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大家讲,人的三魂七魄,有的成语“神魂颠倒,魂飞魄散,精神抖擞,魄力十足,我们经常用这些成语,但是这些成语里边所涉猎的,“魂神意魄志,”都代表着什么呢?

“迷时师度,觉时自度!”

今天打坐的时候,突然间明白了什么叫“渡过难关”。中国古人的智慧,开悟者的智慧,原来是帮助别人!超度别人就是超度自己。

有形的、无形的众生,在离开躯体的那一刻,也就进入到下一个时空隧道的时,自己是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灵体,随着各人的因缘,流落到各个阶层,而得不到解脱。

人生在世会有很多关口,有很多难以逾越的难关。这些难关根本在于自己不肯去帮助别人,没有去渡人,最终也度不了自己,要想成就先须度人,才能达到度己的目的。

三魂七魄为什么流传至今(你知道是哪几个吗)(1)

凡是见到我的人,皆得好处

罗汉的境界自度,菩萨的境界是度他。自己了脱生死,能够渡得了自己,当生有所成就,能达到罗汉的境界。

以利益众生之心,即度己,又度人,行菩萨道。当愿众生皆得解脱。成就菩提大道!

今天开悟了

南老讲,人生大悟三五次,小悟几十次。时时刻刻都在,参禅悟道的状态里。人不利己天诛地灭,很多人会误解,这句成语,认为人应该自私自利,要处处为自己着想。

其实这句话的本意,确实是这样,人要为自己着想,但是我们知道自己是谁吗?

我们人体内有三魂七魄

魂: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魄: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三魂,是阴神,阳神和元神。

道家谓人有三魂

1,元神又曰胎光,太清阳和之气,属于天。

胎光主生命,久居人身则可使人神清气爽,益寿延年;源于母体

2,阳神又曰爽灵,阴气之变,属于五行。

爽灵主财禄,能使明气制阳,使人机谋万物,劳役百神,生祸若害;决定智慧、能力,源于父。

3,阴神又曰幽精,阴气之杂,属于地。

幽精主灾衰,使人好色嗜欲,溺于秽乱之思,耗损精华,神气缺少,肾气不足,脾胃五脉不通,旦夕形若尸卧。控制人体性腺,性取向。

三魂七魄为什么流传至今(你知道是哪几个吗)(2)

七魄: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

袁枚《子不语-随园琐记》中曾自述:

有一天病重高烧,感觉到有六七人纵横杂卧一床,他不想呻吟,但他们呻吟;他想静卧,但他们却摇醒他。

后来高烧退去,床上人也渐少,等到烧退尽,那些人皆不见了。原来,与他同卧之人,皆是他的三魂六魄。

第一魄,名尸狗,为守护神。

人休息或者睡觉的时候,就是我们半睡半醒的时候,能够有防卫意识的这一个魄,我们称作尸狗,顾名思义就是守护我们肉体的负责放哨的警卫员。

第二魄,名伏矢,为命魄。

他是七魄的总管,掌管着其他几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第三魄,名雀阴

是主宰人的生育生殖能力,也称作肾精,关于人的生殖方面的活动,都是由雀阴来主管。有的女性出现痛经,宫寒不孕,男性出现遗精,这种现象都是跟雀阴也就是人的肾精不足有关。

第四魄,名吞贼

中医讲得卫气,也就是防卫之气。人的抵抗力好或者是坏,人的免疫功能是否健全都适合吞贼有关。有的人做坏事多了,那就容易出现免疫功能缺陷症,这种就是吞贼不见了,离开身体了,比如艾滋病一类。

第五魄,名非毒

清除人体内的积聚之物,也就是人体积聚的毒素,毒垢都由非毒来进行往外清理。道家人士在闭关的时候,主要启动了,非毒这一魄,来进行清理体内的积聚很久的毒素。

第六魄,名除秽

秽顾名思义就是人体的污秽之物,掌管人的二便,也就是排尿排便,人在清醒的时候,早晨起来会进行排尿排便,如果除秽他的职责失守,那么人就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

第七魄,名臭肺

主宰人的呼吸系统,呼吸是有定数的,所以在练瑜伽,练道家功夫,或者是佛家功夫以及民间练气功等等,这些都会调整呼吸,让人的呼吸深,匀,细,长。这样呼吸的次数就能变少,使用的时间就能变长,人的寿命相应的也就变得长久一些。

三魂七魄为什么流传至今(你知道是哪几个吗)(3)

三魂与识神、元神、欲神关系

爽灵与识神掌管均为人的聪明、智慧,应为同一物。 就是人和天地沟通的本领,人机敏的反应程度,爽灵代表的是智力,反应能力,侦查力,判断力,逻辑能力。

幽精掌管与性爱有关的一切,就是人的身体欲望以及人的堕落,消极,冷漠为欲神。胎光为元神,平常不做事也不做主,但是人如果离开了开光人就没有了灵气,也就没有了修行的基础。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要把我们人体的三魂区分开,就知道这句成语的真实意思了。人不为己的己,讲的是胎光人的灵性是指元神。元神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有对错。

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是要让自己有所成长,也就是元神有所成长,不去染污的,才是符合天道规律的。

如果我们所做的事,不是为自己的元神有所成就,有所增长的,那么会遭到天诛地灭的果报!

斤斤计较,贪财贪色,这些不是为了元神有所增长的。争名夺利,也不是为元神增长的。这些都只是为识神和欲神增长提供的条件,所以会受到惩罚。

所以我们要相信,古人不会欺骗我们,只是我们的智慧达不到古人的高度。

当你有一天突然明白,原来开悟的人早就在前方给我们指引了。多存利他之心,也就是利己之心,利己利人才能够长长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