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焉”还有四点需要说明:,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语文知识分享之词语归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语文知识分享之词语归类(语文知识29词类兼词)

语文知识分享之词语归类

四、关于“焉”还有四点需要说明:

第一,有时把“焉”当兼词处理时颇费精力,因为有时候可以把“焉”当代词处理,一样能通畅解释。比如“齐侯辞焉,子华由是得罪于郑”(僖公七年)中的“齐侯辞焉”,直接处理成“齐侯拒绝了子华的请求”,比“对他的请求齐侯拒绝了”“齐侯把他的请求拒绝了”要顺畅得多。弄明白“焉”的兼词用法,在不损害原意的情况下,有时可以按“焉”字的用法二将它直接处理成代词。也就是说,“焉”有时比较难区分是兼词还是代词,在不损害原意的情况下可以当作代词处理。强调“焉”的兼词用法,“教条”的目的意在把握规律;在具体运用中可以稍微灵活处理,但前提是不能对原意做丝毫改变。

第二,“焉”的兼词用法的“于是”容易选错,误把已经存在的“于是”与“焉”中的“于是”混淆起来。如“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桓公二年)中的“策勋焉”,解释成“在这个时候用册子记载功劳”。策,同“册”,名词作动词,用册子记载。焉,兼词,于是,即“在这时”。很容易把“用册子”与兼词的“于是”混淆。又如“震夷伯之庙,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隐慝焉”(僖公十五年)中“于是展氏有隐慝焉”,通释成“从中可以看出展氏在背地里有不为人知的邪恶”。这句话前面已经有了一个“于是”后面的“焉”又是一个“于是”。前一个“于是”是“从中”,后一个“焉”字的“于是”是“在什么地方”,思维一定要清晰。如“匪交匪敖,福将焉往”(襄公二十七年),中的“福禄焉往”是“福禄往哪儿跑”的意思。这里的“焉”是兼词“于是”,即“往哪”“向哪”。原句中的“往”才是“跑”的意思。像“迟速衰序,于是焉在”(昭公三十二年)中的“于是焉在”,首先有了一个“于是”,“焉”又是一个“于是”,“焉”后的“在”又是一个表存在的动词,真的需要掰扯清楚:“于是”是“从现在开始”,“焉”是“把它”,“在”是“确定下来”。这里的“于是焉在”通释后的意思就是“从现在开始就把它确定下来”。

第三,当代词“怎么”解释的“焉”,很多时候是可以转换成“为什么”“凭什么”“靠什么”“以什么(理由)”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介宾短语,就是“于是”,当然也就是兼词了,以上已经有例子了,再如“虽无益也,将焉辟之”(僖公九年)中的“将焉辟之”,可以解释成“还怎么逃避它呢”,也可以解释成“还往哪里逃呢”“还为什么要逃呢”。又如“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僖公十二年)中的“焉能害我”可以解释成“楚国怎么能危害到我们”,也可以解释成“楚国靠什么能危害到我”。它进一步表明兼词是常态,而兼词与代词用法又交融在一起,不知哪个用法先存在的哪个用法后出现的。

第四,不是兼词的词有时也会有兼词的功能,比如“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土于何有”(僖公九年)中“土于何有”的“于”,要解释成“对于我……呢”,这一句话把“土于何有”通释成今天的语言就是“土地对于我算什么呢”。请读者注意,这个“于”字似乎就起到了兼词的作用,这个语言现象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