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秦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同时这个朝代开启了大一统的先河,它创立了一套前所未有的政治制度,一改西周分权的模式走上了集权的道路,在此之后,所有的王朝都延续这套政治制度,将封建王朝的发展逐步推向顶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秦始皇是什么时候开始统一六国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秦始皇是什么时候开始统一六国的(建立了首个大一统王朝)

秦始皇是什么时候开始统一六国的

我们都知道秦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同时这个朝代开启了大一统的先河,它创立了一套前所未有的政治制度,一改西周分权的模式走上了集权的道路,在此之后,所有的王朝都延续这套政治制度,将封建王朝的发展逐步推向顶峰。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秦朝可以看作是华夏文明的另一种正统起源,正是因为有它的存在,华夏文明才会成为一个整体的文明,才不会四分五裂。

要知道,如果没有秦的统一,那么,当时的战国七雄可能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最终走向不同的意识形态,就如同现在的西欧一样,大家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共同体,只是一种联合,但是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文字、有不同的语言、也有不同的货币,实质上来讲并不是一个整体。

如果没有秦朝的统一,那么,华夏文明的走向将是无法估计的,因此,虽然秦朝只是一个二世而亡的朝代,虽然它的执政方针在后世总是被诟病,但无论如何,这个朝代给予中国古代历史的贡献都是极大的,也是千代、万代都无法磨灭的。

只不过,秦的统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在人们的认知中大概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很多人以为,秦王扫六合,将领土整合在了一起,也将人口整合在了一起,所以说,秦朝成立之后,秦始皇称皇帝之后,秦朝其实就已经完成了统一,又或者说消灭六国,将所有的诸侯国整合成一个王朝是秦国的统一大业,但事实上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

秦朝的统一真的指的是领土上的统一吗?其实不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秦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在秦始皇称皇帝之后才开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样的观点有没有道理呢?本篇文章,我们就来重点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为什么说秦朝之前消灭山东六国的行为不算是统一?

首先,在地域上的统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对立面是分裂,也就是说有分裂才能够有统一,没有分裂就无法谈及统一。那么,我们来看秦朝之前的华夏是分裂的吗?从形式上来看好像是的,但实际上却不然。

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虽然各路诸侯之间的争斗不断,虽然周天子对各路诸侯的控制权已经衰弱到了极致,但是周王朝并没有灭亡,它依旧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而且更加主要的是,西周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它不能称呼为帝国,只能够叫做天下。

什么是天下呢?天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一种联盟,联合各国组合起来的政治势力群体,所以说,在西周统治时期,各大诸侯国有独立的治权,可以自主治理自身的封地,领导封地上的人民。

到了春秋时期,国家不再单纯的有治权,也有了主权,只不过,春秋时期是主权发展的阶段,诸侯国大多数只有半独立主权,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战国时代,到了战国时代的时候,各大诸侯国已经有完全的独立主权了。

这就说明,各大诸侯国从最开始就是独立的,它们原本就不是总体,自然到后来的诸侯争霸也不算是分裂。

因为,统一和分裂作为一对相互概念,必定是有此才有彼,有彼才有此,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比如说,在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各自自成一派,成立了三大诸侯国,这就叫做分裂,因为晋原本是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国家,后来,它不复存在分成了三个部分,这是分裂。

而如果它们能够重新变成晋国,或者说,有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又将韩赵魏三家整合了起来,这就叫做统一。

又比如后来的晋朝也是如此,因为在晋朝之前的东汉,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王朝,是一个整体的帝国,但是这个帝国后来变成了魏蜀吴三国,这是一种分裂的现象,而魏蜀吴三国最终又被西晋整合在了一起,这就叫做统一。

所以说,分裂是针对整体而言,而统一也是针对分裂出的单个个体而言的,可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大诸侯国本身就拥有完全独立的主权,它们原本就是独立的,既然是原本独立,那么也就不存在分裂,它们并不由一个群体分裂而来,它们是原本就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于历史上的。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诸如现在的美国,最早构成美国的是13个邦,这13个邦原本都是独立的,它们有各自完整的宪法和法律,也有自身对于主权和独立政府的明确界定,并且它们之间又完全平等,最终,这些邦联合成了一个国家,这就不能叫做统一。

我们从来都没听说过华盛顿统一了美国这样的说法。

实际上,我们也不能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准确来讲,秦国应该叫兼并天下,实际上,我们在所有的历史记载中,都没有找到关于秦统一天下这样的说法,所有古人在记录的时候用的都是“并”或者“兼”,或者说“并兼”这样的词,从来没有人说过统一。

当然,人们误解的原因也很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越往后发展,时间线也就拉得越长,人们对曾经西周的政治制度认知也就越来越低,所以,久而久之,西周也被看作成为一个整体,毕竟有周天子这个天下共主存在嘛。

但人们却往往会忽略在西周之下的诸多诸侯国,它们原本就是单个个体,并且是独立自主的单个个体。

这也是秦朝的功勋需要被铭记的最根本原因,如果战国七雄真的是原属一个整体,它们原本就是统一的,只不过后来分裂了,它们产生出不同文化的可能性还会降低,毕竟大家同出一源,本身就有着同样的文化熏陶,哪怕是领土不再整合,那么最终的发展也可能大同小异。

但问题是,战国七雄本身就是独立的个体,它们原本就不是统一种发展形式,也不属于统一种文明,更不会传承统一种文化,所以,如果不是秦国的兼并,它们是极其容易向不同的文明形式进行发展的,到那个时候,华夏文明就不可能再被整合在一起了,如此一来,现在的中国也不一定不会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其次,我们所指的秦一统天下,或者说秦的大一统,实际上指的是秦对于文化方面的统一。而且这个统一指的并不是整合,而是变更。

