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追凶》、《无证之罪》后,相信很多剧迷跟星君一样闹起了剧荒,正巧《猎场》《急诊科医生》来了,并且让星君我眼前一亮,前几天说了下昨晚零点开播的《猎场》,今天我们来侃一下《急诊科医生》。它是医疗剧、更是现实剧,处处结合社会热点,逐步刺激观众的欲望。
近几年随着医患关系加剧,电视剧行业紧追时下热点拍摄了不少关于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电视剧,从前几年写实的医疗剧《心术》到偏偶像剧的《青年医生》《产科医生》《外科风云》......而现在又来了一部《急诊科医生》的“问世”,相比较前几部这一部会带给观众怎样的惊喜?
由郑晓龙执导的《急诊科医生》此次将新作对准了医疗行业,在拍摄过程中延续了他一贯的严谨风格,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控,力求做到完美,主演张嘉译甚至用“丧心病狂”来形容郑晓龙的严苛!
今年5月史诗级巨作《白鹿原》当仁不让成为年度口碑最佳,张嘉译饰演的“白嘉轩”首次在一群90后00后心中圈粉。而《急诊科医生》有张嘉译的加盟是该剧的绝对亮点,2001年张嘉译在电视剧《帕米尔医生》中首次挑战医生角色,作为一名支边医生,他历经种种磨炼最终为高原人民作出贡献。
《帕米尔医生》 张嘉译
2012年,张嘉译再次挑大梁出演《心术》中“刘晨曦”一角,还原了一位“仁心仁术仁爱”的医者形象。当年这部反应医患关系的大剧一经播出就受到多方关注。
这一次张嘉译第三次挑战医生这一形象自然是和以往有诸多不同之处。故事发生地设定为急诊科,除了要还原这个医院前线科室争分夺秒的日常外,还需回归生活,演绎一个男人对法理和爱情的坚守。
本以为和张嘉译搭档的“小情人”会是江珊,毕竟从cp感上来说这两个人比较配,最后了解到才知道这一次是王珞丹和张嘉译上年“忘年恋”,张嘉译还表示这是革命友谊慢慢转化为个人情感,剧中的感情线不多,大多是朦朦胧胧, 不过这一说法遭到郑晓龙的反吐槽,“你们两个都拥抱接吻了,还叫朦朦胧胧吗?”张嘉译笑说:“全片就一个镜头。”并半开玩笑道,“都五十岁的人了,这些戏以后就不演了。”
作为医生饰演者的王珞丹让观众眼前一亮,海归医学博士,西式处事风格让她在塑造角色时更敢说敢为,面对病患时的冷静克制,和对待情感时的敢爱敢恨,让这个医生的角色立体而丰满。这一次,是一个大幅升级的王珞丹。
剧集开篇,王珞丹饰演的江晓琪骑单车英气亮相,一时间让我们想起了《破风》中那个女车手,随后一系列的故事以此展开,被盗、追凶、然后奋斗抢救……海归医学博士、急诊科的活雷锋,这些都成了江晓琪的代名词。医生作为当前社会中最神圣的职业,每天面临的是惊心动魄、生离死别,尤其是急诊科医生,所以医生的角色很难演,一方面要求专心性、另一方面也要求有敬畏之心。电视剧播到第十集,这一点上,王珞丹做的很出色,因为崇拜,所以才会要求自己尽可能的专业。这一次,王珞丹变身仁心医者,更加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敬畏。
海归博士江晓琪,医学专业让人敬佩,短时间内入职不但能让所有的同事刮目相看,也能让自己的患者叹服,穿上白大褂她是铁面医者,骑上脚踏车她是反差萌的机灵女孩。当上主治医她能很好的处理与同事与患者的各种复杂的关系,江晓琪与何主任的另类情感也是这部剧的一大看点。这一次,我们看到了双面王珞丹,看到了演技的力量。
从《奋斗》中的米莱,到《破风》中女车手,从《烈日灼心》中为爱痴狂的小妹,到《急诊科医生》里的仁心医者江晓琪,王珞丹一直在不断的尝试各种各样的角色,然而正如她所说,自出道以来,她一直有着对挑戏自己的那份谨慎和专业,对自己的职业有着不忘初心的尊重和坚持。在她看来,每一种职业都有它的独特魅力,选择演绎不同的职业,只是为了将自己演员的这个职业做到最好。《急诊科医生》前的九个月,她一直没有接戏,试图让自己沉下来,回归演员的本能,相信郑晓龙也是看到了王珞丹的这份沉静和勇气,才会找她来演这个专业性极强并敢说敢为的海归博士江晓琪。
王珞丹很少演纯爱戏,她的众多角色基本都是职业女性,不断的尝试各种各样的职业,这是王珞丹的追求,也契合她的性格,其实,对于一个演员来讲,每一次尝试一种新的职业角色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会极大的刺激演员的创作欲。医生,是王珞丹非常崇拜的职业。所以这一次,为了演好这个急诊科医生的角色,王珞丹专门去协和医院急诊科实习,亲身经历了医生们“生死时速”般的抢救,让自己对急诊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最终才会在演技上对“医生”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体悟。
《急诊科医生》最值得称道的是它把国产医疗剧中薄弱的专业环节做扎实做细致了。见多了国产医疗剧里出现的类似9%的生理盐水静推、40ml的甲强龙、大失血时打针不绑压脉带,环甲膜穿刺不拔针芯这些气死专业医生的低级错误,在剧中出现的诸多细节足见剧组的严谨:新生婴儿再也不是头发浓密雪白干净,而是真的是刚出生状态;张嘉译跪着给病人做心肺复苏的手法很专业;手术时没有出现违背无菌原则的错误动作;手术环节大量穿线缝合的特写,手法专业老练不露怯。
当然,医疗剧除了在专业方面的严谨,也还是需要发挥“电视剧”的功能,在讲故事和塑造人物方面,该剧在这方面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没有画外音没有旁白,通过急诊科里发生的各种抢救案例,把几位主角之间的关系和人物性格勾勒完毕。医疗剧中的案例除了展示医生的技术和专业知识科普外,通常还有更多的表达需求。
在该剧中,病危产妇带出的是“女人是不是生育机器”的思考、工人受工伤需截肢案例中点到的是“医生该不该为了病人的未来考虑选择保守但昂贵的治疗”、晕倒的孤儿小偷则关注了“急诊救助基金”、精神病患刺杀女医生映射的则是颇受社会关注的“医闹”话题。 这些隐藏在病例背后的是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东西:对医务工作者这个职业的理解以及对这个职业背后的人文关怀。
而这部剧巧妙在于,这些话题点到即止,故事和镜头并未刻意去煽情和拔高,也没有直白的审判和批评,而是把思考交给观众,这种处理方式也就不会因为太煽情和狗血而招致观众的反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