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记者 刘广辉 实习生 张馨月

您或者您的家人是否经常有腹痛、反酸、口臭?

您或您的家人是否存在消化性溃疡或者慢性胃炎?

您最近是否有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您是否有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有胃癌?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夏兴洲提醒,如果您符合以上任何一条情况,就要警惕感染幽门螺杆菌

8月24日,一则“男子染幽门螺杆菌致全家老小阳性”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网友惊呼:这是怎么了?

数据显示,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约为50%,也就是说平均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感染。

8月25日,在夏兴洲的门诊,慕名前来看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一直未间断过。一个小时内,4位患者中就有3位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家人得了幽门螺杆菌怎么预防(一人染遍全家老小)(1)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如何避免得幽门螺杆菌?记者就幽门螺杆菌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咨询。

问题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胃内螺旋状的需氧细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明显家族聚集现象。

对每次前来的就诊的患者,夏兴洲最常问的问题就是配偶是否也患有幽门螺杆菌。 问题二:幽门螺杆菌如何传播?

要认识“男子染幽门螺杆菌致全家老小阳性”是如何发生的,就要了解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

32岁的刘女士在2年前体检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得知感染后,她立刻让与她同住的父母也去医院做了检查。

结果显示家人并没有被感染,从此吃饭的时候她就与家人分餐具饮食。幽门螺杆菌到底是怎么传播的?

幽门螺杆菌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

1.口口传播。可通过接吻,公用餐具水杯、食材等传染。前述的刘女士可能就是工作和同事聚餐时被感染上的,她告诉记者同事中很多被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

2.粪口传播。幽门螺杆菌患者的粪便中会携带有幽门螺杆菌,因此接触带菌的厕所物品等有可能会被感染。

3.胃口传播。患者呕吐物中会带有细菌,也很容易引起感染。

4.医疗器械传播。比如胃镜、医疗垃圾等未灭菌会传染给他人。

家人得了幽门螺杆菌怎么预防(一人染遍全家老小)(2)

问题三:感染幽门螺杆菌会有什么症状?

● 消化道症状反酸、烧心、胃痛、口臭、腹胀等症状。

● 紫癜(皮下出血的症状)、贫血。

● 慢性荨麻疹、酒糟鼻、偏头痛。

● 部分人群感染并无任何症状,很多人是通过体检后发现的。

问题四:危害有哪些?

38岁的李先生因右上腹不适再次来到消化科门诊内检查。

李先生感染幽门螺杆菌2年多,经过胃镜检测显示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并且C13呼气试验Hp检测报告显示,DOB检测值为44.8(DOB<4.0为阴性,DOB大于4.0为阳性)。

重要提醒:

● 10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伴有慢性胃炎,

● 95%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的胃溃疡由幽门螺杆菌引起,

● 63.4%的胃癌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

● 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

问题五: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呢?

夏兴洲介绍,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传统的四联药物治疗方案,即一种PPI(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作用,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2种抗生素+铋剂(杀菌作用及保护胃黏膜作用)。

第二种就是增加剂量的二联治疗方案。即一种PPI+阿莫西林,而用量要比四联的剂量大一倍。

“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来到门诊不管是哪种治疗方案,都可在使用14天后达到90%以上的根除率。但是二联方案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对特殊人群比如年龄较小或者年龄较大的患者首选第二种方案进行治疗。”夏兴洲说道。

家人得了幽门螺杆菌怎么预防(一人染遍全家老小)(3)

问题六: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很强,要预防再次感染,主要是预防日常亲密接触再次传染。

家人感染者一同治疗时避免相互传染再次感染的关键。

● 家庭预防:家庭如有感染者,注意分餐饮食,使用公筷。

● 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 食物要经过高温:不生吃不洁的瓜果蔬菜。

● 宝宝预防感染:不亲吻宝宝,不口对口给宝宝喂食或保证宝宝的亲密接触者无幽门螺杆菌感染。

● 饮食注意:饮食注意定时定量,忌辛辣,食易消化的食物。少食酸性食物,如猕猴桃、柠檬、百香果、白醋等。

家人得了幽门螺杆菌怎么预防(一人染遍全家老小)(4)

重要提醒:不推荐14岁以下的儿童做常规检测

下午五点多左右,门诊室内来了一位12岁的女孩子佳佳,此次前来门诊的佳佳主要是来进行幽门螺杆菌复诊。

1年前佳佳出现口臭的现象,到儿科医院检查后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当时医生给予四联药物根除治疗,现来找夏兴洲复查。

夏兴洲表示,并不是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都需要治疗,并不建议14岁以下的孩子进行常规的幽门螺杆菌的检查,除非有明确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的孩子。

原因如下:

1.儿童期间幽门螺杆菌引起严重的消化道疾病的概率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

2.在儿童期间,药物的选择是有限的,很多药是不能用的。

比如抗生素中的左氧氟沙星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四环素会影响孩子的牙齿发育、呋喃唑酮会引起过敏反应,孩子更不能用。

3.儿童是个易感人群,根除后孩子的复发率会明显的增加。

4.儿童到成年这中间有20%可以自愈的。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