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本期内容主要介绍夏鼐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历和贡献。由于夏先生的经历与贡献实在太多,本文难以承载,因此只是管中窥豹。
1.众望所归的领袖
新中国成立在即,一切百废待兴,考古事业也是。这个时候赋闲在家的夏鼐马上就成了香饽饽了。梁思永写信来让他来北京,重新主持史语所的工作,郑振铎让他担任文物局古物处处长,汤用彤等人又写信让他去北大当教授,吴定良又来信让他去浙江大学任教。看一看夏鼐,再看看如今四处投简历都求不到一份工作的我,唉,我就是来人间凑数的。
梁思永
郑振铎
面对这么多机会,夏鼐的选择是去浙江大学当老师,夏鼐很明白啊,当处长天天坐办公室批文件,我才不呢,我是考古学者,我要做研究下田野,反正就是不去。郑振铎也不死心,你不来我就连番书信轰炸,一会儿说我们会给你安排副处长和秘书来分担你的行政任务,一会儿说你不来我们这工作真没法干了,最后打出友情牌,说不光是我盼着你啊,向达、苏秉琦等等这些你的好朋友都在,有什么能比和好兄弟一起组排上分更快乐的呢,结果夏鼐还是不去。没办法了,郭沫若就祭出了大招,郭沫若当时是中科院院长嘛,他就给国务院,当时还叫政务院,提名郑振铎担任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梁思永和夏鼐为副所长,周总理签署了任命通知书,然后新闻报道给全国。
这下可好了,“全国各地,五行八作、士农工商、僧门两道、回汉两教、诸子百家,三百六十行,大街上的什么,做官的、为宦的,背弓的、挎箭的,推车的、担担的,卖煤卖碳的、卖米卖面的、锔锅卖蒜的,卖烧饼油条的、卖茶叶鸡蛋的”嚯,大家可都知道了,夏鼐要当考古所副所长啦!就他自己不知道,还搁浙江大学那上课呢,莫名其妙就当上副所长了。关键还一条龙服务,连去北京路费都寄过来了,郑振铎又来了一封信,说所有人都到了啊,就差你了,你不来我们就没法开会,就没法制定下半年 计划,当然就没法工作,这就是耽误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啊,你看着办吧。那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夏鼐只好前往北京担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当时,郑振铎虽然是考古研究所所长,但郑振铎不是干考古的,不熟悉业务,梁思永业务能力强,但身体不行,没法下田野。所以虽然夏鼐是第二副所长,但考古所里实际的核心就是夏鼐。1954年,梁思永因病去世,1958年郑振铎飞机失事,到了1962年夏鼐正式接任考古研究所所长,1982年卸任后,更是升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和考古研究所的名誉所长,直到1985年去世。可以说,从1950年到1985年这三十多年里,夏鼐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考古掌门人,绝对的C位核心。
2.能力出众的掌门
有人可能要说了,新中国那么多干考古的,凭啥你夏鼐当考古掌门人,你有几斤几两呢,你有啥本事呢。那夏鼐的能力我只能想到三个字:“还有谁”!这可能太抽象了,举个例子说明吧。
先说田野发掘能力,1950年在辉县琉璃阁的发掘中,发掘队在坑里发现了19辆古代木车,木车当然早就腐朽了,就剩下了木料留下来的空隙。这一问题也不是第一次遇见了,夏鼐在殷墟实习的时候也遇到这样的车马坑,那当时他还是初入考古之门的菜鸟,只能眼睁睁看着毫无办法,当然其他人也没办法。如今他已经是久经磨练的田野大师,夏鼐仔细观察之后,先用石膏液罐进空隙,来保留原来的木质痕迹,然后用手一点点的仔细剔剥,在数九寒天里一连工作二十多天,终于第一次将古代木车完整地揭露出来,显示出他顶尖的田野发掘技术。当时国际上最有名的考古专家柴尔德,也对夏鼐精湛的发掘技术,赞叹不已。就这技术,老一辈的考古学者中,可以说无人可出其右。
再说研究能力,从研究跨度上来说,夏鼐可以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大师裴文中讨论从猿到人的问题;再根据碳十四测年奠定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编年学体系的基础;他能从高度上指导夏文化的研究方向;又能细致的考究商代玉器的定名用途;新疆发现的古代丝织品刚讨论完,有注意到了湖北铜绿山的古铜矿;前脚还在研究西汉壁画墓中的星象图,后脚就在讨论辽代墓葬星图中反映的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这边在考证北魏的萨珊银盘,那边已经注意到了元代安西王府的阿拉伯数码幻方……
太多太多了。夏鼐那是真正的著作等身。这跨度,简直就是从前门楼子研究到胯骨轴子,不仅时间上跨越上下百万年,地域上中西贯通,方向上更是天文地理无所不包。陶器、玉器、丝织品、金银器样样精通,天文、地理、冶金、交通、贸易,面面俱到,就这能力,翻译翻译,什么TMD叫做考古掌门(战术后仰)!
