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Gap year的概念开始普及,有许多年轻人开始选择这种方式来让自己放松或是充电。当然,有些人做出这种选择是随了时尚的大潮流,而有些人却是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在这个有无数种选择的时代,自然有人会告诉你,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方便的,什么是最快捷的,却很少有人会问,什么是你最想要的?

你问过自己吗?

什么是我最想要的呢?也许我想要的并不是安稳和高薪,也许我还想趁着年轻去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许学习金融能让我过得很好,可是我愿意一直和“晦涩”的物理过下去呢。

我想要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去年这个时候,我跑了学校六七个部门,挨个盖章,才拿到了自己的休学证明

我记得那天正是新生入校,我走在学校那条以梧桐著称的大道,看见阳光剧烈、遥远天空,兴奋地在推特上写了康德的那句:“Since I have already embarked on this path,then,nothing should prevent me to go down this road(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该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来纪念我的间隔年开始。

△故宫光影

刚开始父母是坚决的反对态度,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我没有独自在外求生的能力。我爸妈可以说对我一直是娇惯的态度,导致我这么大了几乎没有什么生存技能,煮饭做菜都不行,大学刚刚进校,是我第一次住校,我爸爸在学校里给我把床单蚊帐都洗了并且烘干铺好后才离开的。

我的学校离家100多公里,每次回家,都是爸妈开车来接我,因为我晕车,只有坐家里的车,他们才能全方位的照顾我的感受。

但是我不愿意,继续在爸妈的羽翼下这样活下去。

23岁无业游民的我(我在无业游民的实验里)(1)

△Gap year的思维导图

为了说服爸妈,我写了一份将近30页的《xx间隔年计划可行性分析》,从前期准备、心理状态、追求目标、金钱储备等等方面阐释了自己一年的规划,结合表格、思维导图等等综合说明,然后打印出了两份,发给我爸妈看。

之后我近乎深刻的感受到,只有自己对一件事情足够的严肃认真,才能让别人也开始认真的考虑你的想法。看见那份分析之后,我父母才意识到,我要有一个间隔年,并不是心血来潮。

同时,我还联系了自己高中的物理老师,麻烦他帮忙说服我爸妈。这样双管齐下,终于保证了我首先获得了足够的社会支持,这是我的间隔年过得还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服了爸妈后,学校那边无非就是程序相关的一些事情,所谓“万事开头难”,我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头

作为一根会思考的苇草,我相当信奉蒙田的一句话:“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它就会在想象的旷野里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我不愿把宝贵的时间全拿去进行所谓的思考,我更想提高充实自己,从广义的层面上,看见更大的世界,从而有更深的认识

23岁无业游民的我(我在无业游民的实验里)(2)

△某日的彩虹霞光

于是我的间隔年三大目标是德语、英语、编程,因为我一直坚信,语言,无论是自然语言还是编程语言,都可以让我看见我以前所看不见的东西。我继续了自己的德语学习,并列下考试目标;英语亦是如此。至于编程,我不仅通过廖雪峰老师的课程学习Python,也在edx上麻省理工的编程导论。同时,还通过斯坦福开发的那款名为Alice的游戏学习Java,得到了不少乐趣。

我把这三项技能的提升作为自己的主线,因为一个人,生活总要有一个重心才会有踏实的感觉。爸妈给我的几万块钱,我除了留下必要的生活费,全部拿去报了班,德语英语编程,来购买知识提升自己

同时,我没有落下自己的旅行计划。思维导图对于我只是一个参考作用,后来我并未完全依照于它。比如今年三四月,我暂停了自己的雅思备考,从成都一路旅游到康定,遇到了许多有意思的人

当时在磨西古镇的青旅,和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小哥哥聊了很久的天,他说起自己成功申请成为了世界杯志愿者,有免费的决赛门票。和小哥哥在脸书互关后,了解到他精通五门外语,德语、法语、葡萄牙语、英语加上他本身的俄语,这也是他能够成为志愿者的重要因素。

18年过年我没有回家,一个人留在北京。过年前后都在北京学德语,认识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在北大攻读法学博士的同学。记得当时刚见他的时候,还以为他三四十岁了,打电话时还给妈妈说班上有个特别励志的同学,年纪这么大了还来培训班学语言,希望妈妈能够向他学习。结果后面和他熟了之后,才发现他只有二十几,有一次他调侃的对我说:“劝人学法,千刀万剐”,让我笑了好久。

23岁无业游民的我(我在无业游民的实验里)(3)

△木格措-雪山圣湖

我看见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康定木格措风景区的雪山圣湖、温泉小雪;我曾经花了一个下午,站在故宫某一片宫墙下,看着光影的移动,度过平静幸福的几个小时;去西南一个名为望鱼的古镇,看见流水人家、捕鱼老者……

但也经历了很多挑战,比如某次为了买一张我喜欢的音乐剧演员在维也纳的票,导致那个月的预算不够。为了赚钱,我上网写过那种一篇2.5元的稿子,是某个母婴网站做SOE优化,需要大量的文章,开头结尾原创中间复制粘贴。一天花两个多小时写20篇,一个月加上提成有1800。我还为了向公众号投稿,写了一个爬虫分析那个公众号几百篇文章,然后做出图表明确写作方向。

最穷的时候是三月,在北京的后半期,每天都在为房租肉痛,甚至想说服爸爸给我投资一个日本的服务器,我自己搭建VPN来卖,结果第二天早上一搜新闻,全是什么卖VPN犯法被捕入狱的大学生,于是只能断了那条堪称暴利的财路。

好在我终于坚持了下去,也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我还是爱物理,只有物理能带给我震撼人心的绝美体验,能让我时刻热血沸腾。在edx、coursera看了那么多公开课,也刷了麻省理工在油管的自频道OCW,我最终决定,间隔年后申请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那是爱因斯坦的母校。

如今的我,正在为苏黎世联邦理工的大录取考试做着准备,也必将,按梦想的道路走下去,去那个位于波士顿,让我魂牵梦萦的学府。我不会放弃,因为那是我人生的意义。

23岁无业游民的我(我在无业游民的实验里)(4)

△一剑霜寒十四洲

曾经对于间隔年,我的定义是,假如没有为间隔年做出足够的努力,那么选择Gap year,实则是一种消费主义,时间的消费主义。正如胡适那句“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无目的的Gap也只是浪费时间。

看哈佛积极心理学公开课时,知道了“自我知觉理论”,大意是,我们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得出他人的结论的方式是一样的。比如,以金钱的消费主义为例,花钱来催眠自己,以为自己过的是所谓上等人的生活

我只是庆幸,我为了自己的间隔年付出了足够多,也得到了足够多,所以,我并不是把间隔年当作所谓高大上的生活方式,以为自己度过了无论怎样的一个间隔年,都能从loser变成所谓精英。

只有付出,才是真实。很庆幸我背上行囊出发后,寻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角色定义,明白原来,我还能这样的活,做出这样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