事实上,很多人理解的秦朝统一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我们上面也说到过,将秦朝横扫六国的行为看作是统一的观点也不难理解,因为秦国确实将山东六国整合在了一起。

但这里所说的统一,实际上是应该针对分裂而言,而帝国建立之后的统一则不一样,帝国建立之后的统一并不是一种整合行为,就拿文字来讲,秦始皇统一文字不是将所有的文字都集合在一起,而是要求天下人只应用一种文字,这是一种变更,不像土地一样是一种整合。

所以,我们所说的秦朝统一天下,指的应该是秦朝在兼并天下之后进行的各种行为以及思想的变更。

第一是对于货币的统一,春秋战国时代的货币是五花八门的,大体上,周王朝和赵国、魏国、韩国等国家使用布币,而燕国和齐国使用刀币,楚国则通行贝币和金币,秦国用圜钱,可见各大诸侯国使用的货币类型丰富多彩。

不仅如此,就算是使用的种类一样,比如说,刀币和布币,使用它们的国家有很多,可是各国各自铸造的时候,形制和重量也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折算起来非常麻烦,不利于各个国家之间互通往来。

在秦国兼并天下之后,所有的诸侯国就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这个帝国不可能用五花八门的钱币,国库里也不可能所有类型的钱币都储存一些,因此,钱币的统一势在必行,这方便人们平时的互通往来,同时也能够方便经济的发展。

第二是对文字的统一,对文字的统一是所有统一政策当中意义最为深远的,实际上,文字是文化以及文明发展的基础,如果文字不同,那么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就会出现障碍,文化就难以交融,根本不利于形成一个稳定而又能够和谐发展的文明,所以,如果想要创建悠久并且繁盛的文化,那么对于文字的统一是必须的。

秦朝统一文字的办法最为主要的是废除异体字,推行简化字,对此,他们先对自身的文字下手,秦国最开始推行的文字叫做大篆,但大篆笔画非常复杂,识别起来并不容易,因此,在最开始的秦国国内,会识字的人是很少的。

后来,秦始皇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最终形成了小篆,也叫秦篆,将这种简化字在天下进行推广,废除了原属山东六国的各种文字,后来,又将小篆再次进行简化,形成了隶书,至此,文字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沟通交流工具,连最底层的人民都可以认识并且书写。

这就是一件非常功德无量的事了,统一并且普及了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相当于普及了文化,相当于延续了文明。

事实上,我们民族的文明能够有上下5000年,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间断的文明,在此其中,文字的作用功不可没,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周篆到秦篆,又从篆书到隶书,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发展。

同时,文字的发展体现出的也是王朝的更替,是文化的更替和形式,比如说,从商文化到周文化,从周文化延续到秦文化,从秦文化延续为汉文化,文字在此其中承上启下,而真正激发文字这种作用的就是秦始皇书同文的规定。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书同文的结果就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诞生,这个民族到现在依旧蓬勃发展,它就是汉族,是华夏民族的升级版。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所使用的文字、语言等等,如果追本溯源到最开始时,则统统要感谢秦始皇。就像易中天老师所说的那样,如果不是秦帝国的二世而亡,如果不是在其之后的两汉又统治了长达四百多年之久,那么,现在的汉语、汉字、汉人,恐怕就要被叫做是秦语、秦字、秦人了。

此外,还有对车轨、度量衡的统一,这些通通都是一种变更行为,向天下推崇最为方便的度量形式,最为合理的车轨尺码标准,最终,创造了一个统一而又兴盛的文明。

所谓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这种统一政策为华夏文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华夏文明不再是单纯的地域性的统一。实际上如果没有统一的文明的支持,哪怕是土地兼并到了一起,存在也不会是长久的,像是曾经在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它们后来不还是分裂甚至消失了吗?这实际上就是因为文化上的不统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之所以说秦的统一是在它建立了帝国之后才开始的,这有着切实的原因。

事实上,秦国在领土上所做的贡献更适合用兼并这个词来形容,另外,战国七雄原本就不是一个整体,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立自主的自治权,所以说,秦国统一了中国并不合适,它们做的只是土地上的兼并。

邦国事实上是不需要统一的,因为邦国的特点是三级所有、层层分权,大家都是天下共主的下属之一,没有谁比谁更高贵,既然如此,邦国内部又有谁有资格统一其它的国家呢?自然是没有。

如果真的要说整合,那么,也应该周天子来,因为在西周的政治体系之下,只有他的身份是比所有的诸侯王更高一层的,可问题在于,西周本身就是一个联邦,它拥有着名义上对于诸侯国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如果它要消灭诸侯国形成一种更为整合的体系,那么,也只能说是王朝政策的改变,更与统一不搭边。

而在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之后,它们做的是对于国家内部各个层面的变更,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钱币的不同本身就是一种分裂,同样的文字的不同、车轨标准的不同、度量衡的不同,这些也通通都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分裂,所以,对于这些方面的变更才能算作是秦朝真正的统一。

当然,秦朝的“统一”也是一种革命,既然是革命就会付出相应的代价,所以,秦朝二世而亡。但哪怕如此,秦朝在统一的道路上也是一往无前的,它虽然只做了帝国制度的预备和间习,但是却给了后来人非常充足的经验,也给它们打下了文化发展的根基。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汉朝其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成功的朝代,如果没有秦朝对于制度的确立,没有它对于文字车轨度量衡的统一,那么汉王朝的行径必然是极其困难的。

我们不能忘记和忽视秦的存在,不能忘记它对于领土和人口的兼并,更不能忘记它对于文化的统一,对于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