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精悍的咏梅诗(这首诗只改了前人两个字)(1)

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短小精悍的咏梅诗(这首诗只改了前人两个字)(2)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很多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会借用前人的诗句。比如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脱胎于南北朝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此外,还有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源于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一句;欧阳修在《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有“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其中“山色有无中”就出自唐代的王维的《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短小精悍的咏梅诗(这首诗只改了前人两个字)(3)

这些诗人在借用前人的诗句时,有的是直接拿来使用,有的则会把前人诗句中的一两个字或者一两句话进行改动,从而创作出令后人惊叹的千古绝唱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就是一首借用前人的诗句,诗人只是把前人诗句中的两个字进行了改动,就化腐朽为神奇,从而使一首咏梅小时成为千古绝唱。它就是宋代诗人标逋的《山园小梅》:

山园小梅 [ 宋 ]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短小精悍的咏梅诗(这首诗只改了前人两个字)(4)

整首诗的意思是说:小园中,百花凋零,只有梅花迎风傲雪,卓然独立,把小园的风光都占尽了。这些梅花疏疏落落,枝干模斜,在清浅的水中投下美丽的影。它们发出清幽的芳香,香气在黄昏的月光之下轻轻飘浮,令人沉醉。

冬天的禽鸟想飞落下来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看到梅花的美丽,也定然会消魂落魄。可惜无人欣赏梅花!幸好还有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如此亲近,用不着世人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欣赏它。

短小精悍的咏梅诗(这首诗只改了前人两个字)(5)

这首诗的首联以梅花不畏严寒,傲立风中起句,写出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与“独”字对比,突出了此时天地间只剩下梅花,从而衬托出梅花的高洁品质。然而梅花虽品格高尚,却从不张扬,只在自己的一方小园中独自芬芳,何等宁静与高雅。

颌联最为人称道,它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这两句并非是诗人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之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他借用的是五代南唐诗人江为的两句残篇“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短小精悍的咏梅诗(这首诗只改了前人两个字)(6)

这两句既写了竹又写了桂花,但是却既没有写出竹影的特点,也没有写出桂花的清香,即没有题目也没有完整的诗篇,更没有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和意境。而且,我们也更加不可能感触到主人公的心情。因此,这两句诗就没有感人心魄的力量。

但是林逋却改了两个字,将“竹”字改为“疏”字,将“桂”字改为“暗”字。如此一来就化腐朽为神奇,将梅花写活了,形神毕现。诗人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其实也是诗人清高自守、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短小精悍的咏梅诗(这首诗只改了前人两个字)(7)

颈联“以物观物”,浓墨重彩的写出了梅花充满诱惑。梅花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高冷的,拒人千里之外的,而是很有精神,很有力度,有一种丰满的生命感;此外,“粉蝶” “霜禽”构成对比。虽然两者都会飞,但一大一小,一轻一重,就使诗句极富变化;而“断魂”句虽略显夸张,但却将梅花的色香味推崇到了极致。

尾联更进一步升华诗作主题,表达出诗人要与梅花合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这也难怪诗人在历史上会有“梅妻鹤子”的称号。诗人以梅自喻,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其中的“疏影” “暗香”二词也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在林逋的诗中,梅花不仅是诗人自身的象征,更成为诗人的灵魂伴侣和心灵知音,充满了生命的质感。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