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手下五大猛将(兵家鼻祖-姜尚)(1)

姜尚 --姜子牙,俗称姜太公

姜尚,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姜太公、姜子牙。八十岁时,钓于渭水之滨,文王出猎遇之,非常高兴地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所以,又号太公望。因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南阳宛县西),故从其封姓,也称吕尚,一吕望。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也尊称他为“尚父”。

姜尚青年时期,家境穷困,曾在朝歌(今河南省安阳)屠牛卖肉,后又到孟津(今河南孟州市)司厨卖饭。他还在商朝做过官,因感商纣王昏残无道,辞官而去。游说诸候,无所遇,遂隐居下来。《孟子》曰:“太公避纣(乱),居于东海之滨。”

后来,姜尚听说周文王(西伯)在西歧崇贤尚老,就千里跋涉,迁徒陕西。这时的姜尚已是古稀之年,但他音识曲籍,见闻广博,胸怀治国之道,心藏用兵之术,兴世强国之心不衰。相传,姜尚到陕西后,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而钓的奇妙方式,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周文王听了姜尚侃侃而谈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尊号“太公望”,并立为掌管军事的“太师”。

公元前1066年(一说1027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由孟津渡河,大战于牧野(今新乡市郊),纣军纷纷倒戈,纣王见人势已去,逃回朝歌城中,登鹿台自焚。

姜尚辅佐武王灭商纣有功,封于齐,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为齐国始祖,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亦称“齐太公”。成王时,曾被授权自以讨伐有罪之小国,齐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周初大国。

太公卒后,归葬于故里,后人在太公泉上修建了太公庙、太公祠,以示怀念。世传其著兵法《六韬》六卷。

《淇县志》:

姜尚,一名望,字子牙,别号飞熊。西周官为太师。因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淄博),俗称姜太公,他本为西岳之裔,从其封地称吕,又称吕氏、吕望。祖居东海,商末居汲,纣时寄居朝歌城南,为生活所迫,以卖笊篱、面粉、牛肉、酒及贩猪羊为生,均不顺利。后在朝歌上街口开算命馆,接着到纣朝谋了个下大夫职。他见纣王荒无道,隐居渭水北岸钓鱼,被周文王访贤称“吾太公望子久矣”,从此号曰“太公望”,被尊为师尚父。姜子牙七十岁,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登鹿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

《十七史百将传》(宋?张预):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先祖尝封于吕,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于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熊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故号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或曰:吕尚隐海滨,周西伯拘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三人者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出西伯。西伯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当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文王崩,武王欲修文王业,师行师尚父。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遂行。武王已平商,而封师尚父于齐。

孙子曰:“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周宗太公阴权而兴王业是也。

周公姬旦

叔齐、伯夷

姜子牙简介

欢迎来到百战军事网专题频道,本专题将为你提供:姜子牙,姜太公,姜子牙是什么神,姜子牙的师傅是谁的相关信息。姜子牙,俗称姜太公,“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说的就是他,史料记载他活了139岁,纵观我国古今,是我国政治人物中寿命最高的人,姜子牙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司马迁评价:“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不愧是公认兵家的鼻祖,姜子牙强调爱民和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