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成语故事见于《世说新语•言语》,时间是在魏文帝黄初年间,主人公分别为钟毓、钟会和曹丕。原文如下:

三国演义的故事四字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战战惶惶(1)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三国演义的故事四字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战战惶惶(2)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钟毓、钟会兄弟少年时期名气就非常响亮,十三岁那年,魏文帝曹丕听说这哥俩的名气,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下令召见。钟毓面上有汗,曹丕问:“你脸上为什么出了这么多汗?”钟毓回答:“因为非常害怕,所以汗流不止。”曹丕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呢?”钟会回答:“心中恐惧,所以不敢出汗。”

三国演义的故事四字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战战惶惶(3)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有两个,一个是哥哥钟毓口中的“战战惶惶”,另一个是弟弟钟会口中的“战战栗栗”。第一个成语是由钟毓首创,意为戒慎畏惧。第二个成语则是出自《韩非子•初见秦》中的“战战栗栗,日慎一日”,意为因戒惧而小心谨慎。

三国演义的故事四字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战战惶惶(4)

钟毓与钟会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人性格迥异,这一点从这则成语故事中可以看出来。钟毓的回答规规矩矩,非常老实。一个毛孩子被皇帝召见,不紧张、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因此,钟毓便老老实实回答“战战惶惶”。而弟弟钟会的回答则要乖巧得多。虽然他脸上没有流汗,但心里也同样紧张。不过,在曹丕的追问下,钟会还能引用《韩非子》的一句成语进行解释,足见其聪慧机敏的性格特征。后来钟会的仕途远胜哥哥钟毓,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也可看出端倪。可以这么说,这个成语故事道出了钟毓与钟会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的故事四字成语,三国成语故事战战惶惶(5)

不过,这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是真是假呢?这里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个故事是假的。为什么呢?因为曹丕的卒年是公元226年,而钟会的出生年份是在公元225年。如果曹丕真的召见过这哥俩,并出现了这么一段故事,当时的钟会仅仅一岁多,既不可能在这个年纪就有“令誉”,更不可能还会引用《韩非子》里的成语。

参考书籍:《世说新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