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平江乡友网,每日为您推送平江最新最有趣的内容

有关平江的赞美(平江方言中的代词)(1)

■ 苏信源

在日常师生交谈中,甚至在课堂上往往会碰到一两个“比老师还老师”的调皮生突发异想来“寻难问道”。真让老师们颇费口舌。

比如在上语文课给孩子们讲人称代词时,老师会解释说:“我,是自指,属第一人称;你,是指受话人,属第二人称;他,是不包括受话人的另指,属第三人称”。这时候,说不定会突然有学生发问:“不是还有个‘kě’吗?”老师真会一时语塞。沉思后又要大费言词为之解答。这样的问题还有像解释方位代词“这、那、哪”时,又有人报出一个“嗯”来,让老师讲解。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就想到要写成一篇小文,来具体解释一下。这是一个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问题。

平江人在书写时使用的代词与普通话的传统汉语一致,但在口语交谈中却有较大差异,且很有特色。现浅析几例,以求证于大家。

一、人称代词

传统汉语人称代语用“我、你、他、她、它”表示单数;用“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表示复数。另有“自己、人家”表示泛指。而在平江方言中除“我、你、他”表示单数第一、二、三人称之外,另有一个相当于文言文中“kě”的静指第三人称代词。西乡人则读作qǐ企(这可能是文言文的“其”的变调。就像学者将古文中的“咸”字考证为平江方言的“佮ka阳去”,为“都”的意思,是中古音的保留),是指在对话现场的第三人或交谈中内容直接涉及而不在场的人,加上姓名也多用之。其字义比普通话的“他”要局限得多。如果平江方言对话当用“吚、企”的时候,而改用“他”则感言不达意。别人听起来不是误解,也会感到别扭。例句有如:我岔你,还有kě,是同班同学,岔他只同校。

平江方言中没有复数词“们”,相应的复数表达方式比普通话复杂一些。试列如下。

“我伙”(读货),是包括受话人在内的复数第一人称。如:“我伙咸去佯(我们都去散步)”。但“伙”不能与第二、三人称组成“你伙、他伙”。

“我俚”(读力)是不包括受话人在内的另一种复数第一人称。如:我俚气看电影,你俚气打牌。“俚”则可与第二、三人称组成复数的“你俚、kě俚、他俚”。

但“伙、俚”均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们“等同。因为现代汉语中没有“谁们”的说法,而平江话虽不能说“谁伙”,却可以说“谁家的牛闯进了菜园?(如果加上“我伙俚”则要等同于“我们”了。)

平江口语中没有“咱”的说法,对第三人称的“她、它”和“他”没有区别。普通话用于泛指的“自己、人家”在平江话中没有多大区别。但往往将“自己”说成自家。“人家”说成“盈(yáun)个”。

二、指示代词

普通话的指示代词有“这、那、这样、那样;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么样、那么样;各、每”诸说。平江口语没有这么多形式,却多出了一个方位词。试述于后。

平江话用“伊(yi阴上)”表示近指,相当于“这”;用“咯(gǒ阴上)”表示远指,相当于“那”;另有一个“嗯(n阴平)”表示更远指。如:我落伊,你落咯,他落嗯。在平江人口语中同样是应该用“嗯”的时候而用“咯或那”就言不达意了,听起来也感觉混淆不清。

表示地段,则在“伊、咯、嗯”后面加“的”(或加赖、乃、块的)表示近处、远处、更远处。如:伊乃有禾,咯乃有菜,嗯乃有树。

表示时间用“伊缓的,咯缓的”代表“这时候、那时候”。但不说“嗯缓的”。要表示过去更长一点的时间则说“先刻啧”或“头缓啧”。平江口语又往往将普通话的“刚才”说成“正(zhàng)艾”,“过一会儿”说成“等艾”。

平江话表示程度则用“才子”表示“这样”,用“咯子”表示“那样”,“嗯子”表示“另外一个模样”。

三、疑问代词

平江方言中的疑问代词和普通话其本相同,虽有词面上的不同,却都与普通话用词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不像前面提到的“kě”和“嗯”那样有歧义。如用“么(读魔)俚”表示“什么”,“哟子”表示“怎么”。

比较有特色的是平江方言往往在“谁”后面加“人”。如:谁人拿嗒我咯书?在“谁”后面加“俚”,则表示“谁家的”。如:问细伢则你是谁他俚?

平江口语中没有“哪”的说法,而用“辇”表示疑问代词。如:落辇乃。辇块啧。辇个,辇缓啧。

(作者系汉昌学区平原学校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