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滤生态鱼缸制作教程(跟着博物君学手把手教你做鱼缸微环境)(1)

什么是海藻缸?

一个成熟的海藻缸,得先有藻类这样的生产者,才能支持鱼类这些消费者,以及其他分解者的生活。我们不断提供光线、水分、养料,能让这个小型的人造生态系统自己循环起来。

缸内造景要模拟的“岩礁海岸潮间带”,则是以岩石为主体构成的海岸,在潮汐的滋养下,生物非常丰富,除了藻类,还有各种鱼、虾、蟹、螺、海胆、海星等。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岸多属于这类。

制作海藻缸需要准备什么?

海藻缸所需的材料在水族市场、网上都能买到,甚至成套的设备也相当成熟。为了让大家看明白各种设备和材料的作用,我们一个一个说:

顶滤生态鱼缸制作教程(跟着博物君学手把手教你做鱼缸微环境)(2)

1.缸:用来装水。养淡水鱼常用的“超白玻璃裸缸”就行

2.灯具:光对于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尽量让灯具模拟自然光,选用全光谱的海水LED灯具,或者是专业的水草灯具。

3.海水:用纯净水或者是RO水(要求家里装有RO机),加知名品牌的专用海盐调配,用光学盐度计(盐度笔)测量盐度,数值控制在1.022~1.025。注意:不要用自来水,因为新鲜自来水中含有氯,对鱼虾有害,不可直接使用。

4.底砂:一般用贝壳砂或者海边的黄沙。可以自己到水质较好的沙地收集,经过简单清洗铺入缸内。

5.氧气和二氧化碳:藻类的光合作用、活水循环都能增加水中溶解的氧气,而各种动物日常活动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又可供藻类光合作用,形成循环。

6.温度:海水的温度比较恒定,一般建议维持在20~27℃之间

7.生产者:各种藻类。本缸选用的藻类有火焰藻、鹿角藻、红葡萄藻、羽毛藻(下图从左到右),都比较容易从水族市场买到,且颜色鲜艳,饲养难度低。

8.消费者:鱼、虾、蟹、螺、海胆、海参等。要根据缸的空间大小选择,并且避开吃藻厉害的种类

9.分解者:缸内消费者产生的粪便、尸体和食物残渣,会释放出有毒的氨,日积月累能把鱼虾毒死。自然界存在的硝化细菌,可以把氨转化为毒性相当低的硝酸盐,保持生态系统健康。

首先引入硝化细菌。可以购买市面上的水族用硝化菌(人工硝化菌),但最好能用新鲜的“活石”——岩礁上天然附着了大量硝化菌在内的有益菌群,是整个海缸系统的精髓。缸内需要分解的东西往往太多,活石上的硝化菌忙不过来,就需要“蛋白分离器”——它利用水面张力,让一些有机物在释放氨之前就被分离出来,从而保持水体清洁。由于它能制造一点水流,可以顺带增加水体的溶氧量。

顶滤生态鱼缸制作教程(跟着博物君学手把手教你做鱼缸微环境)(3)

1.设缸

摆放地点要稳固,不能倾斜。摆在办公室或客厅为宜,放在卧室需要考虑过滤器的噪音问题。

先倒入底沙,铺成前低后高的样子,前部1~2cm厚,后部3~5cm厚,这样以后观赏起来有层次感。之后放置过滤器、蛋白分离器,不必担心煞风景,以后藻类会挡住它们。

然后放入活石。接着倒入调好盐度的海水。不要直接“哗”地浇进去,会把底砂冲得到处都是,半天沉不下来。最好在沙面铺上塑料袋,缓缓倒入海水,再将塑料袋抽出来:

2.爆藻

顶滤生态鱼缸制作教程(跟着博物君学手把手教你做鱼缸微环境)(4)

为什么要爆藻?——我们刚才不是已经设置好了缸,为啥不直接种藻、下鱼呢?实际上,爆藻这个阶段非常关键,甚至能决定开缸的成败!

前面已经强调过,想养好藻和鱼,首先需要养好硝化系统。活石经海水刷洗,仅仅除去了表面肉眼可见的杂质(有机物),然而在内部孔洞里仍有残留,就需要爆发式生长的藻类快速消耗它,避免污染水质,同时硝化菌和其他有益菌群还能充分增长,一箭双雕。整个过程通常2~4周。爆藻期间,每天保持20小时以上开灯时间,3天至1周左右,缸壁、活石上开始生长褐藻,1~2周内,缸壁及活石上的褐藻慢慢退去,取而代之的是绿藻和绿丝藻,当活石上绿丝藻慢慢开始变白,说明活石孔隙中的有机物消耗得差不多了,爆藻过程接近尾声了。比较长的丝藻可以用手去除,较短或难以手动去除的,可以请食藻生物来啃食,比如食藻螺、寄居蟹、海胆、海参等。

新手在爆藻阶段可能遇到一个常见问题:爆发的不是绿藻,而是褐藻或者菌膜。主要原因还是水质不好、活石不够新鲜等等,放养一些食藻生物,再加上勤换水,一周至半个月后可以慢慢改善。

3.种藻

顶滤生态鱼缸制作教程(跟着博物君学手把手教你做鱼缸微环境)(5)

以鹿角藻为例,初期将藻种用棉线或鱼线捆绑在活石上面:

藻类刚入缸时,要经常观察,如果藻类因为不适应而死亡或者停止生长,要及时取出,以免烂在缸里。鹿角藻绑上一周左右,适应了缸内环境,会开始向四面八方生长,长出假根来固定,然后在假茎上长出新的藻叶。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鹿角藻将布满整块活石,老的藻叶逐渐发黄,需要定期修剪。

也不是所有藻类都这么长,比如火焰藻喜欢水流,就得绑在滤筒出水口处。红葡萄藻不会生“根”,需要用棉线或者鱼线一直固定,等生长茂盛后线就不明显了。

顶滤生态鱼缸制作教程(跟着博物君学手把手教你做鱼缸微环境)(6)

4.放入鱼虾蟹等小生物

待到高等藻类固定好后,我们就可以陆续下各种生物了。由于小缸空间有限,最好是选择体型较小的生物。

食藻生物可以选锈凹螺和宝贝螺,还有指甲盖大小的海胆。鱼类则是比较温顺的小型虾虎鱼、三鳍鳚、异齿鳚和海龙等。

我个人非常喜欢底栖鱼类,所以选的这些鱼类大多生活在缸的底层,如果你喜欢缸的中上层有鱼类游动,可以选小型的天竺鲷或者舌塘鳢,养得好还能见到它们群游。虾和蟹是玻璃虾类和花瓣蟹类,性情温顺,不骚扰其他生物。这样,一个温馨和谐的小缸生物群就形成了。缸内的小型鱼数量最好不要超过20条,否则硝化系统压力很大。并且最好不要养刺尾鱼,它们属于藻食鱼类,会啃食缸内的各种高等藻,威胁到缸内生态平衡。

顶滤生态鱼缸制作教程(跟着博物君学手把手教你做鱼缸微环境)(7)

海水缸完成!

之后维护也很简单,只需要每周抽掉20%的水,加入新调制的海水。夏天和冬天加水时注意新加的水要和水缸里的水温相近,以免冰火两重天让小动物们难受。

忙碌一天回到家,看到这个五颜六色的小世界, 观察着各种生物有趣的行为,人也会变得精神起来,可以缓解不少工作压力。

顶滤生态鱼缸制作教程(跟着博物君学手把手教你做鱼缸微环境)(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