3.百度百科的大脑
再说说夏鼐堪称百度百科的大脑。讲几个故事吧,在特殊时期中,一开始夏鼐也被批倒了,被安排天天考古所里扫地,抬脏土。有一天夏鼐正扫地呢,有个年轻人小心翼翼的过来说自己修复文物遇到瓶颈了,想问问夏先生有没有啥办法,1968年发掘的满城汉墓中窦绾殓葬时用的镶玉漆棺需要修复,这棺里面贴了192块玉版,外面镶了26块玉璧,方案设计好后,却多了八块圭形玉版不知道放哪,这就尴尬了。这人呢就往窗外看了看,正好看见夏鼐拿个扫帚搁那扫地呢,因为当时夏鼐是不允许看文物的,所以他就壮个胆子去问了一下,夏鼐想了想就指点说,你试试把这些玉版拼到棺盖和棺体的合缝处,最后一试果然没错。
还有一次,又是这个年轻人和他的一个小伙伴,拿着几个出土的铁质刀剑去除锈,路过院子的时候又看见夏鼐在扫地,立马就放慢了脚步,偷偷给他看了一下,夏鼐一下子眼睛就亮了,偷偷告诉那个年轻人:用车床车出的铁屑刮锈效果挺好的,用电解法也不错,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无疑都帮了这个年轻人大忙。那这个年轻人是谁呢?他就是文物修复专家白荣金。夏鼐呢,不多说了,考古界的扫地僧没毛病吧。
文物修复专家 白荣金
后来扫地扫着,夏鼐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在河南信阳的息县搬砖拔草看庄稼。因为老有人来偷红薯,夏鼐就和苏秉琦一起看着红薯地。当时在一块的老熟人还不少,钱钟书在当邮递员,因为经常帮邮局的同志辨认一些难认的地名,解决问题,所以每次去都有茶水款待,待遇很好。另外,张政烺在喂猪,尹达在打麻绳,吴世昌在管理工具,可以说小小的息县,卧虎藏龙,同时拥有这么多卧龙凤雏,各个都是人才。在这里夏鼐自然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学术能力了,但是没过多久,因为妻子患病,夏鼐就请假回北京了照顾夫人。
夏鼐与苏秉琦
尹达
等到假期正要结束的时候,考古所承担了一项任务,帮助阿尔巴尼亚修复著名的培拉特古抄本羊皮书,夏鼐就留了下来。当时修复人员看不懂这古抄本写的啥,夏鼐先辨认出上面是希腊字母。于是就请来了外国文学研究所的希腊文学专家罗念生,结果罗念生一看这古抄本人都傻了,说我研究的经过整理的标点本啊,这古抄本上都是既不断句又不断字的连写,太难看懂了,后来猛然看到扉页上图像一侧的希腊文,低声一拼“Loukas”,罗先生尚未醒悟过来,夏鼐脱口而出“那是《路加福音》”。然后直奔奔赴宗教所的留守处,从成捆堆积的书库中,很快找到希腊文《福音书》。借回考古所,与阿尔巴尼亚埋这两部腐朽的手写金字和银字羊皮书对照,一字不差,全部符合。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实在很难想象在考古领域究竟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不愧是夏·无所不能·鼐。
罗念生
福音书
4.高瞻远瞩的舵手
专业能力说完了,我们来看看夏鼐高瞻远瞩的领导能力。因为你是考古掌门啊,是考古研究所的所长啊,肯定不能光自己厉害,自己立棍单打,还得看看你有没有能力带领整个中国考古界走向更高的层次。
1955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的仇士华和夫人蔡莲珍一起被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从事原子能研究。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两个人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结果还没起飞,1957年,两人都成了“右派”下放劳动去了,正当夫妇俩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以为前途渺茫之时。夏鼐找到了钱三强,点名要将他俩调到考古所,筹备建立碳十四实验室。
仇士华、蔡莲珍夫妇
