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大食堂现状(马上评国营食堂)(1)

所谓重建“国营食堂”的新闻,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直接对话了云南凤庆县这家“国营食堂”的负责人李向艳。其实,这家“国营食堂”就是一家快餐店。对于“为何给餐厅取名‘国营食堂’”的提问,李向艳坦言:“快餐店取名的目的,就是为了唤起怀旧之情,感受过往岁月,吸引顾客,想不到会在网上引起热议。”

原来,“国营食堂”只是一个营销噱头,主打怀旧风情。之前,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证实,这个食堂是由国企下属子公司运营,“和供销社无关”。投资这家“国营食堂”的是凤庆县滇红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县财政局100%持股的国企。

值得注意的是,“国营”不是正确的所有制形态表述,事实上,这个表述已经被摒弃了近30年。也正因被弃用了近30年,“国营”表述重出江湖,特别是有地方国企加持,才引发公众的联想。

和供销社不同,“国营”的概念和计划经济高度绑定——从这个角度说,公众的朴素直觉没有错——所以在实施市场经济改革之初,这个概念就被扬弃了。1992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决议不再使用“国营经济”的表述,改用“国有经济”。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的“国营经济”都修改为“国有经济”,扫除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障碍。

之后近30年时间里,党章、历届党代会工作报告以及相关权威政策文件中的表述都是“国有经济”或者“公有制经济”,都没有使用“国营经济”。例如,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没有使用过“国营”表述。

须明白,在1990年代初,从“国营”到“国有”的表述转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破计划经济的重要基石,体现的是对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将原来的“国营企业”改造成市场经济主体。30年来,中国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民营经济都取得了巨大发展,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的奇迹。

地方国有企业做下沉市场,搞怀旧营销,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不正确地使用所有制形态表述,拿着被宪法删除近30年的概念当“卖点”,和中央的权威表述南辕北辙,还浑然不觉哪里出了问题,这就难免会被质疑为“低级红”了。

此外,“食堂”和“供销社”的概念也被人过度解读。比如,国家两部委在有关社区建设的文件当中提出建设“社区食堂”,原本主要是服务老人,并没有取代市场化餐饮机构的意思,更不是恢复计划经济。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账号“侠客岛”曾做如是评论:“有些人捕风捉影带节奏,谁说社区建食堂就是要回‘大锅饭’时代?学校、公司、单位都有食堂,也没见大家过度联想啊。联想过多,想捕捉什么风向,岛叔还真奉劝一句:省点心,哪这么多动向。”

所有制形式的表述是很严肃的,怀旧营销不能滥用政治术语。

,