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场又现“炸场”神题,全场51人作答,仅有6人答对,而少年团的场地则一片黑暗,出现了少有的“团灭”。

飞的鸟有什么(飞鸟还是羽扇)(1)

△画面左上角为少年团场地

那么,这个题目是什么呢?难在哪里?

在“大浪淘沙”环节,郦波读题:

杜甫诗称赞诸葛亮“万古云霄一羽毛”,其中“羽毛”指的是什么?

——A、飞鸟,B、羽扇。

答案是A。

郦波解释说,这是对诸葛亮的赞美,不仅指飞鸟,“而且很多学者认为,应该是指那种在云霄中的鸾凤,不同凡响。”

至于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他认为应该是受到了电视剧的误导。

飞的鸟有什么(飞鸟还是羽扇)(2)

是的,不仅在电视剧中,在小说和戏曲中,诸葛亮无一例外是羽扇纶巾的形象,这对理解诗意会造成障碍。

再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悦华中学时初读,百思不得其解——那位“羽扇纶巾,谈笑间”使“樯橹灰飞烟灭”的怎么可能是周瑜呢?

这就是受到了《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

飞的鸟有什么(飞鸟还是羽扇)(3)

△诸葛亮形象

那么怎样避免对诗歌的误读呢?

——只能是从诗歌文本本身出发,理解、赏析。

这个“一羽毛”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组诗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整首诗表达的是对诸葛亮才华的赞美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网上有译文,摘下:

飞的鸟有什么(飞鸟还是羽扇)(4)

这里的“羽毛”是一种借代手法,代指飞鸟,正如“樯橹灰飞烟灭”的“樯橹”代指船,“兰舟催发”的“兰舟”代指船夫,“绿肥红瘦”的“绿”指叶、“红”指花一样。

在汉代祢衡的《鹦鹉赋》中有“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 ,这个“羽毛”即飞禽之意。

唐代孟球的《和周墀》:“谁料羽毛方出谷,许教齐和九皋鸣。” 这里的“羽毛”即指鸣于“九皋”的鸾凤之属了。

飞的鸟有什么(飞鸟还是羽扇)(5)

△神话传说中的凤凰

新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在出题难度上比上几季是增加了。

这种难度增加一是因为关注了诗歌在流传过程中的常见讹变。

比如“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人们往往将“身”误为“功”,出成题目能引导人们关注诗歌的“正版”。

难度增加二是因为将诗歌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其他品类相结合,突出了选手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

如有一期考到了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当时百人团只有4人答对。

这个“一羽毛”则告诉人们:仅仅背诵熟记多少首诗歌是远远不够的。在记忆之外,学会理解、赏析诗歌更加重要。

经常听网友议论,光背诗不写诗算哪门子“诗词大会”!这样讲当然不错,但如果连理解、赏析都做不到,诗还能写得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