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无疑是国内当下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总是给人光鲜时尚的感觉,吸引了许多人想来上海扎根生活。但是上海的高消费,高压力,让很多人难以承受,最终还是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然而,并非上海的所有角落都像旅游宣传海报那样高大上,也有拥挤、破败的角落,充满市井烟火气。

猪笼寨文物楼(上海版猪笼城寨)(1)

看过周星驰电影《功夫》的一定对影片里的“猪笼城寨”有着深刻的印象。据了解《功夫》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而“猪笼城寨”原型也正是在上海有着近九十年历史的隆昌公寓。隆昌公寓位于上海杨浦区,是很多老上海口中的“下只角”。

猪笼寨文物楼(上海版猪笼城寨)(2)

隆昌公寓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英国人设计建造,整个公寓就如同一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筒形建筑。初名葛兰路巡捕房,是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一部分,当时为囚禁犯人设立的铁窗,如今印迹依存。后来隆昌公寓成了警察宿舍,也曾是上海乃至中国最先使用煤气和自来水的住处。随着时代变迁,岁月蹉跎,隆昌公寓伫立于此,从未改变。在2004年的时候,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猪笼寨文物楼(上海版猪笼城寨)(3)

隆昌公寓大门坐东朝西,进门是一个口字形的极其宽敞的大天井,整个公寓一共5层,四面都是建筑主体,五层楼钢筋混凝土建筑围绕天井耸起。外墙是灰色的砂石混合水泥,略显灰暗阴沉。从二层起,每层都有长长的走廊环通楼面,东西两侧各有宽至6人并行的楼梯。如果你站在院里的正中间往天上看,一定会被这样的景色震撼到,密密麻麻的门包围你一圈,让你仿佛身置一个围城之中。

猪笼寨文物楼(上海版猪笼城寨)(4)

猪笼寨文物楼(上海版猪笼城寨)(5)

原本隆昌公寓的房间都是两房一厅的,大约40平方米。解放后,由于条件所限,每间房安排了2户人家居住,中间人为隔了一堵墙,把两房一厅变成了两个一房一厅的房子。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人越来越多,空间狭小,公共洗衣房等公共设施没有了。

猪笼寨文物楼(上海版猪笼城寨)(6)

居民们的住房门挨着门,间隙很小,密密麻麻的排列着,显得十分紧促拥挤。很多住户都在过道搭起了"格子间",有的用来当淋浴间,有的被用来当厨房,因为老小区的空间设计不到位,很多家庭都还是用公共浴室和厨房,过道也没有灯光照明。原本就不宽敞的楼道还被居民们堆满了各种生活物品,杂物数不胜数。原本就不宽敞的过道变得异常狭窄,仅能容一人走过。

猪笼寨文物楼(上海版猪笼城寨)(7)

猪笼寨文物楼(上海版猪笼城寨)(8)

如今隆昌公寓内住着大约250户人家,大多是留守的老人,还有附近的打工者由于租金廉价且地理位置优越而搬来至此。在这里,老上海人可以找到记忆中的毗邻而居的热闹,柴米油盐的交流和寸土必争的嬉笑怒骂。下班时分,炒菜声夹杂着吴侬软语的问候,时不时传来孩童的笑声,难得保留着上海最初的市井气息,也是高档小区住户没有机会体会到的温情。

猪笼寨文物楼(上海版猪笼城寨)(9)

最近几年,隆昌公寓因为酷似电影《功夫》里面的“猪笼城寨”而广受关注。楼道昏暗的光线下莫名会多了几分阴森怪异的感觉。但是这样具有特色的“平民窟”,也让隆昌公寓成为了摄影师们的心头好,每隔一段时间,住在这里的居民就会看见扛着相机,从各个地方赶到公寓来取景的“爬楼摄影党”们。

猪笼寨文物楼(上海版猪笼城寨)(10)

如今隆昌公寓成了上海一张另类的文化名片,它承载着一段历史变迁的缩影。城市飞速发展,夜晚被闪烁的霓虹灯包围,人们迷茫于人海中不见归途。人与人的温暖不应该是现代化应该摒弃的,如果有机会,应该来这里逛一逛,去寻回属于我们本应该有的那一份宽容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