1949年,美国物理化学家利比发明碳十四测年方法。这一方法对于考古学的划时代意义,我想无需赘言。夏鼐最早注意到这一方法,1955年便将其介绍到国内,在当时无人、无钱、无设备的“三无”局面下,夏鼐白手起家,找来了仇士华、蔡莲珍夫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碳十四断代实验室,开创了中国考古学的新局面。从小就文理兼修的夏鼐,简直就是为考古学这一交叉学科而生的,以碳十四技术为起点,夏鼐引导着中国考古学走向了与自然科学技术有机结合道路。
每当中国考古学遇到研究的瓶颈时,又总是夏鼐站出来指明前景。解放前,考古工作少,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也就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等几个。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基建而发现的大量考古材料,如何命名,如何研究?在大跃进的背景下,“以论代史”,否定考古学基本原理的错误论调妨碍着考古学发展时,夏鼐仅用一天半的时间写成了经典名篇《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命名问题》,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考古学文化,划分考古学文化的标准,考古学文化定名条件、时机及如何定名等这些考古学基本问题。都这样了,夏鼐怕还有人看不懂,就又花了一天一夜写了《再论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手把手教大家怎么运用考古学文化理论,可以说当时的学者们都享受了一把保姆级服务。
除此之外,1977年,当学者们在“登封告城遗址发掘现场会”上就“夏文化”问题争论不休时,又是夏鼐站了出来,提出了研究“夏文化问题”的两个前提“假定”以及“夏文化”的定义,指明了研究方向;1983年,在学术界对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目的与方向、研究途径及手段与方法还在朦胧之中时,夏鼐登上国际舞台,基于新中国三十多年的考古工作,用一篇《中国文明的起源》向世界宣告,“中国文明是独立发生发展,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并以此正式开启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热潮,引领了时代的潮流。
两个“假定”:
1. 我们探讨的夏文化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不像有些疑古派认为可能没有夏王朝。
2. 夏文化有他一定的特点。
夏文化定义:应该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早于夏王朝的夏民族文化,只能叫“先夏文化”;夏王朝时期的其他民族文化,也可能是“先商文化”或“先周文化”等等,而不是夏文化。
凡此种种,太多太多。可以说无论从专业能力还是领导能力,夏鼐先生都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考古掌门人,夏鼐之于中国考古学上的重要性,无论怎样渲染都不为过。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茁壮成长,夏鼐先生也逐渐走向了人生的尽头,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途中,夏鼐又有那些经历呢?而我又为何选择讲述夏鼐先生的生平呢?下期节目将是“夏鼐系列”的最后一期,敬请期待。我们的视频文案也会同步更新,欢迎订阅。如果你觉得这期视频还不错,希望能点赞关注,这对我们非常重要,感谢感谢。这里是叽咕揪,B站名为“考古萌新小揪”,为您带来专业又有趣的考古知识,我们下期视频再见!
文案:袁博
编辑:江江、Fiona
审核:江江
ps:感谢“吉林白城 火光书画”工作室的题字
下期预告:【小揪说】夏鼐与定陵发掘
我们的视频文案也会同步更新,欢迎订阅。如果你觉得这期视频还不错,希望能点赞关注,这对我们非常重要,感谢感谢。这里是叽咕揪,B站名为“考古萌新小揪”,为您带来专业又有趣的考古知识,我们下期视频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