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付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主要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这里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地貌,戈壁一望无垠,盐湖众多,偶见野生动物穿梭其中,最重要的是富含动植物化石。

柴达木雅丹地貌形成过程(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地貌)(1)

柴达木盆地的水上雅丹地貌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水上雅丹地貌

雅丹一词源于维吾尔语“Yardang”,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用于描述已经干涸的古湖泊。这些古湖泊的底部有平坦的沉积岩层,在长期定向风吹拂和间歇性流水的冲刷下,便形成了一座座上百米长、两三米高的“土墩墩”。

柴达木雅丹地貌形成过程(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地貌)(2)

美丽的水上雅丹地貌

而水上雅丹地貌是先形成了雅丹地貌,然后才“注”入的水。即在“土墩墩”形成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这里突然爆发了大洪水,导致河流流量增加。而雅丹地貌原本就属于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当它被洪水淹没后就形成了水上雅丹地貌。

柴达木雅丹地貌形成过程(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地貌)(3)

雅丹地貌看上去好像是平地上长出了山丘,实际上这些山丘才是历经风化和流水侵蚀的“幸存者”

在“化石窝”中探访

古代哺乳动物

用各种化石挖掘工具,在黄沙与山石间,挖掘出古生物化石,穿梭时空,认识曾经生活在柴达木盆地的古生物。

柴达木雅丹地貌形成过程(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地貌)(4)

发现化石堆后,挖掘、收集这些化石(摄影/马长寿 李世杰)

在这次野外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化石窝”,有大批史前哺乳动物的遗骸,包括羊头、羊角及各类肢骨、椎体、关节骨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幸见到了一具有几乎完整齿列的渭河三趾马头骨化石。

出乎意料的是,这里的鱼化石也是数不胜数,有的鱼鳍更是异常肥大,怀疑是否为鸭湖地区发现的伍氏献文鱼。

在大自然中欣赏

有趣的野生动物

探索过程也是一次美妙的旅行,漫步于柴达木盆地,便可欣赏很多或健美、或可爱的野生动物。

克鲁克湖边生长着金黄色的植物,与湖面连成一片,美不胜收。在这里可以看到美丽的黑颈鹤。

柴达木雅丹地貌形成过程(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地貌)(5)

克鲁克湖边的黑颈鹤(摄影/马长寿)

黑颈鹤是鸟类中的“大个子”,一般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身上的羽毛为灰白色,头部、前颈的羽毛为黑色,因此得名黑颈鹤。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

柴达木雅丹地貌形成过程(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地貌)(6)

散步的骆驼(摄影/马长寿)

我们行走在荒漠中,偶尔还能遇见散步的骆驼和闲适的鹅喉羚。

鹅喉羚是生活在荒漠、半荒漠区域的动物。它们被叫作鹅喉羚是因为雄羚在发情期喉部肥大,状如鹅喉。

柴达木雅丹地貌形成过程(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地貌)(7)

鹅喉羚胆子小,却善奔跑

生命是美妙的,也是残酷的。除了看到活蹦乱跳的动物,还能看到去世动物的尸骨。它们即将变成白骨,最后,也许也会变成化石,让后人看到如今的历史。

在这里,我们路过沙丘、荒漠、盐湖,欣赏了自然的壮美,感受了生命的神奇,看到了历史,聆听了风声。

知识拓展 三趾马的“身份证”

姓名:三趾马

地位:马的近亲

身长:1.5米左右

食性:食草

1832年,法国人克里斯托尔在法国沃克吕兹省发现了三趾马化石;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中国的青藏高原也发现了三趾马化石。

柴达木雅丹地貌形成过程(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地貌)(8)

三趾马复原图(供图/付娇)

马是一种典型的奇蹄目动物,现代马只有一趾,就是粗壮厚实的马蹄子,这一结构与它能飞速奔跑息息相关。而三趾马脚上却长着3个脚趾,它们身材纤细,身长只有1.5米左右,不如现代马高大。三趾马的奔跑速度也远不及现代马。


(责任编辑 / 高琳 美术编辑 / 周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