行小微条线分管行领导亲自督导,总行小企业金融部成立专项推动敏捷小组,发布专项推动通知,提升全行重视程度;在分行层面,积极对接属地电影主管部门,配备经验丰富的服务专员逐户上门走访。同时,南京银行为“苏影保2.0”业务开通直达总行的绿色审批通道,分行专设独立审批人进行业务审批,充分保障金融服务方案的落地时效。

截至5月20日,“苏影保2.0”电影金融服务线上平台共收到159家电影企业申报信息。5月26日,省电影局向金融机构推送126家白名单。到了6月2日,端午假期的前一天,已经有6家企业通过审批,仅用了6个工作日,放款总额度6000万元

1000万元贷款,解了电影企业燃眉之急

西影电影产业历史发展及现状(这笔钱帮了大忙了)(3)

2012年,诺华视创电影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成立于无锡,10年过去了,这家最初只有二三十人的小公司,也已经发展成为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影视后期制作公司。《流浪地球》《大圣归来》《唐人街探案2》《姜子牙》《西游记之再世妖王》等大家耳熟的影片,都有他们的汗水。

然而2022年疫情反复,该公司无锡和北京两处办公地点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副总经理陈晓亮说:“居家办公期间,我们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许多项目都无法如期交付,制作成本大大增加,加之接到的项目也不如去年多,今年真的比较难。”

西影电影产业历史发展及现状(这笔钱帮了大忙了)(4)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苏影保2.0”的到来,让陈晓亮长舒了一口气,“南京银行主动与我们沟通,帮助我们在第一时间完成了转贷、入库,像我们电影企业最需要资金进行日常周转,这个真是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记者了解到,诺华视创电影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共申请了“苏影保2.0”1000万的贷款金额,现在已经审批完成。在与记者的沟通中,“感谢”是陈晓亮多次提及的词,“很感谢相关主管部门能够推出‘苏影保2.0’这个金融产品,并且我们能够顺利转贷使用这个产品也挺不容易的,也要谢谢南京银行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帮助。”

对于未来,陈晓亮充满希望,“寒冬总会过去,热爱让我们坚持下去,电影行业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白名单企业享受信用贷款等金融服务

这些企业拿到的“苏影保2.0”贷款,是基于“苏影保1.0”的实践经验。

2020 年,江苏省电影局会同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推出“苏影保”,为列入“白名单”的发行放映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服务,切实为电影企业解决难题、带来希望。

优化升级的“苏影保2.0”为列入“白名单”的承制国家和省重点影片的制片企业、后期制作企业、发行放映单位、电影科技企业和影视园区提供信用贷款为主,多种担保方式补充的灵活信贷方案。省级电影专资安排1000万元,为苏影保2.0项下的电影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

为确保“苏影保2.0”服务更加精准,前期由江苏省电影局组织各设区电影主管部门对放映、电影制片、后期制作、影视基地等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向调研和摸排,基于省电影局提供的信息数据,南京银行进一步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经营规范性、司法信息等维度进行筛选,共同确定纾困“白名单”,让有经营能力、有真实需求的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南京银行的工作人员透露,围绕本次苏影保2.0的白名单内企业,南京银行目前对接率已超过80%,相信还有不少企业也将在近期获批贷款。

从放映端到全产业链,面向更多电影产业

2020年就知道江苏的这个政策了,创新力度非常大。从政府层面率先出台金融政策,并且协调了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南京银行等共同去为企业解决资金困境,这在国内是创新之举,在国外也是很少见的。并且最终数据可以看出,这一政策具有实效。”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刘正山多年来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的电影产业发展和疫情中的纾困政策。

在他看来,电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一方面,电影业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扶持。从海外的情况看,多数国家均十分重视电影产业,并出台有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的举措。我国高度重视电影行业发展,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不仅提出2035年将中国建设成为电影强国的发展目标,还计划大力打造重点影片,构建高水平市场体系,发展各类市场主体等。另一方面,电影又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不像其他行业有固定资产,没办法拿出抵押物,价值评估难,所以在面对资金困境的时候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此外,电影是龙头文化产业,特别是对旅游、餐饮、交通、房地产、会展、广告、服饰等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很大。

刘正山认为,江苏省电影局主动出手,不仅用好了传统的财政补贴、减税降费等举措,还创新并出台了苏影保金融服务,解决了电影融资的担保障碍和抵押难题,为电影业解决了困境,促使江苏电影业率先走上复苏之路。并且,电影业的复苏和发展,对其他产业也起到了拉动作用,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复苏。可以说,苏影保金融服务的出台,是很具远见的,带来了多重效益。

刘正山还特别提到了之前的苏影保与当下的苏影保2.0的区别。“此前的支持偏重影院,今年加入了支持制片企业、后期制作企业、电影科技企业。这是很合理的,不同时期,政策应该是有动态变化的。这是因为此前疫情直接冲击整个行业,导致最下游的影院关门停业,但当时影片的供应量还是足够的。而现在随着疫情的不确定性和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供给侧,制片企业、后期制作企业的困境也开始凸显。”

小微贷、增额保,

未来为电影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

“苏影保”推出以来,为电影企业渡过难关带来希望。它不仅是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以来,第一次以省为单位落实第四十条“鼓励金融机构为从事电影活动以及改善电影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服务”的内容,也是第一个在疫情期间金融企业与政府通力合作的成功范例,还是第一次将担保公司的直保业务与银行贷款同时用到电影业。

“苏影保”实现了多个业内首创,是纾困,却不止于纾困。

南京银行小企业金融部文化金融部经理周军表示,接下来,南京银行将追溯产业链源头,面向更多的制片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近期还将以总分支联动的方式,共走园区,共访企业,为承担省级、国家级重点立项的制片企业、后期制作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为电影业生产主体稳产复工贡献金融力量。

江苏省信保集团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宋允智表示,省信保集团将继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更多电影企业提供增信支持,还将联动南京银行,通过小微贷、增额保等风险分担产品,最大限度的撬动金融力量。省信保集团还将发动各地担保体系分子公司的力量,共同走访相关企业,持续提升企业融资的便利度。

接下来,提供“苏影保2.0”金融服务的机构将继续对承接国家和省重点影片的制片企业按照“一企一策”“一片一策”原则,发放信用贷款或无抵押贷款,还将为这些企业制定一揽子电影金融服务措施,真正发挥金融“活水”的积极作用。

省电影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近期,省电影局将在今年3月份下达的2800万元影院奖励资金基础上,再下达1000万元复业复工专项补贴。6月10日,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100多天来单日大盘破亿,这也是电影业复苏的标志。而对江苏电影企业们来说,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同向发力,也必然会助力他们更好地走上纾困发展之路。

现代快报 记者 郑文静 李艺蘅 宋经纬

(编辑 郭子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