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1968年,年过半百。近几年,小时候看的电影经常浮现在脑海,或是因为一首歌、一句台词、一幅画面,挥之不去。那时候,电影产量小,看电影的机会不多,好多电影看了好几遍,因而记得更清楚。

现在闲来无事,就把十来岁时亲眼看过的电影回忆一番,慰藉一下追忆旧时光的情怀。影片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我遇见它的年龄是最好的!

小街》: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

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小街(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1)

基本剧情:讲述了在“十年动乱”时期,青年工人小夏与因受迫害而女扮男装的“假小子”俞之间的真挚感情故事,揭示社会动荡对个体的身心摧残和命运捉弄。

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小街(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2)

最深印象:1、这部电影是当时年轻导演的力作,导演很用力,但曲高和寡。影片有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味道,创作手法上是窄众的文艺片的套路。影片主人公张瑜、郭凯敏借《庐山恋》大火的东风出演该片,但反响一般。说实在的,这类文艺片,当年还真没有合适演员能驾驭。

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小街(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3)

2、男女主角的表演都是失败的。少年时期的出演,有点装嫩;青年时期的扮相,又有点过分老成,像中年人。角色把握不住,只能靠夸张的表情和言语来演绎,找不到文艺片的那种感觉。这部电影,导演的思维超前,演员跟不上啊!

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小街(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4)

3、影片由三条主线贯穿,女主居住的那条小街,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记忆交汇的地方;女主的头发,从有到无,再加上男主为了偷辫子被打伤眼睛,剧情推演的抓手;男女主人公的母亲,都是只闻其人不见其面,或生病或过世,都被主人公深爱着,这是主题吧。

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小街(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5)

4、既然是伤痕文学,自然会有让人伤心难忘的情节。女主在家照着镜子扮男装,用长长的纱布在束胸,那种无奈、困惑的神情令人唏嘘;男主偷辫子被抓后,被群殴致残,观众情不自禁地同情、惋惜和心疼。人性和兽性的矛盾、善和恶的冲突,不断冲击着观众的心灵。

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小街(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6)

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小街(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7)

5、“春天已经来了,谁还找不到阳光呢?”、“怀胎到孩子长大,做母亲的,哪个不疼自己的孩子啊!”、“妈妈常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算了,明天已经来了!”......这些台词都是双关语,当时看电影时听不出来,现在复看,理解起来很简单。

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小街(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8)

6、影片的插曲《妈妈留给我一首歌》,美丽哀婉、震撼心灵。演唱者是郑绪岚和关贵敏。

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小街(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9)

7、影片用一位导演找剧本、拍电影的视角来贯通全片的剧情,形式够新颖,但有画蛇添足之嫌。这样的安排,好像只是为了顺利引出结尾的三个不同结局,过于强硬和麻烦。实际上,可以设计成男主在小街里徘徊,回忆过去后,不断闪回和女主再见面时的种种境况即可。这样一来,观者会觉得既顺畅又舒服。

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小街(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10)

这部影片设计了三个不同的结局,在当年足够标新立异。为了引起探讨,片尾的旁白又加了一句倡议,促使大家根据自身经历去设想人物的结局,多此一举。把所有的意愿全部满满推出,观众反而会产生被设计、被左右、被强制的抵触心理。

八十年代的经典电影小街(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11)

影片自行设计的三个结局,本人更喜欢最后那一个。百变的女主,戴上了眼镜,更显知性。她已经独立成人,已经从当年寻求呵护的小姑娘,变成了能够承诺照顾男主一辈子的女强人。这可能是普通观众最期望的一种结局吧。

您还记得哪些细节?@牛柄膳杬一起探讨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