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店什么时候停业(江南大厦中港城店即将歇业)(1)

南京路店什么时候停业(江南大厦中港城店即将歇业)(2)

N晚报记者 金英磊 摄影 金英磊

最近,嘉兴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一则消息:本土老牌百货龙头江南大厦旗下的江南大厦中港城购物中心将于国庆长假之后闭店,商家已经在店内贴出了“疯狂清仓、一清到底、颠覆裸价底线”的打折宣传语。情况究竟如何?记者昨天来到江南大厦中港城店一探究竟,并独家获得了商场相关负责人的明确答复。

多重原因导致商场境遇不佳

昨天是中秋小长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上午10点30分,记者走进江南大厦中港城购物中心看到,几乎所有营业的商家都推出了让利活动,买一送一、一口价、3折起的宣传海报随处可见。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不久前他们接到了通知,商场内的商家将在出清后陆续撤掉柜台。从9月15日开始商场优惠大促,并将持续到10月7日。江南大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照明向记者表示,江南大厦中港城店将于10月8日正式歇业。

作为嘉兴第一家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江南大厦于1988年6月1日正式开业,并成为嘉兴市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牢牢坐稳了嘉兴百货业龙头的位子。位于南湖新区的江南大厦中港城购物中心,于2013年7月5日开始试营业,是公司“一核两翼”规划中城市东南片区的一“翼”,定位目标是南湖新区大量改善型高端楼盘带来的大批具有消费力的客户群,并辐射周边县(市)。

避开了市中心“群雄逐鹿”的厮杀,拥有便利的交通、稳定的消费群体,江南大厦中港城店为何会在短短3年之后折翼呢?朱照明对记者表示,从整体大环境来看,近几年百货业竞争白热化、同质化严重、电子商务如日中天、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等多重原因叠加,让传统百货业的道路越来越难走。而嘉兴目前营业以及在建的商业综合体从体量、规模和数量上已经超出了现有的消费总量,供过于求。

不仅如此,朱照明认为,宏观经济下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消费需求。消费疲软,加上自身经营成本上升导致的利润压缩、万达广场开业后对客流的稀释以及整个中港城人气、商气等原因,使得中港城店陷入困境。“与其深陷困境,不如壮士断臂。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要从自身寻找不足,完成自我调整,所以公司决定在国庆长假后对中港城店进行歇业,这属于正常的商业策略调整。”

商场歇业,商场内的品牌商家将何去何从?朱照明表示,公司已经与各商家协商,在出清时少收或不收扣点,这样商家可以给出较低的折扣,尽快清理库存,同时给消费者以实惠。“目前来看商家都很配合,对于消费者的权益,我们也一如既往地保障。如果遇到质量问题,可以到江南大厦总部解决。”

打“差异牌”引入经营新模式

尽管商业综合体越开越多,但不少消费者感觉消费选择并没有增多。“商场之间的区别并不大,逛来逛去都是那些熟悉的牌子,饮食 电影院 游乐园的模式让商家几乎‘千人一面’。”市民沈小姐说,同质化让她对逛街感到乏味,选择去哪里购物有时只是看心情。

正是看到了综合体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江南大厦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在中港城购物中心歇业之后作出重大策略调整:将下一步的经营重点向江南大厦总部与江南新天地转移,打造两个具有自身特点的差异化新型商业综合体。

“差异化品牌定位,改善门店的设计风格,调整产品内容,提高服务性消费、体验式消费的比重。”朱照明介绍,作为百货龙头的江南大厦总部地位将会进一步巩固,重点追寻品牌差异化,引进更多适合嘉兴人的个性化品牌,打造嘉兴品牌的高地。

“比如目前一楼在售的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兰蔻、资生堂等,都是在整个嘉兴地区独家销售,今后我们将引入更多独有的服装品牌,以满足消费者寻求个性化的需求,做到人无我有。同时,增加一些体验式服务业态,满足顾客们在购物时品尝美味及休闲的需要。”对于江南新天地的转型,朱照明表示,要做嘉兴没有的新业态,不仅要与江南大厦总部形成差异,更要凭借差异化与邻近的人气商业体八佰伴进行正面交锋。

当前,“全家总动员”的消费模式已是常态,各类商品和服务以满足年轻的三口之家的消费需求为标准。“百货零售业只有转型创新才能发展,在加强提供与年轻消费者需求相契合的商品和服务的同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朱照明透露,转型后的江南新天地将瞄准以80后、90后和00后为代表的年轻家庭消费群体,挖掘这群人的消费潜力,并对新型购物形式进行抢先一步布局,引入亲子概念和城市奥特莱斯两大主题。

“差异化不是填补,而是重新彻底进行规划调整,做消费者需要且没有的。例如亲子消费概念,我们将从吃、购、玩、育四个方面全方位布局,并且做到与业内已存的模式不同。”朱照明表示,这一战略调整从今年年初开始布局,目前在按计划进行,预计一年内调整到位。“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如果江南新天地经营业态调整后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我们将根据嘉兴商业综合体整体发展情况,重新考虑杀回中港城。”朱照明称,优胜劣汰以及商业的集中度增加是必然的趋势,企业做到自强于身显得尤为重要。

商业综合体井喷造成“消化不良”

2012年4月27日,旭辉广场开业;2013年7月5日,江南大厦中港城店开始试营业;2014年12月24日,中润·丽丰新天地开业;2015年4月25日,江南新天地开业;2015年6月12日,嘉兴万达广场开业;2015年12月18日,嘉兴中关村购物广场开业;2016年1月15日,八佰伴购物中心开业……短短4年时间,嘉兴市区就井喷式开业了7家商业综合体,而在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里,嘉兴市民购物的主要去处还仅是江南大厦和戴梦得购物中心。

自嘉兴的综合体密集涌现以来,业界对其前景的探讨从未停歇。然而,乐观也好,悲观也罢,似乎都抵挡不住嘉兴城市综合体发展的热潮。但是对于一个只有80多万常住人口的城市而言,短时间里建设如此多的城市综合体会否造成“消化不良”?

江南大厦中港城店歇业,似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而近一年内,出现经营困局的不仅江南大厦中港城店一家。位于运河南岸的中润·丽丰新天地看重该区块的写字楼与高级酒店,将餐饮板块作为一大亮点发展。然而时至今日,丽丰新天地似乎只有餐饮板块在勉强支撑,不少餐厅已经几易其主。

位于市中心核心商圈的旭辉广场也似乎身陷囹圄,2014年2月15日起,旭彩百货部分区域歇业提升改造;2015年5月8日,旭辉广场家乐福门店正式宣布停止经营;2016年1月5日,旭辉广场餐饮板块爆发危机,超过20家餐饮商户关门歇业,门上贴出“无法生存,必须降租”的“大字报”。一再爆发的经营危机与当初盛大开业时的场景反差明显,令人不免欷歔。

有业内人士认为,综合体建设数量要考量当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量以及中心人口的集聚量。传统百货零售业转型不仅要去同质化,还要围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做文章,主动拥抱互联网,缩短成长期,快速进入成熟期。

据悉,为了解决商业项目过剩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部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市被列为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城市。今后,我市将通过合理规划解决同类型业态规划数量过多、内容交叉重复等现象,商业项目规划也将得到优化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